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主义的自行车道体验评估及策略研究——以长沙市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人本主义的自行车道体验评估及策略研究——以长沙市为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人本主义的自行车道体验评估及策略研究,以长沙市为例,曾钰洁,段献,刘耿,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的核心理念。人本主义是城市规划的本质和根底,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人本主义成为规划中被淡忘的角色,城市规划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建立一套基 于人本主义的城市体验评估机制,是当前城市规划改革的方向之一。目前,长沙市交通发展模式过度依赖 小汽车的出行,为了回归“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缓解城市交通矛盾,必须大力发展慢行交通,加强步 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本文基于“人本主义”视角,以自行车道规划为评估对象, 通过骑行公众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剖析,运用 GIS 对骑
2、行线路与相关规划进行拟合评估,获取市民的骑行诉 求及对城市自行车道的建议,提出自行车道规划、建设、管理的策略,探索城市体验评估机制,为相关规 划评估和规划编制提供决策支持。,关键词:城市体验,人本主义,自行车道,规划评估 ,策略研究,1 引言,改革规划实施监督的机制、路径和方法,建立一套城市体验评估机制,是当前城市规划 改革的方向之一。通过城市体验评估的方式,以“以人为本”为目标,让每位市民享受到平 等、自由的权利和轻松、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随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暴露出来,人们已经无法享受安 全舒适的城市慢生活。自行车道是城
3、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市快慢交通之间、个 体交通与公共交通之间、交通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的重要途径1,2。近年来,长沙启动实施“三 年造绿大行动”和“新三年造绿大行动”,自行车道大幅增加,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 基于长沙多规合一数据资源库,市民骑行活动,问卷调查,Python、ArcGIS 空间分析等, 构建自行车道骑行数据库,对自行车道建设情况进行城市体验评估,全方位剖析公众骑行行 为和诉求,让市民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来。,2 人本主义的规划解读,2.1 人本主义的规划反思,“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思想,是指城市发展要充分考虑和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在公平原
4、则下城市每位居民都应能享受到平等、自由的权利和轻松、 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3.4。早在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格拉的哲学思想“人是万物的 尺度”可称得上是人本主义最好的诠释,对“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的追求是古希腊城市规划与设计建造过程最突出的特征,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3。我国的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周代的城市规划是以“礼 ”的形 式出现,并且保持着东方特有的特点。处于社会、经济转型中的当代,人本主义成为规划中 被淡忘的角色5.6.7。在我国很多城市中,“少数人”占据了大多数的社会公共资源,土地和 设施配置资源的不均等使得规划的初衷未能实现。
