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ppt课件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7581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其不可而为之》ppt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 “ 你说 为国为民 , 侠之大者 , 那么文武虽然不同 , 道理却是一般的 。 ”郭靖听他体会到了这一节 , 得是欢喜 , 说道: “ 经书文章 , 我是一点也不懂 ,但想人生在世 , 即便是做个贩夫走卒 , 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 , 那就是真好汉 , 真豪杰了 。 ”杨过问道: “ 郭伯伯 ,你说襄阳守得住吗? ” 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 “ 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最后成败,

2、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 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倚天屠龙记中交代,后来蒙古大军攻破襄阳城的当天,郭靖与其妻黄蓉、其子郭破虏、其女郭芙、其婿耶律齐全部血战到底,以身殉城。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死而后已。侠之大者,为国为民。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语文公社】 “ 知其不可而为之 ”1、其所謂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謂 : (A)明知是錯 ,執意去做(B)不管可不可以做 ,做了再說(C)沒有能力 ,勉強去做(D)義之所在 ,堅持去作、 在你看来, “ 其 ” 和 “ 之 ” 应该指代什么?(D)2

3、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使社会重归清明的问题。不能 (成功)却(还要去) 做这些事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本课 总的思想内容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在多次碰壁后,知道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但他仍然为之奋斗,被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而孔子的这种精神却遭到了许多隐士(有识之士)的反对。如接舆(狂放游侠似的隐士)、长沮、桀溺(匿迹山林的隐士)、荷蓧丈人(清高孤傲而性格复杂的隐士)。他们对孔子师徒极尽奚落和嘲弄。同时还遭到普通人的反对,如晨门人、荷蒉者。认为孔子固执,不因势利导改变自己。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弑 2、接舆3

4、、长沮 4、桀溺5、耦而耕 6、耰而不辍7、怃然 8、荷蓧9、 黍而食 10、击磬11、荷蒉 12、硁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讨伐弑君者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孔子沐浴 而 朝, 告 于哀公曰 “陈恒弑其君,请讨乊。”公曰 “告夫三子。”孔子曰 “ 以 吾从大夫乊后,不敢不告也!君曰 告夫三子者!”乊 三子告,不可。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子后,不敢不告也!”弑:杀 夫 三子:那 以:因为之 三子告:到 可:同意孔子循礼卫道,不敢不告。三、章节梳理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由于公室式微而私室强大, 在权力的斗争中弑君的行为时有发生, 这其中有公室

5、成员篡位而弑君,卿大夫与国君争权而弑君,公室成员、卿大夫或国君近侍等与国君有仇而弑君。 弑君活动最频繁的国家当属晋、齐, 而齐国的弑君事件则相对集中于齐桓公诸子争立时期和陈氏最后夺权的时期。这些弑君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转型期矛盾冲突的不可调和,也是社会转型产生的阵痛之下的牺牲。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殷周以来的神权政治价值观的崩解。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 说明 】齐国是鲁国的紧邻之邦 ,唇齿相依,如果 齐国因为陈恒弑君而发生内乱,必将影响鲁国的安定。所以孔子为鲁国的安定故,沐浴上朝告君,希望能出兵讨伐齐国陈恒,还齐国本来安定的局面。这就是孔子 “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

6、乎 ” 的具体行动。虽然鲁国最终没有出兵伐齐,但孔子尽到了自己的力量。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在得知陈成子杀了齐简公乊后,孔子在报告时为何要“ 沐浴而朝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诗经 公鸡叫,朝臣到;东方亮,朝臣忙。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沐浴就是斋戒,古代在丼行祭祀戒其他典礼前迚行斋戒,包括沐浴、洁食、禁欲,以示庄重和虔诚。 这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重视。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私室强大,三桓握有实权,以致国君没有实际的决断权。 按理来说,陈成子杀简公,哀公应该早就知道这件事

7、,但他却没表示要出兵,为何?(欣赏改写语段)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明知如此,为何孔子还要如此隆重地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呢?孔子谓季氏: “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在孔子的观念中,臣子应有自己的本分,应依礼行事,他曾说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更何况竟然有人弑君,那就是冒天下大不韪。此种行径应该天下群起而攻乊,不仅是为了简公,还为鲁哀公的统治,甚至为了天下的君主统治的秩序。 这是孔子“礼”的体现。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孔子在禀告时为何直呼陈成子为“陈恒”?体现了孔子的愤怒。20

8、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而且也体现“在其位,谋其政”。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孔子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呢?说明孔子对于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就没有报多大的希望,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乊”的意味,反复申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评析】陈成子杀死齐简公,这在孔子看来真是“不可忍”的事情。尽管他已经退官家居了,但他还是郑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的戒律。他的请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是一种对事情的坚持;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暗示;是一种问心无愧的顽强!“仕”与“隐”的论争第二部分: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趋而辟之:以往的已经不可制止,未来的还来得及挽回。他快步离去避开孔子。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本章内容是接舆评孔子德衰。凤兮 1:楚狂把孔子比喻为凤凰 。何 德之衰? 2 :为什么殆 而 3:危险 ;而

10、 ,句末语气词 ,表感叹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孔子啊,为什么你身处乱世却不知退隐,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 过 之,使子路问 津 焉。长沮曰:“夫 执舆 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 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 是 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 为 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 然 。”曰:“ 滔滔 者天下皆是也,而谁 以

11、易之?且 而 与其从 辟人 之士也,岂若从 辟世 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 怃然 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 与易 也。”桀: 耦: u,两人并排翻土然:对 谁 以 :与 易:改变从:跟随 与其 岂若:与其 哪里比得上辍:停止吾 /非斯人之徒与 /而谁与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子路问 津: 渡口。 文字疏通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天下如果清明, 我就不用跟(他们)一起来从事改革了 。成语 :无人问津 :比喻无人过问,受到冷落。也比喻无人探索、尝试。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 长沮、桀溺孔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12、而谁以易乊?且而与其从辟人乊士也,岂若从辟世乊士哉?”“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乊徒与而谁与?”人之士不可与鸟兽同群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嘲讽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桀溺的回答是什么意思?现在世道动乱,政治黑暗,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你不应该再追随孔子,而应该追随那些隐士。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本章内容: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 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