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北京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47622566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北京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届高三理工附中月考试卷生物试卷1. 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和溶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 三者都含有DNA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脊上有基粒;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和少

2、量DNA和RNA。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详解】A、蓝藻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其他细胞器,A错误;B、线粒体和叶绿体基质中都有酶和少量的DNA和RNA,而溶酶体中

3、没有DNA,B错误;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都能产生ATP,而溶酶体不能产生ATP,C错误。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溶酶体是单层膜结构,膜结构都是由大量的蛋白质和磷脂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D正确。故选D。【点睛】2.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是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细菌。体检时可通过13C 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Hp感染情况。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Hp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 NH3 和 13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

4、3CO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Hp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也可能是RNAB. Hp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C. 脲酶由Hp细胞中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D. 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答案】B【解析】【分析】幽门螺旋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遗传物质为DNA,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可将受试者口服的13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3CO2。【详解】Hp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所有生物膜均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B正确;Hp为原核生物,不含内质网,C错误;根据“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可将受试者口服的13

5、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3CO2”可知感染者呼出的13CO2不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产生,D错误。故选B。3. 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B. 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CO2C. 类囊体产生的ATP和O2参与CO2固定与还原D. 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色素【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

6、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A、乙醇酸是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生的,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所以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A正确;B、该反应体系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整个过程,不断消耗的物质有CO2和H2O,B错误;C、类囊体产生的ATP参与C3的还原,产生的O2用于呼吸作用或释放到周围环境中,C错误;D、该体系含有类囊体,而类囊体的薄膜上含有光合作用色素,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将人工装置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联系,综合分析解答。4.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

7、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B. 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C. 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D. 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

8、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属于基因的表达,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是由程序性死亡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所启动的,C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而抑癌基因的突变属于隐性突变,D错误。5. 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过程,错误的是A. DNARNA蛋白质B. 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C. 胰岛B细胞胰高血糖素骨骼肌D. 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尖端下部【答案】C【解析】【分析】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

9、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体液免疫的过程3、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4、在胚芽鞘中,生长素产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素作用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详解】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转录过程),进而流向蛋白质(翻译过程),A正确;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C

10、错误;胚芽鞘中生长素产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作用部位是尖端以下部位,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6. 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有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也有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B. 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C.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D.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依题文可知,有丝分裂是遗传物质在间期复制,分裂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减数分裂是遗传物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复制,细胞连续分裂

11、两次,从而使子细胞中遗传物质减半,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是在间期只复制一次,A正确;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C、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平面,C正确;D、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的两倍,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文重点考查学生识记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过程的能力。7. 研究者观察到某一雄性哺乳动物(2n=24)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期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特殊的联会显现,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射体”,图

12、中的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 4 条染色体随机的两两分离,并且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 10 个四分体B. 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C. 若不考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组合)来看,该动物能产生 5种精子D. 由于只有遗传信息完成的精子才能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1/3会能存活【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1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题图分析,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进行了联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详解】A、由于该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24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可形成12个四分体,所以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个四分体,A正确;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而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 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图中四条染色体共有6种分离方式,能产生、

14、共6种精子,C错误;D、结合C项可知,该联会过程会产生六种精子,而遗传信息不丢失的配子才成活,含、或、的配子可以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2/3会致死,即1/3存活,D正确。故选C。【点睛】8. 农作物的籽粒成熟后大部分掉落的特性称为落粒性,落粒性给水稻收获带来较大的困难。科研人员做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控制落粒性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 杂合不落粒水稻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 F2代中纯合不落粒水稻植株的比例为7/16D. 野生稻多表现落粒,利于水稻种群的繁衍【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解可知,落粒与不落粒杂交后代全为落粒,则落粒为显性,F1自交后

15、代落粒:不落粒=9:7,为9:3:3:1的变形,说明该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假设该性状由基因A、a和B、b表示,根据自交结果说明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落粒,其他均表现为不落粒。【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水稻该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落粒的基因型为Abb、aaB、aabb,则杂合不落粒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其自交后都表现为不落粒,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F2代中纯合不落粒水稻植株的比例为3/16,C错误;野生稻多表现落粒,落粒后遇到适宜的环境利于萌发产生后代,因此利于水稻种群的繁衍,D正确。9. 鸡羽毛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且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为白色羽。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芦花羽、全色羽和白色羽鸡,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TtZBZbTtZbWB. TTZBZbTtZbWC. TtZBZBTtZbWD. TtZBZbTTZbW【答案】A【解析】【分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