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转向导向下的历史街区复兴策略研究——以长春市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为例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47637897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34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转向导向下的历史街区复兴策略研究——以长春市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转向导向下的历史街区复兴策略研究——以长春市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转向导向下的历史街区复兴策略研究——以长春市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化转向导向下的历史街区复兴策略研究——以长春市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化转向导向下的历史街区复兴策略研究——以长春市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转向导向下的历史街区复兴策略研究——以长春市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转向导向下的历史街区复兴策略研究——以长春市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为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转向导向下的历史街区复兴策略研究,以长春市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为例,田雪娇,刘学,张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必须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规划工 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长春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为例,溯源长春历史,解析随着城市发展,历史街区的城 市建设变化过程,并明确当前的长春市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发展所处于的阶段及任务。立足目标与任务, 通过空间设计及受体对知觉及形式的反馈实现文化转向。通过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建构 一种新的文化认同,创造一种新的地域性。树立文化自信,提出文化特色重塑的空间策略,将文化内涵融 入城市空间中,通过空间的策划与研究推进

2、新文化再生。,关键词:历史遗存,文化自信,城市空间,文化重塑,纪念性景观,新民大街是长春市的明珠,因为民族情节及历史因素,如今明珠蒙尘。如何让新民大街 及其周边区域提升活力是城市更新的首要任务,但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在文化 内涵上一直争议重重。本文从民族记忆角度出发,溯源区域历史,并从文化自信角度通过物 质空间规划实现文化转向,结合时代要求,建构新的文化认同,并提出空间方面的文化复兴 策略助推新文化再生。,1 新民大街片区历史的回顾,1932 年 3 月,由“满铁经济调查会”负责起草长春城市规划方案。长春的中心区城市,规划借鉴同时代欧洲城市规划经验。“以宫带院”为基本设计原理,采用中

3、轴对称、深景等 空间营造手法,利用自然条件形成以顺天大街(新民大街)、大同大街(人民大街)两大轴,线的空间结构。规划将安民广场(现新民广场,直径 244 米)起到顺天大街(新民大街) 一带的官厅街作为行政中心,即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见图 1-1)。,新民大街是直通皇宫博物院的南北向街路,全长 1.5 公里,道路中央规划有 16 米宽的,绿荫散步道(现仍留存)。两侧分布了大量官厅建筑,这些官厅建筑延续帝冠风格,建筑多 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冠以中国式或日本式屋顶。,图 1-1 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范围及重要建筑示意图,2 各历史时期对待历史文化空间态度演变,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与目标不同,我国人

4、民对待历史遗存的态度也在逐渐转 变。在对待历史文化空间建设中经历了旧貌新颜、刮去重写、另眼相待三个阶段。,2.1 旧貌新颜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初,随着城市建设活动开展,原有的历史建筑经历了职能置换、受众群,体转变等过程。由于新民大街的历史建筑的设计融合了中西元素,与本土环境协调友好,长 春政府决定保留新民大街沿线历史建筑,并续建同类型建筑。因此该时期新建的皇宫政殿(现,地质宫)、省图书馆都延续了历史建筑的风格,20 世纪 30 年代的城市规划空间构想得以保,存。,2.2 刮去重写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大量的历史建筑被拆除,而功能主义建筑备受推崇。此段时期新民大,街新建了大量与传

5、统风貌无关的新建筑,如电子局办公楼(现中国联通公司办公楼)、长春 中科院研究所实验楼。,2.3 另眼相待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城市开始以文化产业、城市形象为竞争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 进经济发展。随着建设发展,城市空间环境“千城一面”导致人们对“回忆过去”需求逐渐,增长。由于经济发展及群众心理需求,城市对待历史遗存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国内很多城 市开始通过功能置换及空间设计改造历史街区,提升历史遗存的文化及商业价值。此时期长 春新民大街风貌管控混乱,建筑风格不统一,对历史遗存的保护与改造滞后于同时期其他城,市。20 世纪 80 年代的建设仍多延续刮去重写阶段的设计手法,建设了长白山

