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怎样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融合人教版新课标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7603503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怎样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融合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怎样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融合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怎样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融合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怎样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融合人教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怎样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融合人教版新课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 刍议怎样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融合人教版新课标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技能的训练, 是在教语文课本, 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 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 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 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 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 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 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 才能引导

2、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访一访,观察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调查访问, 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 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

3、老红军, 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 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 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2、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

4、一定的生活信息, 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 从而获得主观感受。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 “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 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使学生如临其境, 激起学习兴趣, 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 40 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

5、,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聂将军是活菩萨、 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 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又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 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 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 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3学一学,体验生活。俗话说: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

6、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身临其境, 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 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 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又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 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 从学生优美的动作, 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 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 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