5、大拆的旧城改造,使得当地多数人的生活 成本大大提高,更带来了很多社会安全隐患;大建的城市新区,因为规划不合理,配套设施 建设滞后,交通不便利等,成为“空城”、“鬼城”等等,大量事实证明,脱离“以人为本” 的出发点,规划“有路难行”。,2.2 人本主义的规划要求,随着城市病的出现,人们开始反思,倡导人本主义的回归。“城市规划是一种公共政策 资源”,现代的城市规划不应当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精英主义”,更不应当是“照着办”、 “规划跟着权利走”,建立公平健全的规划监督机制,完善“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 通道,是新时代背景下的规划发展要求。而对于规划实施评价,大数据为规划“以空间为本” 到“
6、以人为本”,从“粗放化”到“精细化”,从“静态、蓝图式”到“动态、过程式”的 转变创造了可能。基于居民个体的丰富、多源数据,大数据更提供了一条展示居民与城市互 动的“捷径”8,随着“人本主义”规划理念的发展,慢行城市也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新趋 势,完善城市慢行交通,倡导绿色出行,能够调动市民的积极性,从而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规划编制中体现“人本主义”,特别是如何获取及应用反应人们规划述求的大数据,是 当代“人本主义”规划的新要求。,3 人本主义的自行车道体验评估,3.1 规划概况,长沙市交通发展模式过度依赖小汽车的出行,为了转变这种交通发展模式、回归“以人 为本”的发展趋势,缓解城市交通
7、矛盾、提升人们群众生活品质,必须加强步行与自行车交 通系统的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大力发展慢行交通9.10。目前,长沙市自行车道多结合绿道 设置,根据绿道近远期规划及长沙市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今年长沙市将继 续健全绿色交通体系,建成自行车道 320 公里,并开展自行车专用道改造,包括五一路、芙 蓉路、岳麓大道等在内的城市主次干道将通过改造或增设自行车道的形式,构建起全市的自 行车道网络(图 1、图 2)。,图 1 长沙市绿道近期试点建设选线图,图 2 长沙市自行车交通网络分级规划图,3.2 人本数据采集,人本数据是人本主义规划的基础,骑行数据即是最直观的自行车道规划所需的人本数 据。通
8、过线上 APP 采集骑行线路数据,线下组织专业骑行者参与问卷调查的方式,较为全面 的对自行车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图 3 评估技术路线图,3.2.1 线上骑行线路数据采集,市民通过“长沙规划 APP”参与骑行活动,自行规划长度对 5-10 公里的骑行线路,并 在认为符合主题的观景点实时拍照,完成骑行后选择照片上传,并为骑行线路命名并提出策 划路线的推荐理由(图 3)。数据采集时间为 7 月 1 日-7 月 31 日,全市多家设计单位、共 享单车及公共自行车积极参与,共收到骑行线路 255 条,城市掠影 2236 幅。,图 4 骑行活动 APP,3.2.2 线下骑行体验数据采集,通过招募骑行
9、爱好者,分 16 公里体验组,50 公里休闲组和 80 公里挑战组三个组别, 围绕着橘子洲在主城区内展开骑行,并发放长沙市自行车道规划调查表。,3.3 线路数据分析,3.3.1 骑行线路与规划自行车道叠合分析,良好的骑行环境依赖于完善的自行车道系统,将市民骑行轨迹与长沙市自行车道专项 规划规划建设的 12 条市域自行车道与 21 条城市自行车道进行叠合分析,其中自行车道拟 合程度最高的自行车道路段为湘江东西两岸自行车道、浏阳河东西两岸自行车道(图 5)。 自行车道的建设完善程度是影响骑行路线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湘江两岸、浏阳河两岸自 行车道的高拟合度反映了市民倾向于选择自行车道建设较完善,亲水性
10、好、公共交通可达性 高、骑行路面较平坦的自行车道骑行。,图 5 骑行线路与规划绿道叠合分析,3.3.2 骑行线路与绿地开敞空间叠合分析,自行车道是林荫道、慢行道、文化旅游道的结合,优美的骑行环境,较高的绿视率是自 行车道特色的体现。根据市民骑行轨迹,左右各扩展 100M 形成骑行视矩,分别与现状绿地 开敞空间(数据来源于长沙市“多规合一”现状生态资源建库)、规划绿地开敞空间(数据 来源于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叠合分析(图 6)。,图 6 骑行线路与规划、现状公园绿地空间叠合分析,统计骑行视矩与绿地叠合面积,其中骑行视矩覆盖现状绿地面积 1085 公顷,覆盖规划,绿地 1816 公顷,此次活动