6、宾馆、吉林电,视台、银贸大厦等与周围历史建筑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同时也尝试建设了长春日报社、省老 干部活动中心等吸纳历史建筑要素的建筑。新建建筑由于缺少规划与风貌管控,严重破坏了 新民大街历史保护区的整体风貌与环境氛围,各企事业单位入住新民大街,各守门庭,历史 空间被割裂隔离,总体看新民大街的历史、文化及商业价值都有待挖掘与提升。,霍米巴巴认为,全球化过程创造了一种文化杂交性的第三空间,这种空间使其他立场,的出现成为可能。由于社会主导力量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历史遗存的隐喻意义将凸显,,并且可以通过文化杂交孕育新的意义。1当今时代即另眼相待阶段对历史文化保护区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历史街区中挖掘

7、出新价值赋予新精神成为时代赋予城市工作者与建设者的重要 任务。许多城市在转变对历史遗存的态度,已经在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商业、文化价,值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见表 2-1)。这些实践的共性特征就是通过功能置换与环境设计,制造一种文化景观和大众娱乐。因为其独特的历史积淀,历史文化保护区即便作为一种取悦 观众的文化工业,它的展览性质与普通文化产品有所不同。无论是在历史文化保护区本身还,是保护区内的建筑与环境都可以满足观众对于“存真”的愿望,这些恰恰能满足因社会建设过,快,市民对文化回忆的需要。,表 2-1 消费时期历史文化区域提升改造方式,序 号,地点,原功能性质,改造后功能性质,改造方式,1

8、,新加坡,行政司法建筑,如 高等法院和市政厅,国家美术馆、新加坡国家博 重点地标性建筑置换功能 物馆等 为文化公共设施,2,古 巴 哈 瓦 那 宅邸,改建成酒店,或改建成博物 置换功能改造成文化创业 馆、画廊、政府办公地等 产业,吸引世界游客,老 Casa,3 4,厄 瓜 多 尔 基 宅邸 多,改建为手工作坊、画廊、工 对历史建筑进行商业化改 艺品商店、咖啡厅 造,阿 根 廷 科 尔 宗教、行政办公、宅邸 宗教中心、博物馆、展览馆 植入大量文化功能于历史,多瓦老城区,群,建筑,并且新建了公共文 化设施,形成当地艺术及 文化中心,5,台 北 凯 达 格 行政办公、官邸及后花 对外开放的可参观游览

9、的行 将开放的精神融入行政空 兰大道 政中心、举办节庆活动重要 间中,实现文化的植入与 演出的集会场所 职能的提升,园,6 7,澳 门 议 事 亭 行政办公区 前地,邮政总局,澳门商务旅游中 以商业为主要功能的休闲 心,和仁慈堂等 旅游地,青 岛 八 大 关 关内集中了俄、英、法、 疗养地、摄影基地、度假旅 充分利用历史建筑的纪念 德、美、日、丹麦等 20 游景区 景区 色彩,多个国家建筑风格的 宅邸,8 9,上 海 外 滩 万 行政办公、商业商贸多 上海外滩建筑群成为上海的 从单纯的功能服务场所,国建筑群,种功能,标志性景观成为旅游观光休 提升为文化休闲景观 闲地,武 汉 黎 黄 陂 原医院

10、、工会、官邸。 街头博物馆、商业等 路,设置街头博物馆与历史遗 址,历史纪念地,10 天 津 的 五 大 英、法、意、德、西班 博物馆、名人故居、餐饮商 五大道已经开发成为城市,道,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 业、创意集市等 宅邸,文化旅游体验区,3 在历史遗迹中探寻新文化内涵,文化再生产是布尔迪厄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指出“再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承认,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的同时,他强调人的实践,人们通过实践施展能动性,不断创造出文,化中的新内容。2,在另眼相待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历史遗存并不是简单的物质空间。相反由于文化具有 整体性,这些历史遗存是特定时期在新环境扎根后与自然环境与当地文化环境发

11、生互动的空 间载体。通过解析空间载体的特征有助于明确文化发展方向,这些空间载体具有鲜明的空间 特征,分别是公共性、服务性、纪念性。,针对三种特征对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主要功能设施空间、沿街界面空间、慢性与活动空,间、附属功能设施、重点保护区内地块 5 类空间进行综合评价(见表 3-1)。,表 3-1 空间要素评价标准表,类别,要素,标准,主 功 设,要,交叉口 停车空间 交通标识,是否满足行人车辆安全便捷通行?,能 施,是否有停车设施占用慢行与活动空间影响步行及骑行正常同行?,是否设置有功能性标识标线保障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空间,沿 界,街,出入口,两侧沿街的地块是否设置了积极的出入口空间?

