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听听那冷雨》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7636802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光中《听听那冷雨》PPT(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2,余光中,3,听听那冷雨,余光中,4,余光中,著名诗人、散文家 右手写诗、左手写文 “乡愁诗人”,5,余光中乡愁,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6,乡愁诗人:一个读书人的乡愁,“一个读书人的乡愁是把空间加上去,乘上时间,乘上文化的记忆,乘上沧桑感。这种乡愁就是立体的”。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欧风美雨都

2、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7,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 1949年赴香港 1950年到台湾 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 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 那冷雨这篇散文 1992年终于回到思念已久 的大陆,8,雨,好雨 寒雨 黄梅雨 梧桐雨,9,冷雨,10,凄凉迷蒙,雨的凄冷(景),情的凄凉(情),冷雨,11,那冷雨,12,听听那冷雨,“那”: “这” 中国历史文化、大陆故乡、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13,听听那冷雨,“听”:雨本来可以看,可以嗅,可以舔,可以触摸,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强调“听”雨?,14,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

3、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5,三幅“听雨”的画面: “少年听雨”-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壮年听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而今听雨”-晚年历尽离乱憔悴而凄凉的身心。 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凄凉,16,“听”-其他感官难以企及的想象时空 “听”-少年时光的温馨记忆 “听”-远去的诗意和传统文化的古典神韵 “听”-去国怀乡之感、思乡思亲之情,17,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哪些时代的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美国洛基山,台北街巷,大陆故乡,太初有字 (古),亡宋之痛,台北公寓时代 (今),横向的地域感,纵向的历史感,作者喜爱的是:大陆屋瓦上的

4、雨。,交错,作者执着于对中华文化之根的追寻和永恒理想的追求。,18,今昔今,眼前回忆联想眼前,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眼前与回忆交融汇合,现实历史现实,19,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美感,古屋听雨,听不到雨,凄凉、落寞,美国,台湾,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云气氤氲,虚无飘渺,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淡淡的土腥气,冷雨,听听,那,永远的乡愁,雨中情思,即景生情,20,听听那冷雨,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2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冷雨潮湿,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淡淡土腥气,舔舔吧那冷雨,22,

5、听觉,第7节,凄凉凄清凄楚凄迷,第8节,清脆可听如瀑布比碎玉,第9节,黑键灰键“拂弄” 、“奏”,第11节,羯鼓 电琵琶 “刷、鞭打”等,第12节,雨是一种音乐。单调而耐听、回忆、潮潮润润。,23,听听那冷雨,由文品情 评注 以身传情 诵读,意境之美,24,冷凄凉乡思乡愁 作者说: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那么走入霏霏冷雨他想到了什么? 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 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25,杏花 春雨 江南,26,荡胸生层云,27

6、,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宋画”与山水风景谁像谁?,28,作者在雨中还想到,中国美丽的方块字宋代米芾父子的山水画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王禹偁的听雨竹楼黄冈竹楼记 看出作者对传统文化怀有怎样的感情?-向往、热爱、眷恋、思慕,29,“雨” 绵长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眷恋 、思慕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文化乡愁”,30,“大概最单纯的乡愁应该就是同乡会式的乡愁,就是自己土生土长的故乡,离开了若干岁月,油然而生的一种感怀,当然这中间还加上对于亲人、乡人的感情在里面,这是最基本的。不过呢,对于读书人来讲,乡愁可能是更丰富、更复杂的一种文化感。因为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而且可能还包括历史的成份在里面,也

7、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甚至于包括文化的整个背景在里面。”,余光中先生对乡愁的理解,31,余光中的“文化乡愁”,一、余光中的乡愁是一种对于故土的深深眷恋; 二、余光中的乡愁是一种博大的家国情怀; 三、余光中的乡愁是对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的一片痴情; 四、余光中的乡愁是一种对祖国统一的热切希望、民族精神的情感升华。,32,听听那冷雨,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 一个漂泊他乡者浓浓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一个远离故土的读书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33,对大陆故乡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往情深 大陆是母亲 台湾是妻子 香港是情人 欧洲是外遇 有一种精神一以贯之,便是我对中文始终不渝的敬爱。 欧风美雨都不能

