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574255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蒙古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蒙古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蒙古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蒙古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试卷类型:A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 2.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I卷 选择题 (共计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1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线的是A.文化区域B.行政区域C.气候区域D.商业区和住宅区2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A.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

2、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回答34题。3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J”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 B. C. D.4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劳动力素质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根据下表完成56题。方案实施前方案实施后丘陵为主,土壤贫瘠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粮食种植为主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繁茂文化生活贫乏“渔村一日”的旅游项目十分火爆外出打工者众多七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就业机

3、会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人均年收入超过2000元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A.淡水养殖业 B.林业 C.旅游业 D.食品加工业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B.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C.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美国独立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资源密集型工业。19世纪中叶开挖了连接伊利湖与安大略湖间的人工运河,并且开通了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间的铁路运输,东北部工业区崛起。下图为美国东北部区域图。完成78题。719世纪中叶前,匹兹堡主要工业部门及主导区位因素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4、A汽车工业-科技发达 B煤炭工业-煤炭资源丰富C钢铁工业-煤铁资源丰富 D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量大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域缩小钢铁工 业生产规模的原因不可能是A区域产业升级 B环境日趋恶化 C钢铁行业竞争激烈 D人口外迁,劳动力缺乏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910题。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樵采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112题。1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

5、增长趋势B阶段I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C该国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D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12 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最主要来自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下面两图,完成1314题。13.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 2009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 与2008年相比,2009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 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

6、业升级和转移14.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供应紧张,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限制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 B. 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D. 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人民日报2009年7月27日报道: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珠三角面向内地的新一轮的产业转

7、移又不期而至。据此回答1516题。15新一轮转移的产业绝大部分属于 A劳动力密集型B技术密集型C资源密集型D动力指向型16新一轮转移的结果是 A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就业压力 B增加了生产成本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D既为转入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读某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其中表示1980年产业结构,表示2006年产业结构),完成1719题。171980年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是A第三产业比重最小B第一产业比重最小C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D. 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18. 与1980年相比,2006年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A

8、农业发展速度高于工业和服务业 B.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C. 第三产业发展的最快 D. 工业发展缓慢19. 按照区域的发展阶段划分,2006年该区域处于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 工业化阶段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初期阶段据统计2002年1月9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771家,比上年增长33.4%,合同外资额683.8亿美元,增长38.4%;实际利用外资额395.6亿美元,增长22.6%,实现了主要规模指标增长均在二成以上、实际投资额再创历史同期新高。据此完成2021题20目前,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导致发达国家制造业对外转移,以求降低成本,中国沿海加工制造业已成为外商

9、的重要投资行业,这是因为中国有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丰富的矿产资源 良好的国际关系 潜力巨大的市场 A B C D21近两年来,在新的一轮外商投资高潮中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速度明显加快,全球500强已经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其最终目的是 A实现经营的全球化 B降低成本,提高利润C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D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2225题。22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10、围湖造田 水土流失严重 蒸发和下渗 引水灌溉A. B. C. D.23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24. 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不包括A.调蓄洪水 B.航运 C.发电 D.旅游观光25. 20世纪末以来,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整治洞庭湖问题并使其面积“变大” 退耕还林 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跨流域调水 退田还湖.近十年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增长值长期占工业增长值的60%以上,尤其是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GDP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此回答2627题

11、。26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A交通运输压力加大 B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C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 D耕地面积减小,劳动力短缺27针对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物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现状,需要采取的措施有A加强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革新,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B对紧缺的矿产资源停止开发,加大对储量丰富的资源的开发力度C严格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D加大重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劳动力投入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回答2830题。28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经济结构

12、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A B C D29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可以把火电站建在处B可以把火电站建在处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30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

13、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能源消费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强度越低,能源效率越高。读1965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变化关系图,回答3132题。31有关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正确的是A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B随GDP的增加呈增长趋势C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特点D早期快速增长,自1978后年下降,但2001年后略有回升32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有经济结构 科技水平 生产规模 能源结构A B C D33根据右图判断,我国目前建立能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的关键是A发展节水农业、石油农业和精确农业B将高耗能的工业部门作为节能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