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47561150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怎样记忆平水韵?平水韵要想全部记忆下来,必须依靠死记硬背。查询一个字所在的韵部,当然也不是全无章法可循,比如一个字的韵母今音读作ong,那它必在上平一东、上平二冬之中;一个字韵母今音读作ang,那它必在上平三江、下平七阳之中;一个字韵母今音读作i、ei、ui或ai(除却入声字),那它必在上平四支、上平五微、上平八齐、上平九佳或上平十灰之中以上这些简单的规律,我们只要多读多看,是逐渐可以摸清的,但具体这个字在哪一韵部,还是必须要依靠背诵。此外,平水韵也并非中古汉语的实际面貌,它只是在中古汉语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本以规作诗平仄用韵为目的的韵书,比如江、阳两韵,元、先两韵等,在中古汉语口语中实际已经

2、相通,但是由于韵书束缚,又不得不在作诗时明确区分,所以平水韵也并不等于中古汉语。 平水韵的速记方法 摘至/舍得讲座 晚上好,各位。我们今晚来说一下“平水韵”,不主要说它的历史,少来谈它的意义,只说如何熟悉的它。说方法,没有特别的“巧”可言,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才能探索出所谓的“窍门”来。 我根据我以前的讲义来和大家随便聊聊,针对的谈话目标,是愿意熟悉平水韵,却对如何熟悉比较比较吃力并苦恼的朋友。不感兴趣的,则说声抱歉了,要占用你们一点群聊的时间了。 小提示:希望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手里都有一个平水韵表,没有的,可去百度搜一下,然后自己保存起来,随时翻用。) 平水韵的历史渊源我们在这里就不做一一

3、考究了,但使用它是我们今天学习古典诗词的前提。今天着重说的,是如何对它的熟悉和掌握。我在这里介绍的,是一些学习并辨识古韵的方法和学习体会。毕竟,平水韵的发音与现在的普通话发声有所区别,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对入声的掌握。 现在汉语里只有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古韵里原来是有四声的,平、上、去、入。今天缺的那一声,就是“入声”。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入声”给找回来。只有把它找回来,我们才有可能认识诗词中要求的平仄,才有可能去对仗,去押韵,才有可能完成我们对近体诗格律规律的掌握。 记得前些日子教一位朋友学习近体诗,也是从最基础的声韵开始的。说了半天他也没搞明白这平平仄仄的区分,也不懂

4、这平时普通话里的平音,怎么就被划到了仄音里去了。 这时,我忽然问他,你老家是哪里的,他说是的。我说这太好的,于是我找了些现今已经被派入平声里的入声字,比如“白、竹、笛、蝶、德、合、盒”等字,让他用普通话读一遍,再用他们老家的方言口音读一下,让他体会,用他老家的话试试,和普通话的发音区别在哪?读了几个,他乐了。他感觉到了,老家的话对这字的发音,就是仄。再找几个入声字,他读来还是仄声。我说,你占大便宜了,想学近体诗,熟悉古音入声这关,你通过了!要读古诗,要写近体诗,或填词,你就用老家话去选字判平仄好了。为什么他这么快就通过了我们甚至几年都难过的音韵关?只须几分钟的工夫。当然这得向历史要答案了。我们

5、今天要学习的这平水韵,其实就源于中原古音,前几天我说了,在中国音韵学的分类里,汉以前属于上古音,晋唐乃至宋末,属于中古音。元以后属于近古音。唐诗宋词起源乃至鼎盛的时期,就是以中古音为基石的。我们今天手里拿到的这个平水韵就是集那时的音韵学大成而汇编整合出来的。它伴随着那些历史上的名流名篇名句,流传到了我们今天。闽南话,也叫,它还有个名称叫做“河洛语”晋代和唐朝的时候,在中原很多人避难到,然后在闽南很多人到去,所以,这些地区受后来文化的波及很小。把当时的官话,也就是河洛语给带了过去,保留至今。这些地区的语言,实际上成了我国古汉语的“活化石”。据考古资料考证,所谓“河洛语”,其实就是的语言,不是今天

6、的,而是唐时的前后。长期以来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国都,这里当时的“河洛话”相当于官方语言,如今天的普通话。唐朝的官方语言就是现在的“闽南语”,换个说法,白、杜甫这些诗人都会讲闽南语。这些在他们的诗歌中都能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用闽南语读唐诗反而更押韵的原因了。所以,“中古音”,也叫“中原古音”,不仅有时间上概念的划分,也有地域方面的标识意义。古典诗词,闽南人有天然的口音优势,可是象我们这些非闽南语地区的人怎么办?我本人就是典型的“北方佬”,说话一口北方的“大碴子”味,我们又去上哪找那个“入声”呢?想强记吧,那里有多少汉字啊,得费老劲了。不说三十部的约四五千字的平声部分需要记了,只入声就有二千左右字,

7、一篇二千字的文可以很容易背下来,这些互相独立的文字的堆集,可就难记了。其实,现今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造成最大的障碍的也是“入声”,北方人根本就不认识这入声为何物。我向来反对苦记硬背一些东西,即使枯燥无味如平水韵表,我也主去找点窍门。投机取巧,其实并不总是贬义的词,死记硬背,才是很傻的事儿呢。别的不说了,咱学近体诗,要快乐地学,要轻松地学。仅仅一个“入声”便扫了千百万人学习的兴趣,仅仅一个“入声”便使我们对近体诗望而却步,进而畸形畸变为什么新韵,这是不应该的。那么,怎么来记住这些入声字呢?不想累个半死去记,也不想放弃它而追求新韵,那就要想办法了。其实,网络上也好,学术界也好,关于入声的辨别方法是有

