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复习教案岳麓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619735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复习教案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复习教案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复习教案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复习教案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复习教案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复习教案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复习教案岳麓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复习教案岳麓版检索课标基础知识明朝1、 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都应天(今南京)2、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1)调整官制: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实行特务统治:建立厂卫特务机构(3)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3、 灭亡:明末农民战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亡清朝(1840前)1、满洲兴起和建国: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实行八旗制度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2、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后确立在全国的统治。3

2、、清朝前期,出现“康乾盛世”。4、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1)设军机处(雍正)(2)大兴文字狱(3)推行闭关锁国政策5、清前期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北至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包括库页岛),南包南沙群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明清的对外关系明:(1)郑和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2)戚继光抗倭清:(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2)清1685、1686年两次雅克萨之战(康熙帝),1689年清与沙俄签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东段边界(3)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新疆地区:(1)平定三藩之乱(康熙)。(2)反对准噶尔贵

3、族噶尔丹的分裂斗争(康熙)。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乾隆)。(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2、西藏地区:(1)册封达赖、班禅(2)雍正时设驻藏大臣(3)乾隆时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达敕、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3、台湾地区:1683年攻入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明清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1)建筑: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北京城:其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市建筑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2)古典科技巨著:李时珍(明)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徐光启(明)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

4、系宋应星(明末清初):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霞客(明末)徐霞客游记:记述石灰岩地貌是世界地理史上首创。2、文学:小说:三国演义: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西游记: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红楼梦: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4、戏剧:(1)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形成。(2)代表作品:汤显祖: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检索教材重点、难点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发展到明清的一种表现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两个很大的不同:一是命题考试的内容只限于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书经、礼、易、春秋),应考者不得发挥自己的见解,二是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就是必须

5、按固定的格式分为八个部分,这是一种格式化试卷。它是文化专制的体现,严重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培养的人才只会成为皇帝的忠实的奴仆。正因为如此,明清之际的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八股取士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一个表现。八旗制度在统一的过程中,努尔哈赤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在女真族人中推行八旗制度,这是一种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即把女真人族的成年人编为八个部分,即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旗,每一部以一面旗帜作为标志。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它是一种“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一种集军事、行政、经济

6、于一体的制度,它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也巩固了努尔哈赤的地位。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经过、意义条件:(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3)造船技术先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4)唐、宋、元以来,我国人民在对外贸易中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5)郑和受家庭的影响,对西洋情况有所了解。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外国珍奇物品的需求,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概况:(1)时间:14051433年。(2)次数:七次。(3)海般规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4)船数: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5)人数:每次出海2.72.8万人。(6)

7、到达范围: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壮举,它是我国空前的主动外交。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了贡献。局限性:由于不计经济效益,最终悄然结束闭关锁国政策是清实行的对外政策,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二是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它是基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推行,也是清为了对付反清力量,更重要的是此时面临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狂的侵扰活动而实行的政策。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的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和文化联系,阻碍

8、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一个原因之一。明长城和北京故宫,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进攻,从秦大修长城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多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代和明长城最为宏伟。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约13000多里,大部分至今仍保存完好。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营建北京,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北京由故宫、皇城、京城三个部分组成,雄伟壮丽。明长城和北京城体现了这一时期建筑艺术的高超成就。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1)据考证,大陆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经过沿海地区传到了台湾。(2)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率万

9、人船队到达台湾。(3)隋唐时期,大陆到台湾去的人更多。(4)南宋时,澎湖已隶属福建省晋江县,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5)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6)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后清军入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上事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但1949年随着国民党蒋介石的败退台湾,加上美国的干预,台湾统一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我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坚持在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的前提下,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统一的基本政策。探究实践案例案例1北京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你接触和了解到的情况,谈谈你对北京的哪些古建筑印象最深,由此产生怎样的感想。提示

10、:北京古建筑很多,比如:天安门、故宫、天坛。感想可从考古、艺术、旅游、和北京的地位等方面来谈。案例2明以前,有哪些朝代曾以南京为都?提示:三国的吴、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京为六朝古都)案例3想一想,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哪些?提示: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案例4阅读相关资料,想一想明大明律与秦律相比,内容上有什么特点。提示:(1)增加了经济立法。(2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案例5阅读下列材料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世取士,与秦焚书无异,待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廖燕明太祖论(1)“明太祖制世取士”指什么历史事件?提示:八股取士(2)“秦焚书”又是

11、指什么?提示:秦的“焚书坑儒”(3)明、秦的“措施”其目的有何相似之处?提示:都是为钳制人民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的。案例6明代沿袭前代科举取士制度,并形成了八股取士,讨论一下,八股取士有什么新特点?提示:新特点有:(1)各级考试专用儒家经典上的文句出题。(2)只准用程朱理学的释经观点,不准发挥个人见解。(3)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只能写成固定格式的八个部分,即只用八股文。案例7李诗:“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唐武:“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想一想:哪一种说法对呢,为什么?提示:双方各有道理。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

12、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案例8正德(15061521年)以前,百姓十九在田。盖因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官府亦驱之就农,不加烦扰昔日逐末(商业)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1、 举例说明明初“驱之就农”的措施提示:奖励垦荒,推行屯田,兴修水利,

13、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减免赋税2、“今去农而改业工商者,三倍于前”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到明朝中后期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反映了当时转业从事工商业的人很多,出现了商品经济繁荣的现象。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案例9比较岳飞与戚继光活动性质的不同?戚继光是抗击外来侵略势力,岳飞是反对国内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戚继光抗倭斗争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利益,岳飞抗金代表的是中原和江南人民的利益,戚继光是民族英雄,岳飞是抗金将领.案例10谈谈你对“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理解。提示:诗言志。两句诗主要表现了于谦坚持抗敌,不惜牺牲的决心。案例11尼布楚条约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它的签订有什

14、么意义?提示:条约是在经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清军打败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军,挫败了其武力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情况下,中俄双方经过谈判签订的。其意义是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它的签订,明确划分了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我国领土的完整。案例12比较清朝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说说两幅地图的差别。你知道我国北方为什么会失去大片领土吗?提示:本题先查阅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内容。比较结果是清朝疆域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主要原因是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在近代史上被沙俄割占。案例13元朝

15、与清朝是怎样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辖?提示: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清顺治帝和康熙帝确立了中央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雍正皇帝设置驻藏大臣,乾隆时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清朝1683年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案例14综观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在近代科学的园地里仍然是空白一片;在传统科学的发展中,则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的中断而陷入停滞整个中国科学技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下,走进了列胡同。在西方科学技术普遍繁荣的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却陷入了停滞状态,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就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悲剧。中西500年对比1、从上述材料来看,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中国正处在哪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提示:正处在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2、 根据材料,找出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提示:落后原因:(1)清朝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推行八股取士,不利于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