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六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7621981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神经麻痹六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面神经麻痹六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面神经麻痹六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面神经麻痹六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面神经麻痹六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神经麻痹六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神经麻痹六法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 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神经炎 指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颅神经疾病中面神经病变所致的面神经麻痹症状最常见; 周围性面瘫中40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患病率25810万人。,面神经管示意图facial nerve tunnel,茎乳孔,解剖学名词,指位于颞骨的茎突和乳突之间的孔。 为面神经管的下口,面神经由此出颅。,面神经经过此处时因骨性管道的延展 性很低,所以水肿时会加重神经的 压迫和损害,压迫时间和程度与 损害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病史特点,急性起病 34日达高峰,一周内可进行性加重,两周后面神经开始恢复,一天2毫米的速度。 病前多有受凉史生气

2、劳累 首发症状常为患侧耳后或乳突区疼痛 主要表现为一侧表情肌瘫痪,中医病因病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经络,面部筋脉 (手太阳经筋、手足阳明经筋),经气阻滞, 脉络失养,筋肉纵缓不收,面瘫,以风寒为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西医病理尚未完全明了,寒冷刺激,病毒感染,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营养缺乏,甚至神经变性,非化脓性炎,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瘫痪,归根结底,内因 岩骨发育异常使面神经管更为狭窄 面神经本身受寒邪侵袭,寒主凝滞。 外因 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 茎乳突孔内骨膜炎 危险因素:糖尿病、怀孕、家族史,?,面神经的解剖走行,注意: 面神经走行的任何部位病变都可引起周围性面瘫

3、(即一侧表情肌瘫痪)。,面神经分布区,面神经,桥脑腹外侧,桥脑下缘听神经处出脑,共同进入内耳孔,沿面神经管下行,经茎乳孔出颅,面神经的解剖,面神经:第七对颅神经(混合神经),1、运动神经纤维:占大部分,支配面部表情肌,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面神经(facial nerve)第对脑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泪腺, 唾液腺,司舌前2/3味觉,内耳、外耳道 皮肤感觉。 其中支配上部面肌(额肌、皱眉肌及眼轮匝肌)的神经元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控制。支配

4、下部面肌(颊肌及口轮匝肌)的神经元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控制。,面神经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上半部(核上部): 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 纤维支配。,下半部(核下部): 接受对侧交叉过来的皮质延髓束纤维支配。,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患侧 眉毛低 眼裂大,下睑外翻 皱额无力,鼻唇沟浅 口角向下,一侧表情肌瘫痪的查体

5、表现,患侧上视额纹变浅或消失(额肌无力),患侧闭眼无力或不能 (眼轮匝肌无力),患侧皱眉不能(蹙眉肌无力),露齿口角向健侧歪斜 (颊肌无力),同时查体可见:同侧角膜反射消失,鼓腮不能 (口轮匝肌无力),吹口哨不能 (口轮匝肌、颊肌无力),面神经核损害 伴展神经麻痹对侧锥体束征,膝状神经节病变 Hunt综合症 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及鼓膜疱疹,镫骨肌神经以上神经损害 伴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鼓索以上面神经病变 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唾液腺分泌障碍,茎乳孔以上 单纯性面瘫的表现,面神经不同部位损害时对应症状

6、,(镫骨肌收缩可松弛鼓膜),锥体束征,当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巴宾斯基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轻划足底 外侧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指侧掌关节处。正常反应为各趾向跖面屈曲,若拇指背 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为椎体束受损的体征,见于脑出血,脑肿瘤,脑损伤等。 2.奥本海姆征: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 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3.戈登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4.查多克征: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为止,阳性 表现同Babinski征。 提示锥体束损伤。 一

