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运营、实施、管理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编制——以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运营、实施、管理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编制——以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向运营、实施、管理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编制 以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刘康宁,薛杨,摘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方向逐渐由增量发展转变为存量发展。存量发展不同于传统的增量 发展,其方式更侧重于运营、管理和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独特资源,是典型的存量发展区 域,其复兴更需要运营、管理和实施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城市设计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精细化管理的 有效工具,如何在其中融入运营、管理和实施的需求,构建整体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内容框架,是历 史文化街区复兴与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泉州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对面向运营、实施、管理的 城市设计编制内容做出初步探讨。最终形成了以
2、保护与复兴为发展目标,价值和问题为规划依据,特色空 间为实施路径,运营、实施、管理内容为重要抓手,适用于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城市设计编制内容 与方法。,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运营,实施,管理,遗产保护,1 引言,伴随城市化的推进,国家城镇化发展方向由增量发展向存量发展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城市的运营时代逐渐到来。城市的价值已经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实体的空间要素上,更需 要人们用系统的眼光为城市寻求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竞争力,即经营城市。1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独特资源,是城市的名片,是彰显城市特色和提高城市综合 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中最具代表性和具有规模的历史文
3、化遗产,因此成 为城市保护与发展的闪亮点和重要规划对象。现实中,历史街区功能衰败与风貌破败的例子 比比皆是,历史街区的复兴迫切的需要以运营思维为出发点,以管理与实施为抓手,全面、 系统可持续的实现提升。在城市运营的背景下,历史街区城市设计编制的理念和原则只有进 行适应性的转变,才能实现规划作为弥补市场配置空间资源失效的有效工具。2 为了科学的落实相关保护规划的具体要求,为城市运营主体提出街区复兴的抓手,满足 管理部门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泉州市政府提出了在保护与更新目标下开展中山路城市设计的 设想。,2 研究背景,2.1 研究范围,泉州,古称刺桐城,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
4、西毗漳州、 龙岩、三明,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山路位于泉州历史城区内,泉州古城的南北中轴 线,始建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在原有道路、城墙的基础上拓路而成,于 1922 年正式改名 为中山路。总面积 45.4 公顷。,图 1 泉州古城在泉州市域的区位,图 2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城区的区位,2.2 发展背景,国家政策调整,历史文化保护得到空前重视。指出:“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 脉络,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近年来,历史文化的保护得到空前重视,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 “东亚文化之都”和“海丝申遗”对泉州的文
