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布局与水环境互动发展研究——南方丘陵地区城市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用地布局与水环境互动发展研究——南方丘陵地区城市实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用地布局与水环境互动发展研究,南方丘陵地区城市实践,刘博,梁秋燕,许乙青,摘要: 城市发展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进入生态文明时期,开始深刻反思城市和自然生态环境 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南方丘陵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生态矛盾问题最突出的区域,水环境是其城 市发展的资源利用优势要素,城市空间布局应尽可能注重与水环境的互动,关注水环境在不同功能用地如 何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的溢出价值。系统梳理了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和水环境互动的关系,选取湖南地区 的湘江流域、资水流域、沅江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醴水流域沿岸的 13 个城市的城市用地规划布局结构,分 析城市各类用地的“亲水性”特征,旨在对城市在
2、利用自然水环境时发挥生态效益给到有效的用地布局建 议。,关键词:水环境,城市用地布局,南方丘陵,生态文明,1 引言,“依山而建,逐水而居”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建设最具代表性的模式,而水源自天、 异乎地的特征让城市建设离不开水资源环境的功能导向。即使在追求最大利益化的城市 经济发展的工业革命时期,面对空间拥挤、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问题,不乏社会改良 思想家探索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型,积极探索如何协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城 市空间、城市问题。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提出提醒着人类关注生态危机和自 然保护的重要性。中国在 1990 年代以后开始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大量的农业人 口进入城市
3、居住就业,“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普遍存在,即使在水资源环境丰富的 南方丘陵地区,城市内涝、洪泛、水污染等“水问题”也阻碍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党 的十八大明确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表 明城市转型发展需要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探索城市空间布局中有关水环境如何更好地 处理和营造,将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南方丘陵地区分布于我国的辽东、山东、江南、闽浙、两广等地,面积约占我国的 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生态矛盾问题最突出的区域。国 内众多学者也开始关注丘陵城市空间布
4、局的特征,何洁(2006)探索不同坡度下的居住 区、公共建筑的空间特征,许鹏程(2009)提出集约性、多样性、动态性的开发原则指 引景观风貌保护,欧阳婕(2013)提出按照流域划分空间单元以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谢映(2013)初步提出城市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存在耦合发展关系,刘群 等(2016)认 为“山水城市”的建设要协调山水和城市的生态、景观和文化关系。水环境是南方丘陵,城市发展的资源利用优势要素,城市空间布局应尽可能注重与水环境的互动,关注水环 境在不同功能用地如何更有效发挥生态功能的溢出价值。,本文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和“水环境”是一个新的尝试,城市生态转型发展需要 在空间布局得到有
5、效的落实和指引,尝试新的视角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丰富 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实践。,2 丘陵城市发展和自然要素发展关系,2.1 自然要素在城市空间的作用,城市是一个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在一定地域中相互影响的复杂统一体,城市空 间的发展是有多种推动力和阻碍力混合影响下共同作用的,主要分为自然、社会、经济 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治等五类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人口构成、社会制度、 政策导向、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非物质的、基于社会群体的影响因素;社会因素是主 观的,是社会群体生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经 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特征
6、、水系条件、地质条件、 地形条件等,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在城市产生初期均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而自然 条件早已演化成熟,所以自然因素在城市形成的初期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巨大,决定了城 市早期的基本雏形。,图 1 空间发展影响因素,图片来源:自绘,稳定的自然本地资源支撑城市系统要素的拓展,无论是软性的社会干预和硬性的经济技 术改造都无法离开自然要素保障城市空间健康的发展。城市是一个需要自然生态系统支撑的 “寄生系统”,在过去由于技术跃迁让人类一度认为“人定胜天”,无视城市发展规律和自然 规律造成城市问题比比皆是。自然因素是自然对城市空间发展的支撑和限制,经济、社会和 政治可以说是城市本身对城市发展在
7、空间尺度上的推力,城市发展无法改变自然但可以适应 和改善自然,实现城市内作用力与外作用力的高度一致。但人为因素的能动性逐渐成为主导 地位,并在城市空间自发展具有促进和修正的能动作用。在丘陵城市的自然因素中,自然水 系是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引导人为因素和空间自发展围绕并适应自然因素,在正确的价值,观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是丘陵城市空间发展的理想动力模式。,图 2 影响要素关系图,图片来源:自绘,2.2 自然要素与城市空间发展历程,复杂密集的水系是南方丘陵地区的生态特征,在城市的演变过程中,自然水系影响并引 导着城市空间的发展。其基本水文特征、地域水文特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创造出多种可能。 在城市
