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_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总论 大纲

上传人:NU****AN 文档编号:147614618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_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总论 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病理生理学】_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总论 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病理生理学】_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总论 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_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总论 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_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总论 大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疾病概论(疾病的病因发病学)一、掌握1.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2.健康、疾病、病理过程、病因、条件、诱因、死亡和脑死亡的基本概念。3.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和一般规律和转归。二、熟悉1.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2.常见的致病因素和致病特性。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掌握1.萎缩、肥大、增生、化生、营养不良性钙化、含铁血黄素、脂褐素、坏死、凋亡的概念。2.鳞状化生和肠上皮化生的特点及意义;坏死的类型及特点;细胞凋亡的形态特点及意义。二、熟悉1.变性的概念。2.病理性萎缩的类型及病变特点,化生的发生机制,细胞水肿、脂肪变的发生机制和病变特点,玻璃样变的类型和特点,病理性

2、色素沉积的类型。三、了解1.淀粉样变、粘液样变的特点(讨论)1.化生的机制及鳞状化生的意义。2.细胞损伤的主要表现及意义。(实验)1.掌握萎缩、肥大的大体和镜下病变。2.熟悉鳞状化生的镜下表现。3.掌握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大体标本病变特征。4.掌握水变性、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镜下表现。5.掌握坏死细胞的镜下特征,常见坏死类型的大体和镜下形态特征。第三章损伤的修复一、掌握1.再生的概念,细胞的再生潜能。2.生长因子的概念。3.纤维性修复的概念;肉芽组织的概念、成分及作用。4.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及类型。二、熟悉1.细胞再生潜能与细胞周期的关系。2.上皮、纤维组织、血管和神经组织的再生过程。3.

3、与再生有关的主要生长因子。4.抑素及接触性抑制。5.细胞外基质的概念和主要成分。6.肉芽组织的结局。7.骨折愈合的过程。三、了解1.软骨、骨和肌组织的再生过程。2.瘢痕组织的形成。3.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讨论)1.细胞的再生能力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2.纤维性修复的过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3.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实验)1.掌握肉芽组织的组织结构形态学。2.掌握骨折愈合的大体及镜下病变。第四章免疫性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病理免疫性疾病一、掌握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变化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病变特点二、熟悉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艾滋病病因,

4、艾滋病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联系三、了解1.免疫缺陷病2.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一、掌握1.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2.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3.肠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变部位、病理特点,骨结核4.伤寒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5.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和病变二、熟悉1.伤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性传播性疾病的概念,梅毒各期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三、了解1.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2.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的感染途径,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关节结核,淋巴结结核3

5、.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和发病机制,先天性梅毒的病变寄生虫病一、掌握1.肠阿米巴病的病变和分期2.阿米巴肝脓肿3.血吸虫虫卵所致的损害4.血吸虫病肠道和肝脏的病变及后果二、熟悉1.阿米巴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五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掌握1.充血的概念和类型。2.动脉性充血的概念。3.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4.肝淤血、肺淤血的发生、病理变化特点及后果。5.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及主要机制,形成过程、类型及形态特点。6.栓塞和栓子的概念,栓塞的主要类型,栓子的运行途径。7.梗死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类型,出血性梗死的发生条件。二、熟悉1.动脉性充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2.血栓的结局

6、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了解1.出血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后果(自学)。2.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实验)1. 掌握慢性肺淤血、肝淤血的大体及镜下病变。2. 掌握血栓的形态特点,并理解其形成的过程。3. 熟悉血栓机化,认识机化过程的形态特点。4. 掌握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大体标本病变特征。5. 掌握肺出血性梗死的镜下病变特征。第六章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与疾病一、掌握1.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基本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2.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细胞周期异常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良性前列腺增生及银屑病的关系。3.细胞凋亡异常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细胞凋亡不足与肿瘤和自身免

7、疫性疾病的关系;细胞凋亡过度与心血管疾病,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的关系。4.细胞分化障碍相关疾病及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二、熟悉1.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熟悉细胞周期检测点,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的基本概念。2.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及调控机制:熟悉凋亡细胞的主要变化,凋亡相关基因,凋亡发生的主要途径。3.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熟悉细胞分化基因水平,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三、了解1.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一、掌握1.细胞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和核受体的概念。2.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功能的调节。3.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

8、环节。4.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糖尿病:胰岛素受体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糖尿病发病机制。5.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二、熟悉1.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2.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所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与心血管疾病。4.信号转导与炎症:病原体的识别和炎症反应的启动;炎症介质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及调控。三、了解1.b肾上腺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与心衰。2.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及后果。3.信号转导治疗的概念及治疗策略。第八章应激一、掌握1.应激、应激原、急性期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的概念。2.应激

9、的全身性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包括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LC-NE)兴奋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活;全身适应综合征。3.细胞水平的应激反应:热休克反应与热休克蛋白。4.应激与疾病:应激性溃疡的概念、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二、熟悉1. 熟悉急性期反应,APP的来源、分类、生物学功能。2.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变化的特点以及CNS、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重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三、了解1.内质网应激。2.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3.应激的生物学意义及应激性损伤的临床处理原则。第九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掌握1.正常凝血与抗凝血平衡及其调节,包括凝血、抗凝、纤溶、血管与血小板等的作用及

10、调控机制。2. DIC的基本概念、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3. DIC发生、发展的机制。4.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二、熟悉1.熟悉血栓形成的主要发病环节及机制。2.熟悉止、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的主要发病环节及机制。2.熟悉DIC的分期、分型及其特点。三、了解1. DIC的诊断与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章炎症一、掌握1.炎症的定义和意义。2.渗出的过程、表现及意义。3.炎症介质的概念、主要炎症介质及主要作用。4.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及病理变化特点。5.慢性炎症的特点,肉芽肿性炎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特点。二、熟悉1.炎症的临床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2.炎症的原因和分类。3.炎症的结局。(讨论

11、)1.急性炎症的经过和意义。2.慢性炎症的类型和特点。3.炎症的概念和意义。(实验)1. 掌握各种炎细胞的形态特征。2. 掌握纤维素性炎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变化。3. 掌握化脓性炎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变化。4. 掌握一般增生性炎的镜下形态特征。5. 掌握肉芽肿性炎的镜下形态特征。第十一章肿瘤一、掌握1.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2.肿瘤异型性概念及特点。3.肿瘤血管生成、演进和异质化的概念及意义。4.肿瘤生长方式、扩散(包括浸润和转移)的特点、过程及机制,肿瘤的分级。5.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6.肿瘤命名原则。7.常见肿瘤的特点,癌与肉瘤的区别,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二

12、、熟悉1.肿瘤的一般形态。2.肿瘤的分类。3.肿瘤的分期。4.肿瘤对机体的影响。5.癌基因、抑癌基因、肿瘤多步癌变的分子基础。三、了解1.肿瘤生长的动力学、生长速度。2.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调节基因与肿瘤的关系,端粒和肿瘤。3.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致癌因素及其作用机制。4.肿瘤免疫。5.肿瘤的遗传机制。(讨论)1.肿瘤的概念与形态特点。2.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点。3.肿瘤的浸润与转移。(实验)1.掌握肿瘤的异型性。2.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及肉眼形态特征。(1)掌握上皮组织来源的良、恶性肿瘤的形态特征。(2)掌握间叶组织来源的良、恶性肿瘤的形态特征。3.掌握恶性肿瘤的扩散途径。4.了解几种其它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5.了解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