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研究——以太原南华门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研究——以太原南华门为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研究,以太原南华门为例,吕华明,摘要:国内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在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影响下,已由单一的文物建筑保护逐渐发展为多层 次、多角度的街区式保护,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国内历史街区保护体 系存在很多问题,如街区控制多停留在二维层面、街区空间形态控制不足、街区规划与实施管理脱节、规 划成果操作性弱等。本文通过引入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研究城市设计导则在历史街区中的应用,制定强 调操作性、侧重空间形态的历史街区控制图则,指导历史街区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关键词: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城市设计导则,控制图则,太原南华门,引言,近年来,国内对历史街
2、区的保护和发展日益重视,历史街区已经成为三级保护体系“历 史名城、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针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城 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做了原则性规定,同时国内学者也积极开展相关研究,这些都 促使许多城市积极划定了历史街区。但国内部分历史街区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遭到了扫荡式 的拆除重建;历史建筑被无理改建破坏了原貌;重要历史地段插入新建筑而与历史风貌格格 不入,历史街区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受到商业性破坏和生存的挑战。 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种种矛盾,面对历史街区保护观念的不一致,面对环境的变迁 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影响,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历史街区,制定实施性强、易
3、于规划管控的历 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1 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体系存在的问题,1.1 历史街区内非文物建筑的相关研究缺乏,历史街区的保护核心多为文物保护建筑或者价值较突出的历史建筑,对于历史街区中占 很大比例的非文物建筑的研究较为欠缺。对这类建筑的价值评价、定位和再利用存在许多分 歧,缺乏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在一定程度造成历史街区整治后失去原有风貌。 1.2 历史街区保护体系对空间环境的控制引导不够,空间环境控制是目前历史街区保护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对于历史 街区空间塑造、公共利益保障、人的行为环境创造及满足人文需求等方面常常涉及不足,容,易导致历史街区的整体性较差、城
4、市景观混乱、街区特色丧失。 1.3 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规划实施管理缺乏有效联系,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多是终极蓝图式规划,但历史街区的实施往往并非立竿见影的短期行 为,长期的实施建设过程中规划沦为纸上谈兵的情况屡见不鲜。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多以相对 宏观的角度来引导控制,而具体的规划管理实施阶段又涉及微观层面的诸多问题,中间环节 处于规划设计与规划实施之间控制引导性内容的缺失是造成历史街区更新后风貌丧失的重 要原因。,2 国内历史街区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国内对于历史街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完善三个历史阶段: 2.1 形成时期以文物保护为单一保护体系,从 1950 年起到 1980 年,针对文物
5、保护的现状,国家相继颁布文物保护法和保护条例, 并组建了由上至下的行政机构。198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完善 了我国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199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标志 着我国以文物保护为核心内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方法从形成走向成熟。 2.2 发展时期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点的双层保护体系,1982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正式提出历史文化名 城的概念,并公布了 24 个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后又分别公布了 38 个第二批和 37 个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时期内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紧密联系,学术研究机构相应成 立
6、,国际交流日益紧密,基于历史文化保护思想的理论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2.3 完善时期以历史街区、历史地段为重心的多层保护体系 1996 年在黄山市召开的历史街区会议明确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已成为保护历史文化 遗产的重要一环”。1997 年原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落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 法,明确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单体文物、历史 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层次”,明确了历史保护区的特征和 保护原则,保护重心转向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多层次体系。,2.4 当前国内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趋势,综合国内历史街区实践案例和相关研究,历史街区保护和发
7、展呈现以下三个趋势: (1)历史街区研究的角度由历史街区内部空间开始转向历史街区外部空间; (2)历史街区研究的内容从保护、修复历史遗存本体扩大到街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和街,区活力的恢复振兴;,(3)历史街区研究的方法开始尝试运用城市设计方法对不同时代的建筑处理从统一风 格、大规模改造转向尊重历史、尊重时代、动态调整,使整个街区在充满历史底蕴中提高生 活空间活力。,3 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构建,3.1 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的作用,3.1.1 作为历史街区保护的管理文件,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是街区长期建设和发展的管理文件, 直接用于指导和管理历史街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在保护历史
