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上传人:陶老****业辅... 文档编号:147546712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教案13.3.1等腰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3.准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利用性质证明两角相等、两线段相等.4.借助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猜想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证明性质,提高学生几何证明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与证明.难点:对“三线合一”的理解.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问题1: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 学生动手操作,剪出等腰三角形,然后小组

2、交流.让学生利用轴对称性剪出等腰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究作准备.探究性质问题2: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个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 等腰三角形的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追问1:同学们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是否都具有上述所概括的特征?追问2: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折一折,上面得出的结论仍然成立吗?由此你能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并同伴交流,最后互动、交流得出性质1、2通过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共同的、本质的

3、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三线合一”的含义.结论画出图形,你能写出已知、求证吗?问题3: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我们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和性质2对于性质1,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1)你能根据轴对称验证性质1和性质2吗?(2)结合所画的图形,你认为证明两个底角相等的思路是什么?(3)如何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构造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呢?从剪图、折纸的过程中你能获得什么启发? 已知:如图,ABC 中,AB =AC求证:B =C追问:你还有其他方法证明性质1吗?问题4:性质2可以分解为三个命题,本节课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和顶角平分线”已知:如图,A

4、BC 中,AB =AC,AD 是底边BC的中线求证:BAD =CAD,ADBC 性质1、2的符号语言表达方式是什么?问题5: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和证明过程中,“折痕”“辅助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学生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小组讨论,得出证明方法,并在全班内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所述,板书过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让学经历完整的的命题证明过程中,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进行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

5、的转换. 重新回顾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让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与轴对称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提高练习1: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应用. (1)如图1,ABC 中, AB =AC, A =36, 则B = ;图2图1 (2)如图2,ABC 中, AB =AC, B =36, 则A = ; (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2、3,并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练习2:(1)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BAC =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C,BAD,DAC 的度数,并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2):如图,A

6、BC 中,AB =AC,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求ABC 各角的度数练习3:课本中P77页练习第3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规范.课堂小测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94,则腰与底边上的高的夹角为( ) A. 43 B. 53 C. 47 D. 902. 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 ) A. 7cm B. 3cm C. 7cm或3cm D. 5cm3.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比是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以上结论都不对4.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

7、为10,则其腰长x的范围是 。 5.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一腰上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周长分为两部分,它们的差为3,则腰长为 。6、如图,已知AB=AE,B=E,BC=ED,F是CD中点,求证:AFCD体验收获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我们是怎么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3)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方法? 作业布置:轴对称验证性质1和性质2吗? 课本P81-82页习题13.3第1、2、4、6题板书设计: 13.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性质2:例题板演区学生板演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