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7.《孟子》两章》精品导学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622628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推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7.《孟子》两章》精品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推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7.《孟子》两章》精品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推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7.《孟子》两章》精品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推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7.《孟子》两章》精品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推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7.《孟子》两章》精品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重 要代表人物, 他在孔子 仁 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 仁政 说, 主张以 仁政 来统 一天下。孟子还主张 性善 论。 首先通读课文一遍,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内容。 一、字 、读准字的音 寡 ( ) 夫 ( ) 域 ( ) 戚 ( ) 粟 ( ) 、通假字 亲戚 畔 之 二、解词 人 和 域 民 固 国 失 道 学习本文 、本文的论点? 、“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快速通读课文,掌握生

2、字生词,理解大概内容。 一、字 、读准字的音 畎 亩( ) 傅 说 ( ) 胶 鬲 ( ) 空 乏( ) 、通假字 法家 拂 士 衡 于虑 二、解词 所以动心 忍 性 而后 作 学习本文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 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 这一点? 、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 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5. 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 证明, 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 得出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论断, 阐明了 “人 和”的实质,最后以得

3、“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 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 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 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 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 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孟子二章测试 朗读时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必先苦其心志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而”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 死于安乐 委 而 去

4、之 然 而 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何苦 而 不平 困于心,衡于虑, 而 后作 而 山不加增 环 而 攻之而不胜 面山 而 居 句中红色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多助 之至 到了极点 必先 苦 其心志 使痛苦 所以动心 忍 性 坚韧 人则无法家 拂士 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 已,战就一定胜利。 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得到的益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

5、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 “七 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文章接着用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 “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 攻城一方尽管没有 “地利” , 但因 “人 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文章在论证“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 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自测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 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6、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 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文中“拂士”的“拂”读音是 _;红色的两个字中,“过”意思 是 _,“衡”意思是 _。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 _ (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 ( 4)读了第二段后,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不能举文 中事例),或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 答: 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7、( 1)( 5)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 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 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1)解释下列红色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兵 革非不坚利也 兵: _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_ 寡助之至,亲戚 畔 之 畔: _ ( 2)下列句中红色“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其

8、他三个 不同 的是( ) 、永州 之 野产异蛇 、此诚危急存亡 之 秋也 、环而攻 之 而不胜 、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 利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_ ( 4)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 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9、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文中“拂士”的“拂”读音是 _;红色的两个字中,“过”意思 是 _,“衡”意思是 _。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 _ (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 ( 4)读了第二段后,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不能举文 中事例),或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 答: 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 5)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 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 地利不如人和也。

10、 故曰,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1)解释下列红色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兵 革非不坚利也 兵: _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_ 寡助之至,亲戚 畔 之 畔: _ ( 2)下列句中红色“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个 不同 的是( ) 、永州 之 野产异蛇 、此诚危急存亡 之 秋也 、环而攻 之 而不胜 、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 利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_ ( 4)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

11、,作者持怎样的看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 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文中“拂士”的“拂”读音是 _;红色的两个字中,“过”意思 是 _,“衡”意思是 _。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 _ (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 ( 4)读了第

12、二段后,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不能举文 中事例),或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 答: 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 5)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 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 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1)解释下列红色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兵

13、革非不坚利也 兵: _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_ 寡助之至,亲戚 畔 之 畔: _ ( 2)下列句中红色“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个 不同 的是( ) 、永州 之 野产异蛇 、此诚危急存亡 之 秋也 、环而攻 之 而不胜 、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 利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_ ( 4)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 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文中“拂士”的“拂”读音是 _;红色的两个字中,“过”意思 是 _,“衡”意思是 _。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 _ (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 ( 4)读了第二段后,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不能举文 中事例),或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 答: _ 阅读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