8、产生之前,自然水系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水资源和滨水土地资源,早期的聚居点选择 在滨水区;城市产生后,水上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物资运输、物资交换,沿着水系,城市空间 拓展;工业革命后,水系成为城市工厂区的蔓延集中区,滨水区成为城市产业中心、污染处 理中心、交通中心;在现代,自然水系成为城市公共活动和生态中心。在自然水系与城市关 系不断变迁过程中,城市的用地形态、用地结构、空间组织等方面也在同步发展。 2.2.1 依赖自然水系阶段,早期的城市选址都在交通便捷、水源充足、用地平坦、农业资源优良的地区,四大文明 古国早期的起源地都邻近自然水系。管子对城市选址的要求是“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低毋近 水而沟防省”,
9、这也说明了早期丘陵地区城市选址核心原则:选择地形平坦的地区,要靠近 水源地。在丘陵地区,这些优势条件主要出现在丘陵谷地、临水的一级或二级台地区,多分 布在自然水系的中下游,这些区域属于河谷发育的中间时期,河道曲折,表现为多种形态。 由于改造水系的能力有限,早期丘陵城市与自然水系的关系是自然水系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形 态和发展方向,城市用地需要适应自然水系格局。“谷底溪、谷地田、山脚居、山顶林”是 南方丘陵地区早期形成的特色人居环境,吊脚楼等建筑形式也是居住建筑适应自然水系的结 果。总之,在依赖水系阶段,技术的限制迫使人类适应自然水系。,图 3 城市位于一级台阶发展示意 图片来源:自绘,2.2.2
10、改造自然水系阶段,商品与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水运交通的繁荣,临水地区因为水运对外边界,聚集大量商品 的交易,在通航河道的主要口岸、河道的交汇区,经常出现大规模的商业区。便捷的交通促 进了手工业、早期交通业和仓储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多元交流,匹兹堡、辛辛 那提、苏州、南京、巴塞罗那等以滨水贸易发展扩大。对自然水系的高度改造也导致了城市 与水系关系由紧密向疏离转变。城市对自然水系的利用深度逐渐加强,大量的工业用地和仓 储用地沿着城市主要水文节点和水系廊道建立,形成了连绵的工业带,自然水系成为工厂污 水的主要排放渠道和运输通道,这也导致了水系的污染和生态破坏。,2.2.3 脱离自然水系阶段,快
11、速城市化促使城市用地和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成 熟,丘陵城市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周边比较好的用地往往早已用完,城市要进一步发展要么 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要么往比较高的、坡度较陡的丘陵山地方向发展,城市急需突破自 然屏障向新的集中用地发展。人类几千年在平原上或者丘陵较平坦的谷地建设城市的经验, 容易套用建设平远城市的成功经验到复杂地形的丘陵地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改造自 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丘陵地形很多时候被推平,丘陵地形的消失直接导致丘陵水系改变,水 系格局中的支流和“隐性”结构消失,部分干流断流甚至干涸,河流的连贯性严重降低;滨 水工业区规模越来越大,污水排放量逐
12、渐超过自然水系的自净能力,水污染严重,水系成了 城市发展的阴暗面,人类不愿涉足;水系的结构和生态的破坏导致水系基本功能的减弱,水 系不再能正常解决城市给水、排水、生态调节、交通等基本功能,城市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 有的“瓶颈”。,图 4 城市向河岸较陡处发展示意 图片来源:自绘,2.2.4 协调自然水系阶段,城市问题对城市的负面影响迫使人们开始反思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式,随着环保意识的加 强,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共识。“城市病”的集中爆发迫使人们开始反思城市,与自然水系的关系,逐渐意识到缺少了生态的支撑,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保证城市可持续的 发展。工业的衰退和第三产业的崛起,造成传统的造纸、
13、纺织、钢铁、化工等有严重污染重 工业逐渐转型优化并搬离滨水区。人类活动的中心开始向优势区位、便捷交通和优美景观的 区域发展。自然水系作为城市空间中公共空间最开阔、人与自然最紧密的接触区、生物多样 性最复杂的区域,其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都是城市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高强度 开发的城市生活环境导致居民开始重新注重利用水域开放空间。,3 引入水环境利用到城市用地布局优化,3.1 水系与用地结构关联性的探索,为了明确城市用地结构与自然水系存在一定关联性,选取湖南省湘江流域、资水流域、 沅江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醴水流域,通过对五条流域水系与城市的梳理,筛选出选址邻近每 条流域主干径流上的共计 13
14、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见表 1)。 表 1 筛选城市所在流域,流域名称 湘江流域 资水流域 沅江流域 洞庭湖流域 醴水流域,筛选城市,长沙、湘潭、株洲、衡阳、永州、郴州、娄底,益阳、邵阳 常德、怀化 岳阳,张家界,根据各城市 20102030 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整理处 13 个城市在 2014 年 的城市用地结构比例关系(分类标准以大类为准,具体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 GB137-90),同时横向对比各类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中水域用地的关系,见表 2。 表 2 各城市用地比例,居住类用 公共服务设 工业用地 城市绿地 道路交通设 水 域 面 积 城市名称,地(%) 31.0
15、 28.3 31.7 33.9 32.9 37.8 31.1 26.3 32.5,施用地(%) (%),(%),施用地(%) 比例(%),长沙 株洲 湘潭 衡阳 郴州 岳阳 邵阳 娄底 常德,19.5 17.1 16.2 19.4 17.9 14.1 16.1 17.5 16.8,11.0,14.7,18.4 17.9 18.6 14.8 16.6 13.1 14.7 16.7 18.9,3.04 2.27 1.77 2.61 1.74 10.62 1.09 1.31 2.46,19.1 24.3 12.2 13.7 20.5 17.9 21.6 14.4,10.6 16.7 15.4 13.
16、4 14.1 14.2 12.9 12.5,怀化 益阳,35.9 25.5 25.1 28.8 30.8 25-35,19.1 16.4 26.3 21.6 18.3 8-20,2.4 22.5 3.2,18.4 13.2 27.4 12.7 15.1 10-15,15.8 18.1 18.3 16.8 16.8 10-25,2.03 2.24 5.63 3.07 3.13 ,张家界 永州,14.6 15.2 15-25,平均值 国家标准,通过对湖南省 13 个地级城市的用地比例结构的研究发现,丘陵城市在城市建设用地结 构上与国家城市平均值有较大差异,丘陵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绿地、交通用地方 面大大超出国家的平均标准;相反,工业用地远低于国家的平均值,说明湖南省地级城市整 体功能以综合服务为主,产业结构转型明确,同时也说明,在生态规划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 下,市民认为服型城市更适合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图 5 湖南 13 个城市的规划用地比例,通过将 13 个城市各类用地比例的变化分别与水域面积的比例变化趋势相对比,发现居 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与水域用地的变化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