7、侧阳性:代表对侧锥体束损伤或高位中枢的损伤。 两侧阳性:代表下运动神经元传导通路病变,双侧失去上位抑制。一侧锥体束阳 性时,还需做运动感觉等检查,以定性定位评估病变位置。,鼓索内含有两种纤维: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副交感纤维,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支配腺体分泌唾液。,与其它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鉴别,桥脑损害 小脑桥脑角损害 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 茎乳孔以外的病变,病史,症状和体征,脑脊液检查,颅脑CT和MRI有鉴别意义,左侧桥小脑角肿瘤,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面瘫:周围性和中枢性鉴别,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核上性损伤 眼裂以下单侧支配口角歪斜 ,额纹不消失,

8、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核下性损伤 眼裂以上双侧支配口眼歪斜,额纹消失,治 疗,1、药物治疗: 减轻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对于无禁忌症的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减轻水肿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有利于恢复,泼尼松口服30-60mg/d,用药5天每天递减,抗病毒治疗用阿昔洛韦0.2-0.4gbid(伐昔洛伟),口服itB1,itB12、甲钴胺等促进神经恢复 保护角膜: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减轻因眼睑不要能闭合导致的角膜刺激症状。,面瘫六法 1、甩针钩挂 2、睑唇点刺 3、三睑疗 4、口腔泻血 5、两点四围 6、交经缪刺,甩针钩挂,用5寸长针,由患侧驾车穴进针进针 处稍深以后渐浅,皮外可隐约看见, 针尖直对

9、口角。在距离针尖5分左右, 以手指按压皮肤,另一只手捏住针 柄向同一方向捻转滞针,然后用 力向外衣一甩面部堆累褶皱,使口 唇及颜面趋于正常。甩针5-7次被缠 面肌逐渐松散,留针或者起针,也 可将针向耳部拉紧,使面容恢复 端正让患者手指针柄20分钟,效 果更好,睑唇点刺,在患侧上眼脸用5分的针,一手持针轻轻斜刺 动作要快,像用针划一样,要一针一针的点着 前进,切勿出血,再用粗针,左手按紧口唇,右 手点刺数十下,以微微出血为度。,三睑疗法,1、落睑:用手拇指按压耳后乳突边缘 受到了阻力不能再向下滑时,此处是穴。大约是翳风穴,用1.5寸 针,针尖向眼睛方向刺入,针刺得气时,眼睑可自然闭合。 2、点睑

10、法,同上。 3、穿睑:上睑麻痹或痉挛,久不愈时,可用穿睑法, 用1.5寸针,从上睑内穿过,由目内眦到目外眦,也可反过来, 必须穿在皮下,手法不熟练时慎用,以防刺到角膜睑肿。,口腔泻血,口唇麻痹较严重时,可垫上无菌纱布用三棱针点刺,将口腔粘膜 刺破,不出血时,把针放倒压住针孔往下横着推几下, 出血量可多点效果好,不用漱口,预防感染,每周一次。,两点四围,在患侧针刺四白、翳风二穴,口唇歪斜的厉害时两侧地仓透人中及承浆穴 ,口唇周围共四针,针尖相互接触。,交经缪刺,在面部取穴,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下关、颊车 迎香、承浆、地仓合谷等每次根据症状取穴3个 在健侧针刺。,攒竹、鱼腰,四白、阳白,地仓

11、透颊车,颧髎,疏调局部经气,温经散寒,合谷、昆仑,通经活络,局部取穴,局部取穴,循经远取,主穴,3.眼睑闭合不全:睛明,4.鼻唇沟变浅:迎香,5.颏唇沟歪斜:承浆,6.后期:灸大椎、足三里、脾俞、百会,7.倒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配穴,1.风寒:风池,2.风热:曲池,操作方法,面部宜浅刺、透刺、轻刺激、平补平泻,补法,可配合灸法(温针灸),早期,其他部位腧穴可用泻法,可加灸法,恢复期,其他治疗,1.皮肤针法:患侧面部、耳后叩刺,2.刺络拔罐法:患侧面部、耳后,3.电针法:参照处方选穴,用疏密波(早期不宜),六、治疗注意事项,1、针灸治疗面瘫安全有效,2、本病初起时针刺量不宜过强,3、避免风吹