8、夺走我的汉魂唐魄。,34,“我的乡愁有三层,首先是地理上的,其次它不局限于一地一山一水,而是对整个大中国的怀乡,更是我对中华文化的归属。” “终我一生,这方向是不变的。回乡之前,写怀乡;现在,写还乡。”2008年,余老为乡愁赋了新句:未来乡愁是一段长长的桥梁我来这头你去那头。,35,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要选 “雨”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为什么要加“冷”字?,36,“雨”可以表现故国之思的缠绵悠长。“冷”有两层含义:(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实在的感受。(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37,难遣的家国之思,难舍的文化恋慕。,“冷雨”意象的丰富内涵,38,“冷雨”意象的丰富内涵(文

9、本解析后学生总结),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故乡母亲的孺慕;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古中国历史的遐想; 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祖国母亲的眷恋。,39,诵读、品味 文章的情感意蕴,40,诵读、品味、感知,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文段,41,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时而又淅淅沥沥 躲不过一陈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都是湿的。,42,据说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43,思考题,1、第一自然段前半部分的叠词很多,有什么作用? 2、“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这段话怎

10、样理解? 3、怎样理解第13段中“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4、题目用“冷”字合适吗?如果换成“苦”或“寒”好不好?,44,1、第一自然段前半部分的叠词很多,有什么作用?,“料料峭峭 ”、“淋淋漓漓 ”、“淅淅沥沥 ”、“天潮潮地湿湿 ”、“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凄凄切切 ”等叠词-一种轻音乐般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构成一幅空濛迷幻的图景、一首朦胧的诗 把春雨绵绵的缠绵、细密、柔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45,黑白胶片:整个中国,整部中国历史,46,2、“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这段话怎样

11、理解?,此处运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黑白片的味道”比喻环境的单调乏味。作者写此文时,正值大陆“文革”后期,安东尼奥尼1972年拍了一部反映当时中国大陆现实生活的纪录片中国,基调很灰暗。余光中由此表达了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深深忧虑。,47,黑白的公寓时代, 瓦的音乐成了绝 响,树木消失了, 缤纷的色彩变得单一, 情韵没有了,只剩下一张黑白的默片。,3、怎样理解第13段中“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表达了作者对其所向往的古典浪漫诗意的理想被现代化城市文明进程无情毁灭的深深遗憾与困惑,以及自己的思乡之情无从安慰,情感寄托已然消失的惆怅和失落。,48,听听那冷雨,雨的凄冷(景),情的凄

12、凉(情),文章标题的三个关键词: 3、用“冷”字合适吗?如果换成“苦”或“寒”好不好?,给人一种凄凉迷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思乡之情。,49,听听那冷雨赏析,思考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层(1-4段):由台湾岛上的“雨季”引入对“大陆”的思念,“大陆”的“春雨”连接着“他的少年时代”,引起“他”对祖国大陆故土和古典文化浓郁的牵挂与坚定的信念。 第二层(5-6段):从“看看”、“嗅嗅”、“闻闻”、“舔舔”等各个角度写雨,通过“中国风景”特有意趣与韵味的描述,表达自己刻骨铭心的思乡愁绪和人生感悟 。,50,听听那冷雨,第三层(7-12段):为全文高潮。作者将“雨”想象为“一种回忆的音乐”,从“听

13、听”的角度,尽情地抒写他对大陆生活情景的回忆和思念,以及久离大陆、漂泊在外的“凄迷”心境,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关心。 第四层(13-15段):写听不到雨声的失落,以此传达出“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的深深憾恨。,51,听听那冷雨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通过那蒙蒙细雨来凸现自己的思乡爱国、感喟生命之情思。尤其表达了流落在台湾的大陆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52,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凄清、凄凉、凄楚、凄迷,5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

14、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听雨,听的是不同阶段的人生感受。 少年时代,灯下听雨,是一种温馨欢乐的浪漫情怀。 中年听雨,是客舟漂泊的人生沧桑。 老年听雨,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至今分裂的伤痛。,54,【思考、探究】,1、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诗人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请分别将它们写出来。,2、余光中为什么要引用蒋捷的这首词呢?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虞美人 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55,【思考、探究】

15、,1、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少年听雨”的画面,由“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而成,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正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壮年听雨”的画面,以“客舟”为中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

16、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56,【思考、探究】,“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怅惘和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57,【思考、探究】,1、2、余光中为什么要引用蒋捷的这首词呢?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作者的处境与蒋捷相似,都是“饱经风霜”,都是面对萧萧雨声,想到自己的一生,自然发出“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感慨。,58,课堂小结,作者通过对春寒料峭的台湾雨季中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