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3高考生物总复习 2-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633687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2013高考生物总复习 2-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版新学案】2013高考生物总复习 2-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版新学案】2013高考生物总复习 2-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版新学案】2013高考生物总复习 2-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版新学案】2013高考生物总复习 2-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2013高考生物总复习 2-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2013高考生物总复习 2-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新学案】2013高考生物总复习 2-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2莆田质检)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都遵循对照原则。二者都没有诱发DNA

2、突变,其中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答案:B2(2011浙江金华十校4月联考)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解析: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记忆细胞可识别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并产生免疫反应;S型细菌与R型细菌基因的差异是导致二者性状差异的原因;肺炎双球菌利用自己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络合

3、物,高温破坏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肽键未被水解,故高温处理的蛋白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A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最可能是()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解析: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理论上讲上清液的放射性非常低,但若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上清液也

4、会有放射性。答案:A4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AR型细菌与S型细菌DNA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用S型细菌DNA与活R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C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DNA后与活R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D格里菲思用活R型与死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解析:R型细菌与S型细菌混合后发生了转化,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DNA酶将S型细菌DNA分解,分解后的DNA没有活性,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细菌;格里菲思的实验中,没有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所以最终没有证明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

5、。答案:B5(2012辽宁抚顺一模)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RNA不是B噬菌体复制扩增时,利用细菌体内的核糖体合成外壳蛋白C野生型的噬菌体在侵染细菌之前,需在血浆中添加含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进行培养D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充分搅拌离心后在上清液中检测不到放射性解析: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不含有RNA;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在培养基中无法存活;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充分搅拌离心后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很低而不是没有。答案:B6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

6、质是DNA和RNA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C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D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解析: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含S元素。T2噬菌体内只有DNA,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3种。答案:D7(2012山东淄博一模)用噬菌体侵染被3H标记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将会()A随细菌解体而消失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解析: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都含有H,子代噬菌体合成DNA和蛋白质外壳利用了细菌内含有3H的脱氧核苷酸及氨基酸,所以噬菌体DNA及外

7、壳都有放射性。答案:B8下图表示科研人员验证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烟草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B烟草细胞细胞膜有RNA的载体C感染病毒的蛋白质和TMV的相同D接种的RNA在烟草细胞中进行了逆转录答案:C9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解析:随着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呈现“S型”曲线。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答案:B10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

8、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过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具有侵染作用Cc、d两过程表示用TMV的外壳和HRV的RNA组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烟叶感染车前草病毒的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解析:由于该实验中并没有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侵染烟叶,因此无法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答案:D11将加热杀

9、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死亡的小鼠体内只存在着S型活细菌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活细菌死亡的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两种细菌细胞融合的结果死亡的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R型活细菌转化的结果ABC D解析: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死亡的小鼠体内既有S型活细菌,也有R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是R型活细菌转化而来的,不是细胞融合的结果。答案:D12(2012芜湖模拟)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设法把DNA与蛋白质

10、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运用了和B前者运用了,后者运用了C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D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答案:C二、非选择题13肺炎双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败血症。已知有许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保护它们,使它们不被宿主的正常防御机构破坏。以下是1928年格里菲思所做的实验,据图回答:(1)从D组实验中的老鼠体内可分离出_。(2)为了解释上述实验现象,1944年艾弗里等科学家从S型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等成分,分别与R型菌一起培养。结果发现:S型细菌的DNA

11、与R型活菌混合,将混合物注入老鼠体内,可使老鼠致死,这说明_。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荚膜多糖与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老鼠体内,老鼠_,老鼠体内只能分离出_。(3)如果将DNA酶注入活的S型细菌中,再将这样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老鼠致死,原因是_。(4)上述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_。解析:D组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故该小鼠体内有S型细菌,根据信息推断是S型细菌的某种物质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均不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故两种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1)活的S型细菌(2)S型

12、细菌的DNA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不致死R型细菌(3)DNA被酶分解(4)DNA是遗传物质14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 _。(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 _。(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13、,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 _。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 _。(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5)上述实验中,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答案:(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2)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3)a.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b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4)DNA是遗传物质(5)不能因为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15(实验探究)近几年,猪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严重威胁着养殖业和人类的健康。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R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