8、很多在流传的。但是这么多方法,都需要我们再去掌握一些其他的知识,比如反切,比如去借用什么汉语拼音的声母或韵母的组合来辨别它。好累好累,有这工夫,还不如去死记硬背几个字呢。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而是说,对于初学者来说,那无疑在入门的道路上,又多设了一道门。说是帮咱们入门快,其实这往往反而让我们心生烦躁,望而生畏。比如要说起“反切”,有几个人知道“反切”为何物呢?说起字母辨别法,谁又耐烦去记哪些和哪些的组合才是入声呢?有记这组合的工夫,咱都记住好几个入声字了。我的建议是,先去熟悉一些入声字,咱先掌握起来再说。至于其他方法,在熟悉了一部分之后,再去研究一下,那将是更有效率的。抛掉那些理论上的指导,我们

9、就用最直接,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去找窍门吧。什么最直观的?当然是图形,图形对记忆来说是最直观了。那么我们就从通过字的形状来记住那哪字是入声字。比如,我们知道“白”字入声,那么,几乎所有含有白字的字,几乎都是入声。例如“泊、粕、伯、柏、帛、舶、箔、珀”等等(泉字除外)。这样,我们记住一个“白”字,是不是等于记住了一大片?“泊、粕、伯、柏、帛、舶、箔”这一类的字,根本无须去单个记它,一看这字里含有个“白”字在里面,那不管他现在读什么音,先把它扔到入声这口袋里再说了。再引申一下,百字里就有个“白”字,含有“百”字的字,也都是入声,比如陌。同样,我们再看一个“曷”字,它也属于“入声”,根据上面的推论,

10、那我们只要见到任何字里,含有这个“曷”字,立即毫不犹豫地判定它为仄音字(入声)。比如“喝、褐、渴、羯、揭、遏、”等等,这样省事多了吧?一个“曷”字,又让我们记住了一大片字啊,只须看它的字形,简单又方便。其实,不止上面这两个字,有这种情况的,相当的多,那么,对于我们的记忆入声字,是不是也是更方便了?再看这个“只”字,它是属于入声字。那么,我们依旧去找含有这个字的其他字“织、识、帜”。我们看几个,记住几个就算几个!再看这个入声“卖”字,一样一样的道理:“读、赎、犊、渎、牍、椟、黩”。再再看这个“合”-鸽、塔、答、蛤、閤、盒;“副、富、福、辐”。那么,我们就总结一下这个规律:形声字有入声的几乎都是入

11、声字。这一类的,我们多找几个,别嫌烦,找出一个就揪出一大片。说到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根据字形去辨别入声字,是不是比一个个去死记简单的多了?记住一个字,就可以记住一大串乃至一大片。而且,我们这时也没用任何其他理论知识啊,只是用我们的眼睛,这就是直观记忆法(俺取的名)。至少,我们可以省力了许多,至少,我们先记住这一大片再说。还有一些我们常用的,比如“竹、笛、得、德、石、托”等等,用的多了,记住一个是一个,根本不需要去死记的。入声的取消,其实是被派入现在国音的一二三四声里去了。这里,顺便再简单介绍一些字,看他们怎么被派进去的,也顺便帮大家熟悉一下,看多了,印象就有了: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一声(阴平)的

12、有:屋、哭、缩、屈、曲、积、绩、迹、失、湿、七、戚、漆、匹、忽、八、脱、杀、缺、约、托、激、黑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二声(阳平)的有:竹、筑、服、福、幅、熟、叔、塾、足、族、卒、局、读、孰、觉、质、实、疾、伐、罚、竭、杰、达、活、哲、极、急、息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三声(上声)的有:谷、谷、毂、卜、角、笔、乙、骨、发、铁、帖、脚、窄、尺、入声字派入今音第四声(去声)的有:木、录、目、若、弱、陆、鹿、腹、欲、玉、乐、日、术、物、勿、没、莫、月、越、阔、略、悦、落、鹤、壁、毕、赤、色现在三四声里的入声,不需要去另记关于根据拼音方法来记忆“入声字”的,今天不另做介绍了。跨越音韵障碍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其实还是”

13、反切“之法。这是辨别中古四声之呼法的正途。这里介绍一下什么是“反切”。什么是反切读音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两字连读而成一音,取前字为声母(子音)下字为韵母(母音)。这两个字的读音慢点读呢,是两个音,急促一点读它,就成为一个音儿了。这样切音的方法,就是传说中的“反切法”。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举例: “田”字-“徒年”切,“偶”字-“五口”切,“妻”字-“千西”切,“扭”字-“你有”切,“兼”字-“基添”切,“租”字-“尊乌”切,“庚”字-“歌亨”切

14、等等截止到清末时为止,所有韵书都是由“反切”为注音法的。比如唐韵、广韵、集韵、辞源、辞海、康熙字典等等。所以,了解这些,对于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是有很多意义的。平水韵入声字记忆法()要想学好作对联,要想学习古典诗词,那么就必须认识并熟悉平水韵。这是学习古典格律文学必须掌握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不识古韵,是永远跨不进古典诗词真正的殿堂的。古诗配古韵,古典又雅气,这是很有道理的。在中国的声韵学中,将中国的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中古音之时代界定,是自晋南北朝起,至唐宋时期。这也是近体诗的起源和兴盛时期,近体诗的体裁流传了下来,同样,伴随它的专有诗韵也同样传了下来。 南宋时平水的渊,将这类可以

15、同用的韵进行合并,成了107韵,后人渐为106韵,所以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所以,唐朝时虽然没有平水韵,但我们看唐时的近体诗,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平水韵历经千年而不衰,它本身实际上已经是古典诗词体裁的专用韵了(词林正韵的根据也是平水韵)现代写作近体诗,规定是以平水韵为默认韵的。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要一韵到底,而且不能转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