【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9单元 第3课时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及亚洲经济发展练习 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638355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9单元 第3课时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及亚洲经济发展练习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9单元 第3课时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及亚洲经济发展练习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9单元 第3课时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及亚洲经济发展练习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9单元 第3课时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及亚洲经济发展练习 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9单元 第3课时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及亚洲经济发展练习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纲版创新设计】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9单元 第3课时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及亚洲经济发展练习 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时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及亚洲经济发展一、选择题1(2010试题调研)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解析:本题通过引用史学家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观点,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长远影响(较为积极的一面),即他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A、C明显错

2、误,D不是长远影响。答案:B2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反映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取消集体农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削减农业税C开展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工业上下放权力,精简管理机构答案:C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主要涉及的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取消集体所有制经济加强对经济的计划和指导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的说法明显错误,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

3、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答案:A4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A走西方老路,推行资产阶级自由化政策B走东方老路,照搬苏联模式C迫于国内压力半途而废D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解析:依教材可排除A、B、C三项,这些国家的改革都有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市场经济,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等内容,所以D项正确。答案:D5(2010改编)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

4、际较符合当时苏联的国情A B C D答案:C6“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造成“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的原因有()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缺乏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管理机构的措施执政后期趋于保守A B C D答案:B7“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选自赫鲁晓夫执政史)从材料中

5、可以看出“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生产管理不善C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答案:C8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不包括()A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 B进行产业更新换代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识记与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接着,进行产业更新换代,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A、B、C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D9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

6、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解析:A、B、C三项叙述都是错误的。抓住题干中的信息“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可知民主体制的最终确立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基础。答案:D10(2010改编)促进日本与韩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主要有()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都得到美国的扶植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A B C D解析:本题通过分析日本与韩国经济发展的

7、共同因素,考查学生的识记与比较能力。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抓住关键词“共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项,只符合日本,是其共同因素。亚洲是目前世界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最终将改变国际关系的格局,因此成为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在备考中,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模式、影响、存在的问题要全面掌握并注意横向比较。本命题角度易与地理、政治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应格外注意。答案:A11(2010改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亚、东南亚地区的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 国家的崛起反映了()A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B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C亚洲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D国际经济秩序出现转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

8、合分析判断能力。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崛起,反映了引进外资,但不能说是西方国家的援助。同时,亚洲部分国家的崛起不能反映整个第三世界经济地位的改善和国际经济秩序的转折。答案:A12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是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成立对西亚国家的影响是()A西亚各国获得大量石油财富B直接导致两伊战争爆发C西亚各国建立起石油化工生产体系D西亚少数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解析:1960年,由西亚国家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它团结发展中国家中的广大产油国,冲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了西亚产油国的财富。同时,西亚产油国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最终迈

9、入世界富国行列。故A、C、D三项都正确。但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故选D项。B项是由于边界争端、教派纷争和经济利益冲突等矛盾的激化导致的,与题干不符。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洲除日本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独立初期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由政治独立发展到经济独立。1955年,来自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内容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部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材料二二战后,亚洲经济得到发展。20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是世界经

10、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七十年代的奇迹”;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由“骆驼加账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亚洲经济导报材料三2008年11月16日,来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21个成员国的高官们齐聚古朴宏伟的秘鲁国家博物馆,就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以及促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等问题交换意见。新华网(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非会议做出的重要决定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给亚洲国家独立运动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加坡、韩国出现“七十年代的奇迹”的共同原因。(3)材料三表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正在向什么趋势发展?答案:(1)决定: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或写具体内容)。有利条件: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削弱;民族民主意识高涨;社会主义力量壮大。(2)特点:经济发展快;各国发展不平衡。原因:抓住机遇(或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或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或发展外向型经济)。(3)趋势:区域集团化(或合作、依存、联合)。4专心 爱心 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