5、化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1982 年,泉 州列入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2013 年,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中,泉州成 为我国唯一入选城市;2016 年初“古泉州(刺桐)史迹”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17 年初,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遗文本,这标志着泉州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 作进入新的阶段,也为泉州城市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泉州“老城提质”发展策略,为古城的保护与复兴带来新契机。在“老城提质”的大方 针下,泉州古城内各项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市政府对于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历来十分重视,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良好的大环境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提升环
6、境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需求迫切。目前中山路中路沿街环境尚可,但两侧 商业业态种类单一,服务人群有限,未能充分体现中山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尤其是中山南路 南段,建筑亟待保护修缮,五金、建材等业态与历史文化关联度低;街区内部居民生活条件 亟待提高,基础设施较差,建筑质量堪忧。总体来说,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条件改善、品质 提升需求极为迫切。,2.3 面向运营、实施、管理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编制方法,首先明确街区发展复兴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现状调研,梳理历史资源及价值 特色,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历史文脉、绿地景观、道路交通、功能四个大的系统出发, 综合运用织补理念,重塑街区的空间体系结构。
7、以此为基础,分别从运营、实施、管理三个 角度,提出街区复兴的实施路径与操作重点。总体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图 3 总体技术路线,3 面向运营、实施、管理的中山路历史街区城市设计,3.1 城市设计的目标,根据总体要求以及调研成果,确定本次城市设计的目标。整体性的保护中山路历史街区, 真实完整的保护和延续历史街区风貌;有效发挥城市中心区历史街区的价值,激发历史街区 城市活力,有效利用建筑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促进相关产业经济发展,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提高城市活力。进而形成有泉州文化内涵、宜居、宜商、宜游的特色城市空间环境。 3.2 梳理历史资源提炼价值特色,对于历史街区而言,城市设计第一步工作应该投
8、入精力摸清街区范围内历史家底,即历 史资源和价值,包含历史遗存、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老字号等所有的物质和非物质遗 产。然后在此基础上提炼价值特色,塑造特色空间结构。3,中山路是泉州古城结构性轴线,对研究泉州古代城市格局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 学价值。中山路是泉州古城“两横一纵”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子城的“丁”字街,到 如今的南北向次干路,是泉州古城自始至终的南北向中轴线,贯穿了各时期古城城门,直至 滨江顺济桥。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该片区逐渐演化形成了鱼骨型街巷骨架,串联了泉州古 城内众多重要的公共建筑。民国新城市运动时期拆城辟路,中山路因其技术理念先进、体现 时代精神,成为泉州近现
9、代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实物见证,中山路骑楼街建设完成标志着泉州,古城空间格局最终定型。,图 4 泉州古城两横一纵保护结构,图 5 贯穿各时期城门,图 6 鱼骨状街巷结构,中山路是体现中原文化在闽南地区落地生根、外来文化传入并融合共生的重要发展轴 带,对研究闽南文化发展与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中山路片区较好 地呈现了中原文明落地生根、海洋文化及外来文明引入、本土文化逐渐形成的文化发展脉络。 包括泉州府文庙、基督教堂、铺境庙在内的众多文化遗存。民国时期,中山路成为传播西方 近现代思潮、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基地:沿途书店林立,华侨捐资创办新式学堂,如, 启明女校;照相馆、洋行、银
10、行等新兴商贸业态蓬勃发展,与传统老字号并存;不同文化在 中山路沿线交流碰撞,直接催生了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图 7 文化发展演变图,中山路是民国新城市运动保存至今的典范,技术理念先进、艺术价值高,是中国近代最,为著名、保存最为完整的红砖骑楼建筑群,对研究闽南近现代建筑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 值和科学价值。中山路红砖骑楼建筑群,整体有序、变化丰富、特色鲜明,建设之时,技术 理念先进,体现时代精神。分布集中、保存完整,集现代城市建设理念与闽南地方特色于一 身,是闽南骑楼建筑的最典型代表。在中山路片区内部,也有数量众多的传统大厝、洋楼和 番仔楼,它们各具特色,对研究闽南近现