12、是否有活跃积极的街道界面?,面,底层空间 视线廊道 街角空间 骑行道,空间,在街道空间活动的使用者能否观赏到沿街的历史建筑? 街角空间和道路对景区是否有识别性与引导性? 是否为游览及通勤、出行的骑行者提供安全便捷的骑行空间?,慢 与 动 间,性,活 空,中央绿化活动 是否为行人及活动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活动空间? 带,两侧步行空间 绿化及设施带 街道家具,是否为行人及出入两侧主要功能空间的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活动空间?,是否为街道空间使用者提供便捷舒适、风貌协调的空间设施? 是否与街道空间历史风貌相协调?,附 功,属 能,地面材质,是否满足使用者冬夏出行需求,色彩材质是否与街道历史风貌协调? 是否有

13、影响街道历史风貌的电线杆、变电箱、交通信号监测设备? 地块出入口是否影响街道历史风貌有防御性停车设备及立体停车设施? 是否有影响街道历史风貌的广告牌匾?,设施,市政设施,停车设备,广告牌匾,重 保 区,点,院落空间,院落空间是否设置有积极的休闲活动空间,历史院落形式是否保护完整? 保护建筑是否修旧如旧保持完好,新建建筑是否与街道空间历史风貌协调, 与历史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是否一致?,护 内,建筑单体,地块,建筑功能,地块内建筑使用功能能否为更多人群提供服务?,并针对评价标准从公共性、纪念性、服务性三个方面进行特征总结。,3.1 公共性,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共有的历史资源。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具有

14、丰富的历史资源,,其中文保建筑 6 栋、历史遗留的中央绿化步行道 1500 米、古树名木 7 棵、历史围墙 35 米。,但由于文保建筑的使用者分别是相关事业单位、大学及企业。其建筑及院落属于企事业单位, 只对内开放,临街界面是企事业单位的私有围墙,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内空间环境整体公共 性都较低。,3.2 纪念性,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内的重点历史空间资源都保存完好,包括历史街道断面、主要历史,建筑的立面及院落空间。但由于 1970 年代至今沿街建立了一系列现代风格的办公建筑及街,道家具、高压线、立体停车等设施破坏了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空间风貌,破坏了原本的空间,氛围。单体建筑保护较好,但存在被遮挡现

15、象,可视度较差,缺少市民停留静思的场所空间, 整个街道空间的纪念性较低。,3.3 服务性,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内,共有大学属院落 4 处,事业单位属院落 4 处、医院属院落 2,处、企业公司属院落 3 处、娱乐公司属院落 1 处,多针对特定人群服务(见图 3-1)。沿街,空间缺少公共空间,缺少人性化服务设施,整体功能空间服务性中等。,图 3-1 新民大街周边建筑功能示意图,以新民大街历史遗存的空间特性为基础,结合当前时代发展新形式,希望通过对新民大 街重点保护区空间规划改造,提升空间的公共性、纪念性与服务性。通过对物理环境的改造, 与受体相互作用形成空间意向,衍生出象征空间进而催生时代需要的开放

16、共享新文化精神。,4 文化重塑空间策略,突破原有单一民族文化视角看待历史遗存,树立大国自信,立足国际视角,明确文化的 发展方向,打造“新+老”模式,通过能动的空间策略帮助历史保护区塑造开放共享新文化,,完善空间载体的内容,发挥空间载体的能动性。,4.1 空间开放,共享文化精神是需要植入的象征空间精神,需要与之匹配的空间载体。原有的企事业单 位的半封闭空间难以满足新文化精神需求。提升空间的公共性是塑造新文化的必要条件与客 观需要。拆除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封闭院落空间,提升了新民大街重点保护 区内公共空间面积,增加了市民的活动范围。拆除临街的界定私密与公共空间院落围墙有利 于改善街道空间界面,为将消极的街道界面转变成积极的界面空间提供可能,考虑到经济效 益及实施可能性,远期目标将企事业属院落空间环境转变成为带形公园的开敞空间,为更多 市民提供服务。,4.2 功能置换,对新民大街重点保护区内的主要建筑功能进行置换。为了增加改造的可实施性,对新民 大街重点保护区内建筑权属、建筑质量、建筑功能及迁出可能性进行了全面普查。直面实施,环境及合理预判迁移困难情况,提出“近期中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