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风俗习惯的初中作文精选5篇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7611101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族的风俗习惯的初中作文精选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汉族的风俗习惯的初中作文精选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汉族的风俗习惯的初中作文精选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汉族的风俗习惯的初中作文精选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族的风俗习惯的初中作文精选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族的风俗习惯的初中作文精选5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族的风俗习惯的初中作文精选5篇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农历特有的重要部分,汉族的风俗习惯有很多,它的形成和创立与汉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习俗密切相关。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几篇关于汉族的风俗习惯作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汉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一:汉族的风俗习惯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尚农务本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从远古起,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提出了以农业为本;的主张。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韩非子·诡使篇。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汉

2、族社会形成了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篇。男耕女织;可说是一幅典型的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农历特有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创立与汉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习俗密切相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换,农事和农活的内容也随着变化。二十四节气名称本身的含义,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至今汉族农民仍习惯按节气进行农事,安排农活。与尚农风俗相关的是汉族对土地神的崇拜。白虎通义云: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也。;土地神崇拜的形式是社祀;,土地神称为社神或社主,祭土地神的地方称社。礼记·郊特牲云:壮、祭土,而主阴气也壮,所以神

3、地之道也。;发展到后来,汉族社会层层都有社祭。民间对土地神的信仰十分广泛,解放前土地庙几乎到处可见。尊祖敬老尊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祖。崇祖习俗直到近、现代。民间尊祖的祭祀活动仍十分隆重,有时祭、堂祭、节祭、岁祭、房祭、祠祭等,逢年过节有的还要瞻仰历代祖宗遗容面像,以表不忘祖宗,并与祖宗共享喜庆或求祖宗赐福保佑。汉族供奉祖先的地方叫祖庙或宗庙,祖庙、宗祠遍布各地。与尊祖习俗相关,在封建宗法制的长期影响下,汉族喜聚族而居,定期

4、纂修宗谱。由于聚族而居,汉族自古多三世同堂,及至五世同堂,有的累世同居长达几百年,真是长幼济济,风礼著闻;。这种世代同居共财的宗族,俗称义居;或义门;。明代时浙江省浦江县郑氏甚至九世同居,明太祖就曾诏旨特敕建造郑义门给予旌表。如今家庭形式虽趋向小型,但三代同堂的家庭乃较普遍。从尊祖延伸而来的敬老习俗在汉族中根深蒂固。诗经·大雅·既醉云:孝不匮,永赐尔类。;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无穷无尽,势必经常感化影响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汉族民间敬老习俗,相沿至今,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姓氏及名字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姓;字就是由女;和生;

5、字合成。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汉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二:汉族的风俗习惯汉族是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汉族人一般信仰佛教、天主教、等。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饮食为早中晚三餐, 主食 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以米食为主,而北方则以面食为主 。汉族的饮食文化有很多的地方特色,俗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称。饮料 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

6、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汉族人过节也十分的讲究,有很多的习俗和特点。例如:春节除夕,北方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则有吃年糕的习俗,还有很多地方过年时都少了不吃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正月十五的元宵,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的食俗。因此我爱汉族人,同时也为自己是汉族人而感到自豪。汉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三:汉族的春节风俗习惯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

7、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

8、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汉族的风俗习惯作文四:汉族的春节风俗习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叫做春节;。中国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春节的前夜叫做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

9、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作文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吉祥的话。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汉族的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

10、的习俗。汉族对茶的配制也是多样的。例如:有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的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例。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汉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五:汉族的春节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

11、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 、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