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6(含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591504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6(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6(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6(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6(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6(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6(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氧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也可与许多元素形成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6O 2、 18O 3互为同位素 B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C氧与氟形成的化合物(OF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D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解析: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16O 2、 18O 3是氧元素形成 的不同单质分子,属于同素异形体,A 项错误;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 O Cl,则电子式为 ,B 项正确;氟的非金属性比氧强,氟与氧形成的化合物OF2中, F 为 1 价,O 为 2 价

2、, C 项错误;同种化合价不一定只对应一种氧化物,如4 价的 N 元素对应的 氧化物有两种:NO2和 N2O4,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2下列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沼气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B盐酸和醋酸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C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D豆浆、牛奶和油脂都属于胶体 解析: A 中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B 中盐酸是HCl 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D 中 油脂不属于胶体。 答案: C 3从某含有FeCl2、FeCl3、CuCl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如下: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剂 a 是铁、试剂b 是稀硫酸 B操作、操作、操作所

3、用仪器相同 C试剂 c 是氯气,相应的反应为:2Fe 2 Cl2=2Cl 2Fe3 D用酸性 KMnO4溶液可检验溶液W 中是否还有Fe 2 解析: 试剂 a 是铁,加入过量的铁,可把铜全部置换出来,并把FeCl3还原为 FeCl2,则通过 过滤操作得到的滤液X 为 FeCl2溶液, 滤渣 Y为铜和过量的铁; 由于最终得到的产品是FeCl3, 故试剂 b 是稀盐酸,铜不与盐酸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故通过过滤操作可得到铜 单质,滤液Z 为 FeCl2溶液,在两次过滤得到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2Fe 2 Cl2=2Cl 2Fe3,把 FeCl 2转化为 FeCl3,然后通过

4、操作(蒸发结晶,并过滤)便可得到 氯化铁晶体,蒸发结晶与过滤所使用的仪器不可能相同,故A、B 错误, C 正确;溶液W 中 有 Cl ,酸性 KMnO 4溶液既可氧化Fe 2,又可氧化 Cl,故用酸性KMnO4溶液不可检验溶 液 W 中是否还有Fe2,D 错误。 答案: C 4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丹砂(HgS) 烧之成水银,积 变又还成丹砂”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描述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 B “曾青”是含有Cu 2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 C “积变又还成丹砂”中的“还”可理解为“被还原” 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5、解析: 中描述的化学反应为HgS=Hg S、Hg S=HgS,两个反应的反应条件不 同,不是可逆反应,A 项错误;“铁赤色如铜” ,说明铁置换出铜,故“曾青”应为可溶性铜盐 的水溶液, B 项正确;“积变又还成丹砂” ,发生的反应是Hg S=HgS,Hg 发生了氧化反 应, “还”是指恢复原来的状态,C 项错误; Hg 的活动性比Cu 弱,因此水银不能与曾青发生 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D 项错误。 答案: B 5用下列三种途径制备等质量硝酸铜:铜与浓硝酸反应;铜与稀硝酸反应;铜先与氧 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硝酸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途径途径 B所

6、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途径途径 C途径污染最小又节省硝酸,是合适的方法 D途径反应最快反应又放热,是合适的方法 解析: 依据反应前后铜元素守恒,可知三种途径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同,A 正确;依据化学 方程式: 3Cu 8HNO3(稀)=3Cu(NO3)22NO 4H2O,Cu4HNO3(浓)=Cu(NO3)2 2NO2 2H2O,2Cu O2=2CuO ,CuO 2HNO3(稀)=Cu(NO3)2H2O,反应消 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途径途径途径,B、C 正确;途径原料利用率低,且产生 污染性气体,不是最合适的方法,D 错误。 答案: D 6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7、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NO与 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O 原子数为3NA B0.1 mol NH3溶于足量水中 (不考虑氨气挥发),溶液中N 原子的数目为0.1NA C 0.1 mol N2与足量的 H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0.6NA D58.5 g的 NaCl 固体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 解析: NO 分子中有1 个氧原子, CO2中有 2 个氧原子,则标准状况下22.4 L 混合气体中含 氧原子的个数为NA2NA,A 项错误; 0.1 mol氨气含有0.1 mol氮原子, B 项正确;氮气 和氢气的反应是可逆的,不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6NA,C 项错误;氯化钠为离子

8、晶 体,氯化钠固体中没有氯化钠分子,D 项错误。 答案: B 7化学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断裂 1 mol HH 键和 1 mol Cl Cl 键时能放出x kJ 的能量 C断裂 2 mol H Cl 键时需要吸收y kJ 的能量 D2 mol HCl(g)的总能量高于1 mol H2(g)和 1 mol Cl2(g)的总能量 解析: 由图示可知: 1 mol H2(g)和 1 mol Cl2(g)的总能量高于2 mol HCl(g)的总能量,故该 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 D 项错误;断裂化学键时需要吸

9、收能量,B 项错误, C 项正确。 答案: C 8. 如图表示白磷 (P4)分子结构。白磷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P4O6,P4O6分子结构可以看成是白 磷分子中磷磷键之间插入氧原子。 已知:键能表示断裂1 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几种共价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P P P O P=O O=O 键能 /(kJ mol 1) a b c d 则 P4(s)3O2(g)=P4O6(s)的反应热 ( H) 为( ) A(6a3d 12b 4c) kJ mol 1 B(4a 3d 8b) kJ mol 1 C (6a3d 12b) kJ mol 1 D(6a3d 4c 12b) kJ mol 1

10、解析: 断裂 6 个 P P 键、 3 个 O=O键,形成12 个 P O 键, C 选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CuCl 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CuCl2 2H2O 制备 CuCl,并 进行相关探究。 【资料查阅】 【实验探究】该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X 的名称是 _ 。 (2)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a_ e(填操作的编号)。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b熄灭酒精灯,冷却 c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HCl d点燃酒精灯,加热 e停止通入HCl ,然后通入N2 (3)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 中物质由

11、白色变为蓝色,C 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_ 。 (4)装置 D 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_。 【探究反思】 (5)反应结束后,取出CuCl 产品进行实验,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的CuCl2或 CuO 杂质。根据资 料信息分析: 若杂质是CuCl2,则产生的原因是_ _。 若杂质是CuO , 则产生的原因是_ _。 解析: (1)X 盛放固体无水CuSO4,为干燥管。 (2) 先通 HCl ,再加热 (防止加热时生成 Cu2(OH)2Cl2),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冷却,再停止通HCl 。顺序为 cd b。(3)CuCl2分解 生成的 Cl2,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l2H2

12、OHCl HClO ,变红是因为 生成 HCl ,褪色是因为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 。(4)D 装置的作用是吸收Cl2,防止排入空 气,污染大气,发生反应:Cl22OH =ClClO H2O。(5)若有 CuCl2剩余,说明 没有完全分解,由题给信息可知,温度高于300 时 CuCl2才分解生成CuCl 和 Cl2,说明温 度不够高或加热不充分。由题给信息, CuO 是 Cu2(OH)2Cl2分解生成的, 说明 CuCl2 2H2O 分解生成部分Cu2(OH)2Cl2,说明通入HCl 的量不足。 答案: (1) 干燥管 (2)cdb (3)先变红后褪色 (4)Cl22OH =ClClO H2O (5)加热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通入 HCl 的量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