11、代建筑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可 以说,中山路片区是闽南地区近现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图 8 骑楼街旧景,图 9 20 世纪 70 年代钟楼,中山路是唐宋至民国期间闽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商业商贸片区,影响力辐射海内外,对研 究商业文化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中山路的商贸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宋代 就是泉州古城的商贸轴线,交通便利,商贾往来络绎不绝,很多街巷也因商贸而得名。民国 时期,中山路是泉州古城最为核心的商业商贸街区,近现代新兴商贸服务业繁荣。解放前, 从指挥巷口以南至南门五角头,银行、钱庄、金铺、银楼、典当行等散布,可见中山路商贸 的繁荣。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山路一直是
12、走在商业商贸发展的最前沿,至今仍可见保 留下来的众多老店招、老字号,如刘胜裕总行、黄同益绸缎纱庄的店铺招牌。,图 10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素图,3.3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现状问题剖析,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空顶众多“头衔”,但呈现诸多“衰败”迹象,街区极富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商业价值,但中山路衰败迹象较为明显,没有资本青睐,更新难度大。充满自信 的泉州文化淹没在街巷世俗,彰显古城历史格局的历史资源在逝去,优秀的博物馆群建筑风 貌特色在消逝,古代商业贸易主轴业态变低端且破败。,图 11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导向,针对中山路开展的工作收效很大,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单纯凭借城市设计对街区做
13、风,貌整治、环境改善的手法对现实情况来讲不是根本之策,靠执法人员堵疏只解燃眉之急,必 须要全盘考虑中山路未来发展出路。治标不治本的空间整治手法并不能长效保持街区的活力 与提升,简单粗放的规划审批流程中有诸多环节缺乏精细设计,居民缺乏自主修缮意识及积 极性,审批对象仅限于危房改造,修缮技术方案审查门槛高,修缮技术及材料成本高。 现行规划编制体系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建设存在脱节现象。传统法定规划导 则对旧城更新具有局限性,而现行的保护管理规划仅限于保护控制,尚未结合历史街区保护 要素及特色价值对其保护与更新要求提出有效的规划条件和控制措施,不能对历史街区进行 有效的建设活动指导。法定控规+城
14、市设计导则引导城市更新方案不能直接作用于历史文化 街区导则的编制。,总体来看,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目标明确,但是缺乏有效的抓手达到街区的复兴目的;街 区仅靠自主更新无法达到复兴的目的,需要公权公共财政投入重点激活类项目带动周边区域 社会力量投入;需要对保护与更新要求提出有效的规划条件和控制措施,引导社会各界参与 街区的复兴。,3.4 构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空间体系,以价值为依托,重塑中山路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空间体系,形成一条城市特色轴线、四个 文化精华区、五个重要节点。在此架构基础之上,运用城市织补理念,分系统整体提升完善 街区。,图 12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结构图,图 13 系统织补理
15、念图,3.4.1 历史文脉系统织补:整合打包文物及周边历史资源,以点带面,多层次构,建文化景观体系。,中山路核心价值突出,但缺乏明确的文化品牌支撑定位,文化资源丰富,但布局分散且 缺乏完整脉络体系。需根植于现状资源,以文化作为驱动,引导物质空间转向可消费的文化 景观空间转变。突现古城历史格局发展演变文化功能,提升历史街区传统商贸文化展示功能, 突出特色建筑名人故居文化扩散功能和多元宗教文化融合展示功能。构建中山路历史街区文 化体验体系,重构空间文化景观。根据主题文化及代表性价值要素划定 6 个主题功能区。,图 14 中山路历史街区文化体验体系,表格 1 主题片区代表性文化及价值要素,功能区,位
16、置 北段,代表性文化,重要要素点及文化空间,宗教文化:基督教堂、善缘堂、熙春宫 街巷:东街,传统商业文化,中山路北 段传统文 化商业区,中段,传统生活服务性商业文化,传统商贸文化:泉州参茸药行、泉州名吃远方小笼包,南段,对外商贸商业文化 儒学文化、戏曲文化 官宦文化、传统饮食文化、 民居营造文化、宗族大厝 文化,天后宫、德济门、金传臚糊纸老铺、向曼照相、旧米铺等传统商业空间 泉州文庙、南音传习馆,文庙片区,文庙金 鱼巷文化 居住区,手工艺文化:李竹琴花灯艺坊,金鱼巷,街巷:金鱼巷、后城古街巷,水系:八卦沟,宗教文化:花桥慈济宫,铺境文化:三义庙、永潮宫、辅德庙 传统民居:马坂巷无门牌号民居、中山南路 567 号民居、马坂 巷 21 号民居、水门巷 32 号,海洋文化、戏曲文化、铺 境文化,市舶司文化片区,街巷:竹街,宗教文化:天后宫,天后宫德济门文化片 区,传统商贸文化、古城文化,古城格局:德济门,手工艺文化:金传臚糊纸老铺,传统民居:玉犀巷 29 号民居、后巷 5 号民居、后巷 3 号民居、玉犀巷 16 号民居、镇抚巷 49 号、58 号 街巷: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