8、风貌的前提下为今后的建设项目 提供规划设计条件。,3.1.2 作为历史街区保护的技术手段,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是基于城市设计专业的一种技术性研究,导则作为一种技术手 段,对具体实施保护修复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指导,使二者紧密联系,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3.2 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的内容,结合城市设计导则内容和历史街区的保护内容确定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的控制要素, 历史街区控制要素以街区历史资源的再利用为基础,以营造街区活力、延续历史文脉为核心, 和城市一般地段的城市设计控制要素不同,历史街区应加强历史街区的肌理、格局、整体风 貌和街巷交通的控制。,历史街区的控制要素分为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建筑单体和
9、街巷交通四大类,每大类再 细分,共计 16 小类。,表 1 历史街区控制要素一览表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3 历史街区的分类控制,3.3.1 历史街区的地块划分,综合考虑街区现状条件、历史文化保护的原则和方法等因素,地块划分原则如下: 第一,地块划分与用地现状条件相结合,应尽可能兼顾现状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边 界和建筑保留、更新、改造、拆除等的现状质量风貌评价;第二,地块划分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发展相结合,将保护区划分为保护类地块、改造类地块、开发类地块三种类型,每种类型 有不同的保护、更新的原则和方法;第三,地块划分应兼顾未来的发展,根据小规模改造、 有机更新的保护发展原则,地块划分应以小
10、规模为主,在风貌协调更新区及以开发为主的区 域内,地块划分的规模可相对较大;第四,综合考虑用地控制、建筑控制、环境容量控制、 设施配套控制、城市设计控制等政策制定的需要,满足规划道路红线、绿地等的要求。 3.3.2 各类地块控制要点,(1)保护类地块,保护类地块多为历史风貌较好的建筑和文保建筑,在历史街区中最能反映其风貌特征, 应本着高要求、高标准的原则,参照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的要求进行控制。 (2)改造类地块,历史街区中一些大体量的建筑与环境明显不协调,对街区的空间形态和历史风貌造成了 破坏。这些建筑全部拆除重建成本较高,可通过体量和立面的改造处理,融入街区整体环境。 (3)开发类地块,历史街
11、区中新建建筑应该考虑周围的文脉,这并不意味着要用历史的手法,把柱式、人 字墙等历史元素加入到建筑立面中,而是要挖掘周围的城市和自然环境中隐含的韵律感。 3.4 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成果,3.4.1 总体框架,基于城市设计导则的技术要求和成果形式,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成果分为总则和细 则:,其中总则主要说明历史街区的研究范围、研究依据,明确历史街区的特色和问题,目标 和控制原则;细则针对街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建筑单体和街巷交通四个方面从强制性 和引导性方面制定具体的措施,尝试用全面详细的控制图则将控制要点落实到街区。 3.4.2 控制图则,控制图则分为两个层面,街区整体控制图则和分地块控制图
12、则: 街区整体控制图则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地块划分界线、地块规模、用 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配建停车位及公共配套设施;与控规和规划管理相 衔接,使得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可以纳入规划管理体系发挥作用。 分地块控制图则侧重于街区地块控制,包括分地块建筑的保留、改造与拆除,建筑形式 与色彩的选择等,起到建筑实施层面的控制引导作用,作为历史街区的规划管理文件。三类 地块的控制导则各有侧重,保护为主地块主要参照历史建筑保护图则执行;改造类地块主要,是协调性控制,做到地块内建筑与街区整体风貌协调;新建地块需进行全面控制,包括建筑 功能、建筑高度、建筑形式等。,4 历史街区控制引
13、导体系的研究实践以太原南华门为例,4.1 太原南华历史街区的基本情况,4.1.1 南华门历史街区的演变,太原南华门历史街区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明代王府时期,清代精营时期、近代名宅时 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行政中心时期,积淀了太原府城不同时期的文化,是府城发展 的缩影。,图 1 南华门历史街区明清早期清末民初的演变 图片来源:南华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明代王府时期:1368 年明朝建立,太原定为九边重镇之一,朱元璋第三子朱棡修建晋 王宫,宫城有四个城门:东华门、西华门、南华门及后走门,南华门街区得名于此。 清代精营时期:1646 年的一场大火,晋王府化为灰烬。直至雍正乾隆之际,清王朝清 除废墟
14、、辟建军营、驻扎精营,清末精骑营废止,而后居民陆续建宅盖院。 近代名宅时期:民国时期一些富贾大户、民主人士、军阀等选在精营片区建宅安家。山 西军阀阎锡山在此建阎公馆,并且建造大量别墅将其亲戚移居此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行政中心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南华门作为新政府 的政治活动中心,一些政府部门也随之入驻,形成了太原最初的行政中心。随着太原行政区 划调整,政府部门逐渐迁出南华门。,图 2 太原南华门历史街区规划范围,图片来源:南华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4.1.2 规划范围,南华门历史街区的规划范围西至五一路,东至教场巷接东华门街转双龙巷,南至府东路, 北至新民街,总用地面积约 34
15、公顷。,4.2 南华门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的规划目标,以保护南华门历史街区清晰的发展脉络、成片的民居院落、多元的建筑形式和完整的历 史环境等四个基本特色,解决历史街区部分传统街巷肌理消失、整体风貌削弱、居住环境差、 基础设施缺乏等现状问题为基本目标,通过针对南华门历史街区控制体系四大类十六个基本 要素的具体研究,完成历史街区整体性保护和复兴,并形成控制性和引导性并重、用于指导 街区建设和实施管理的技术文件。,4.3 南华门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的控制内容,4.3.1 明确用地性质、控制开发强度,(1)用地性质,图 3 南华门历史街区用地性质变更,图片来源:南华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规划提出延续居住
16、功能、发挥商业功能、发展旅游功能、培育博览功能的规划理念:延 续居住功能,居住功能的延续对于历史街区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发,挥商业功能,街区商业功能的提升对于展示街区的传统风貌、恢复街区的活力、实现其经济 价值有着重要作用;发展旅游功能,旅游能够直接为历史街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为当 地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培育博览功能,是支撑历史街区文化和旅游功能,提升历史街 区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基于上述规划理念,结合南华门历史地段的资源特色,用地分为八个主导功能区:南华 门风尚步行区、双龙巷传统生活区、校场巷创意文化区、工程师街休闲会所群、五一路特色 商业区、川至社区广场绿地、精营东边街居住保留区、府东街居住保留区。 (2)地块划分,历史街区的基本特征决定其地块规模不宜过大也不宜太小,太大不利用街区小规模、渐 进式更新工作的展开,太小又不利用土地的高效利用。,综合考虑地块的边界、街区的院落空间、建筑产权等,南华门分为八个大地块,24 个 小地块。24 个小地块分为保护类地块、改造类地块、开发类地块三种类型。,图 4 南华门历史街区地块划分,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