11、骑行总距离 1806 公里,总视矩 3612 公顷,现状骑行绿视率 30%, 规划骑行绿视率 50% ,基本实现“100 米见绿”的建设目标。,3.4 体验数据分析 3.4.1 骑行人群,通过调研及骑行数据跟踪,骑行人群可以分为以下类型(表 1):,表 1 骑行人群分类信息表,骑行人群分类,描述,共享单车通勤为主,男女比例 6:4, 骑行地点:市区、城区、CBD,通勤型 休闲型,学生、上班族为主,企业高管、企业主、退休人 以长距离骑行为主,男女比例 6:4,,员以锻炼为主,骑行地点:城郊、景区,专业骑行训练,男女比例 8:2,,运动型,自行车竞赛人群为主,骑行地点:人民东路高架桥、西湖公园、岳
12、麓山、 黑糜峰、松雅湖及其他宽阔的道路,3.4.2 骑行诉求,收集整理骑行活动中市民拍摄的自行车道照片、以及市民对城市自行车道规划的建议及,骑行诉求,主要存在以下几大类(表 2)。在建湘路、解放西路(汽车占道)、黄兴中路步 行街-中山亭路段、芙蓉路开福区路段、韶山北路、车站南路(人车混行)、解放东路芙蓉 路-韶山路、三一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缺乏自行车道。在浏阳河东西岸河堤、解放东路(浏城 桥-车站路)、枫林路(荣湾镇西二环段,西湖公园附近较明显)等处存在骑行车道不连 续、不贯通的现象。如橘子洲大桥:上桥不便,行人、电动车、自行车混行,道路过窄,道 路坑洼较多;福元路大桥: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
13、骑行安全,但上下桥坡度过陡,自 行车行驶标识不清晰,上桥不便;猴子石大桥:混行,自行车道过窄。湘府路大桥:上桥不,便,下桥部分自行车道过窄。此外还存在骑行配套设施欠缺、骑行车道铺装材质欠佳、缺乏 必要的缓坡设置、缺乏必要信号灯引导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市民的骑行体验。 表 2 骑行诉求分类信息表,骑行诉求分类,描述,无自行车道、路权无保障,逆行、机动车混行等问题,主要存在于老城区主要城市干道,车道不连续,缺少连贯通道 车道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自行车道与城市道路、自行车道与桥梁、自行车道与自行车道之间 缺乏衔接,不贯通,骑行配套设施欠缺,骑行过程体验不佳,无自行车停车桩、缺少观 景台、公厕、休憩亭
14、(报刊亭)、座椅等,车道沿途缺乏庇荫避雨设施 自行车道铺装材质欠佳,季节和天气直接影响到骑行的舒适度,沿自行车道缺乏树冠较大的 树种,尤其夏日缺乏天然庇荫骑行环境,骑行过程不顺畅,路面凹凸不平,自行车道的路面较多为草坪砖、 水泥铺砖等,不适用于骑行,缓坡设置较缺乏,跨越过江桥梁,自行车道与桥梁匝道之间、江风光带与自行车道之 间通过阶梯、陡坡等连接,骑行者必须要下车推行,骑行体验较差,缺乏必要信号灯控制,主要道路交叉口,路面交通情况较为复杂,单纯针对行人与机动车 的交通信号灯并不适用于非机动车、自行车,归纳整理骑行体验人本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对自行车道规划建设的建议:(1)沿自行 车道增加相应的配
15、套服务设施,地铁口、公园门口、商超门口可安置部分自行车停车桩,方 便除共享单车外自行车出行者。(2)沿自行车道种植树冠较大的树种,可在夏日形成天然 庇荫环境;分路段增设避雨亭,可为雨天骑行提供便利。(3)将自行车道与普通休闲自行 车道通过铺装材质区分开来,既能提高市民骑行品质,又能将行人与骑行者实现自然隔离, 保障道路安全。(4)通过设置缓坡,衔接过河桥梁与自行车道、沿江风光带与自行车道等,,连通骑行网络。(5)利用信号灯控制策略,分离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冲突点,达到保 护骑行环境安全的目的。,4 策略研究,通过上述人本数据评估研究可以发现:真正基于人本主义的城市“慢行系统”的构建, 不仅需
16、要完善自行车道路网,还需要公共交通和其他公共资源的配套,是一项综合工程,通 过多部门协同合作,依据各自事权,对自行车道规划、建设、监督等进行全面管理。,4.1 优化规划编制,保障平等路权,完善自行车道配套服务设施规划,明确指示排、警示标识位置,在交通接驳点设置 P+R 停车场,提供停车桩、停车场等自行车停放设施等;制定配套保障骑行安全的相关措施,设 置路权优先的自行车信号灯,使市民在公共交通出行与自行车出行之间便利转换,提高自行 车道可达性。,规划自行车专用道,保障自行车路权。在有条件的区域设置自行车专用道、高架自行车 道,根据问卷调查投票统计,长沙市自行车高架建议地点主要有:人民路东路(45.7%)、 长沙市二环(22.4%)、跨江桥(10.4%)。,搭建公众参与平台。通过邀请公众进入自行车道规划和设计团队,开展多样形式的公众 参与活动、公开投票进行规划决策等,使公众全面参与规划过程和规划决策。搭建一个长久 的、市民参与互动的“众智长沙”规划平台,通过该平台获得的数据信息可以直接应用于规 划决策参考,实现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的透明化、可参与化。,4.2 分时分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