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县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619744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无为县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无为县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无为县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无为县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无为县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无为县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无为县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城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30年代60年代21世纪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2.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通过积极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这说明 ( )A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C教育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 2012年中国秦淮国际灯会点灯仪式分为三个篇章,以传统儒学文化精粹的“礼”贯穿始终,用现代科技和歌舞演绎“天下文枢,智慧之光”的主题,展现南京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这表明 ( ) 文化创新可以

2、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传统文化总能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 B. C. D. 5.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启示我们( )A.要推动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B.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6.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这说明 (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传媒的变化决定文化的性质 C.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的要求7.“如果全世

3、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维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B. 文化的多样性是各民族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条件 C. 只有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D. 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8 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的是( )黄冈中学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绚丽多彩的雨后彩虹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参加党的十八大选举ABCD9 培根指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表明( )A文化被人民

4、群众所掌握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B文化的力量就在于它是否被传播C传播文化就是交流文化 D文化传播比创造文化更为重要10 邓小平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主要表现明了(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D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11三国演义故事情节变化万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的兴衰过程。这主要表明了( )A中华文

5、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D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12“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这一结论体现了(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可以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进程ABCD1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这一观点( )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没有辨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把民族精神等同于民族文化ABCD2011年7月8日的光明日报报道,时值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纷纷登场。仅以1921年建党前后为背景的描述重

6、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影片就有多部,如建党伟业湘江北去秋之白华情归陶然亭等。回答14-15题。142011年7月1日前后,市场上上映的红色题材电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其中建党伟业的包场预订已经到了8月份,零售票房也是后劲十足。上述材料体现了(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重大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生产力日趋重要 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B C D15湘江北去打出的是青春激情的招牌,得到了青年观众的热捧。许多年轻人评价说,这是一部“给力”的青春电影。湘江北去的成功体现出(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6为

7、进一步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十二五”建设,各部门、各地区、各电视台、各网站纷纷举行了英模人物纪念活动,形成了讴歌英雄模范、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这一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电视和网络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 B C D17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抗战时,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形式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有其相对独立

8、性D传统文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8“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 )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19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民族文化的个性要

9、通过共性表现出来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A B C D20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21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或典故是( )四海之内皆兄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酬勤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A B C D22. 微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 )A一种新的传媒的出现和旧的传媒的消失B大众传媒的不断

10、发展,文化传播增加了新的途径C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D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23.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了(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2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千百年来为无数海内外游子所传唱、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心的游子吟,牵出了中华游子文化结。游子文化体现了( )A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B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传统C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D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2

11、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天道酬勤”“勇者不惧”“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等。这说明( )勤劳与勇敢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优良品格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勤劳勇敢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A B C D26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思想运动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教育方式的变革27.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话告诉我们A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2、D我们应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28.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响誉中外,这说明 人民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 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 B C D29一直在从事研究中国陶瓷行业的创新问题的专家说:“中国的陶瓷世界闻名但那已经是历史了,我们已经丢掉了优秀的古老文化,其实创新需要寻找远去的文化。”为此,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在文化创新时应该A不能远离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B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C对其加以融合、交流 D全盘抛弃30.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

13、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二、主观题26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请从文化的特点和作用的角度分析,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10分) 27.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一系列气候和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归“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这是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根本出路。保护环境需要创新环保理念。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