12、受寒,可戴口罩、眼罩防护,4、因眼睑闭合不全,应注意防止眼部感染, 每日可点滴眼药水,5、如3个月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病程和预后,80%完全恢复,10部分恢复,10恢复不佳。有百分之五的病人是无法治愈的。 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23月内痊愈。 复发率:0.5。,后遗症,面肌瘫痪 面肌痉挛 面肌联带运动 “鳄鱼泪”,面肌痉挛,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在运动之后发生的。精神紧张,还有过度疲劳,闻到刺激气味的时候会加重,休息的时候会消失或者症状减轻。面肌痉挛是一种无痛性的阵挛性肌肉冲动,发生的部位有眼部,口角,颈阔肌等等。针灸,扳机点浮针有效,治疗后可明显缓解,但很难治愈,极易复

13、发。,面肌联合运动,未完全恢复的面瘫后遗症患者,除了出现假性面神经麻痹之外,还可能出现异常的联合运动,表现为张口等动作时,眼轮匝肌收缩,眼睛变小,当闭眼的时候,口角也会有变化。,鳄鱼泪,鳄鱼泪症候群也是面瘫后遗症常见表现之一。常出现在面神经麻痹后数周或者数月,表现为吃饭的时候流泪。,面瘫治疗误区,误区1:面瘫是因为“吹风”引起。正确认识:面瘫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面瘫通常发生在季节变换或温度变化明显的时候。近些年,空调、电扇的普及,造成室内外温差明显,开车。坐车人多了,对着窗户吹风或睡觉,都会导致面瘫的发生。可能有人会问:“同样吹风、忽冷忽热,为什么有人没事,有人却发病呢?”实际上,个人

14、的身体状态对发病与否起着重要作用。疲劳。睡眠不佳、情绪低落或激动,以及女性在妊娠或月经期等,都是易发病因素。因此,要预防面瘫,不仅要避免风寒邪气对面部的直接袭击,还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平和心态,多锻炼(如散步、慢跑、做体操,放风筝、打球、爬山等),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面瘫治疗误区,误区2 把面瘫当“中风” 有的患者发现自己“不能闭眼、不能皱眉、嘴歪眼斜、直流口水”后,下子就懵了,以为自己患了“中风”,就此背上很大的精神包袱。其实,绝大部分面瘫患者都是普通的“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与大脑病变(“中风”)引起的“中枢性面瘫”的发病原因不一样,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方法也不同。后

15、者常伴有“中风”的其他症状,如头痛、呕吐、偏瘫、失语、半侧肢体麻木、大小便失禁等。虽然两者都有面部异常的表现,但还是有明显差异的。必要时,可通过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面瘫治疗误区,误区3过早做针灸治疗正确认识:针灸介入有时间 一旦发现自己面瘫了,患者也不必过于焦急、害怕,应尽早去正规医院就诊,因为合理的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早一天治疗就能早一天痊愈。急性期面瘫患者可通过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和B族维生素,以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不能闭眼的患者可用眼罩、眼药水和眼膏加以防护。同时,患者还应尽早对着镜子进行功能训练,辅以面部肌肉按摩,以促进恢复。不少医生和患者都认为,

16、面瘫患者在急性期(起病后1周内)不宜做针灸,一周以内是加重期必须做好解释,若要针灸必须轻刺激,过强的刺激加重面神经局部的水肿。,面瘫治疗误区,误区4:面瘫不治疗也会很快康复正确认识:大多数患者需要正规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 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的再生速度为每天2毫米,因此,面瘫从起病到恢复一般需要46周。虽然面瘫有一定的自愈性,少部分体质较好、症状较轻的患者,即使不治疗也能慢慢恢复,但对大部分患者而言,及时、系统的治疗还是必需的。特别是那些重症患者,若起病早期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另外,由于面瘫存在一定的复发倾向,故即使已经治愈的面瘫患者,在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预防病情复发。,预防,增强体质 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 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 控制糖尿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