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9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620226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9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9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9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9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9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9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9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人民版 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9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1(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解析:选B。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可笑的比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对你们

2、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意即“唤醒和捍卫思想自由”。就选项而言,A、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2011高考安徽卷)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解析:选C。准确理解材料表达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恩格斯认为:新学说的产生固然有它的经济基础,但是也要有一定的思想文化基础。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恰恰印证了恩格斯的观点,体现了其主旨。3(2011高

3、考福建卷)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拜伦的唐璜A BC D解析:选A。通过分析题目信息可知,材料强调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探索与发现的成就,使人类在每一个方面的行动都更加广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显正确;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正确;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成就之一,符合题意;错误,其反映了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与题目的信息无关。综上分析

4、,故选择A项。4(2010高考课标全国卷)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注意综合分析。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不一致,在各地自主组织考试的情况下,对同一地区的考生实行同一分数标准。所以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是绝对平均主义,不是数量平等,而是比值平等,故选B。5(2010高考北京卷)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

5、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解析:选B。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乌托邦的著作,柏拉图的重要思想是理念论,B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思想,A错误;逻辑三段论是亚里士多德的贡献,C错误;“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思想,D错误。6(2010高考浙江卷)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 B墨子C普

6、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解析:选D。本题考查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同时符合材料中“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的只有亚里士多德。7(2010高考上海卷)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的政教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片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片上教皇和君主携手共同坐在宝座上可以判断,D符合题意。一、选择题1(2012合肥模拟)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辩论的主要特点是()完全从个人的角度

7、和利益出发言辞和结论大胆而惊世骇俗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的工具反对使用雄辩术和修辞学A BC D解析:选A。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极为注重实利,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具有批判传统、敢于创新的特点,故A项符合题意;智者学派中的“智者”是指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故排除含的选项。2苏格拉底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A开始实事求是地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新”的含义是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3古希腊一位

8、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 D普罗塔戈拉解析:选C。“认识你自己”,这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其含义与“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相似,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只有左右自己,才能左右世界,故选C项。4下图两人分别是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具有人文主义的精神,都关注人类社会、重视道德的作

9、用。主张“劳心者治人”是孟子的思想,故C符合题意。5(2012苏州诊断)“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做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学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论法的精神)斯多亚学派的哪些思想可以证明上述观点()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人生而平等A BC D解析:选C。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是斯多亚学派的主张。6.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A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B刻画耶稣

10、的英雄形象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解析:选D。哀悼基督中圣母流露出自然的母性,体现出人的最基本的感情,歌颂了人性。7下列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是()A BC D解析:选D。这四件作品都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作,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8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曾这样描述道:“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薄伽丘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B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C体现了人类的理性是自然赋予的D品德是判定人类贵贱的标准解析:选C。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把人性从宗

11、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文主义是核心思想,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在十日谈中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本题中C项“人类的理性是自然赋予的”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与本题不符。9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A霍布斯的利维坦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C薄伽丘的十日谈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解析:选B。关键信息“16世纪后期”,人文主义从意大利拓展到西欧,其代表人物是莎士比亚。10宗教改革前,德

12、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天主教会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反而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德意志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免除封建地租B反对出售赎罪券C建立适合本阶级需要的教会D取消什一税解析:选C。中世纪的德国是一个政治分裂的国家,没有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这就便利了天主教会在德国进行剥削,从而引发了德国各阶层的不满,激化了德国的阶级矛盾,最终爆发了宗教改革,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压迫,建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宗教。11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

13、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解析:选B。路德这一主张强调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从神学角度提出了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中介,从而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但并不否定上帝和宗教,因此A、C两项的说法错误;宗教改革也没有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权力上的平等,D项的说法也错误。12(2012福州八中高三质检)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

14、要观点是()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解析:选D。注意不要误选A项,A、D两项相比,D项更切合题干之意,更有概括性。二、非选择题13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普罗塔戈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2: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材料3: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材料4: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5: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请回答:(1)依据材料1至材料4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2)概括指出材料5中体现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的起源。第(1)问需扣住各则材料中的关键词: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与社会、平等、教师等。第(2)问从材料中可直接得出。第(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