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测验-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47541885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林外史测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儒林外史测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儒林外史测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儒林外史测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儒林外史测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林外史测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林外史测验-(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林外史练习1 书中曾提到有一个书呆子游西湖,指的是谁:( )A 蘧公孙 B 范进 C马二先生 D 娄三公子 2 请问帮娄家看守祖坟的是谁:( )A 杨执 B 申祥甫 C邹吉甫 D 杜绍卿 3 请问蘧家和娄家是什么样的关系:( )A 世交 B 姻亲 C 仇人 D 邻居4 马二先生告诉蘧公孙作文应以何种气为主:( )A 注疏气 B 朴实气 C 理法 D 词赋气5 请问科举时代,选各府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入太学者,称为什么:( )A 贡生 B 学生 C 监生 D 考生 6 匡太公临死前对匡超人的遗嘱是以什么为重:( )A 出人头地 B 利禄 C 功名 D 德行 7 哪一位将军建立的军功,却被连降三级

2、:( )A 萧云仙 B 鲍文卿 C 杜慎卿 D 汤镇台 8 请问太保公要延揽何人拜在他门下,朋比结党( )A 虞博 B 庄绍光 C 蘧公孙 D 杜慎卿 9、请问王太守到了南昌府之后,衙门里出现了哪三种声音:( )A 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B 打人声骂人声撞人声 C 玩乐声唱歌声饮酒声 D 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10、下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直裰(du) 杂烩(hu) 颧(qun)骨 僻(b)静b.解(ji)回 应诺(ru) 荏(rn)苒 掼(un)下c.呷(xi)汤 停柩(ji) 魂旛(fn) 入赘(o) d.硃签(qin) 会稽(j) 夙(s)因 肄(y)业11、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

3、的一组是:( )a总是你这天灾人祸的,把我一个娇滴滴的女儿生生送死。b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到九霄云外。c.新娘子辛小姐,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d.发达之前,匡超人身体不好,总是面如土色。12、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组是:( )a.课文着力塑造了儒林人物匡超人的形象,揭示了匡超人在儒林这个大染缸里最终由一位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可笑无耻之徒的结局。b.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至其父时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创造出不朽之作儒林外史。c.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形象,是为了说明匡超人以前虽然

4、善良,但内心是邪恶的,只要给他条件,就能引发其恶行。对其停妻再娶、不见潘三等的言行,作者是鄙视的。d.儒林外史不仅以讽刺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而且在结构上与通常的长篇小说以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来结构故事的方式不同,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13、匡超人停妻再娶的心理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他“吓了一跳”,是因为他对李给谏说了谎,并不是因为怕妻子生气。b.“前日说过不曾”,说没有娶妻当时是觉得丈人家地位低下,会让人笑话。c.“又恐怕理上有碍”,他不想再娶妻,但觉得既然对李给谏说没有娶,不答应亲事,道理上又说不过去。d.他用戏文中蔡状元停妻再娶的,反而成佳

5、话,自欺欺人,平衡内心不安。14、匡超人在潘三被抓后,他对蒋刑房说的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回忆过去和潘三到店里坐坐会吃些什么,实际这话是说给蒋刑房听的,以表示自己念旧,没有忘记他。b.以官话挡驾,“为朝廷办事”,怕“赏罚不明”。说得冠冕堂皇,自己的身份不宜探监,实为自私狡猾,怕潘三会牵连自己。c.当蒋刑房提出质疑时,就直说了“我也要访拿他”,潘三会成为匡超人“官场之玷”,成为做官的污点。d.要拜托蒋刑房“心照”,一年半载后带几百两银子帮潘三,可以看出匡超人还是要看潘三的,只是在等待时机帮忙。1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是如何理解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 次日清早起来,拿银子到集上买了几口猪,

6、养在圈里,又买了斗把豆子。先把猪肩出一个来杀了,烫洗干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钱,拿来放在太公床底下。就在太公跟前坐着,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太公听了也笑。太公过了二会,向他道:“我要出恭,快喊你娘进来。”母亲忙走进来,正要替太公垫布,匡超人道:“爹要出恭。不要这样出了。象这布垫在被窝里,出的也不自在,况每日要洗这布,娘也怕熏的慌,不要熏伤了胃气。”太公道:“我站的起来出恭倒好了,这也是没奈何!”匡超人道: “不妥站起来,我有道理,”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

7、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 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到晚,又扶太公坐起来吃了晚饭。坐一会,伏侍太公睡下,盖好了被。他便把省里带来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坐在太公傍边,拿出文章来念。太公睡不着,夜里要吐痰、吃茶,一直到四更鼓,他就读到四更鼓。太公叫一声,就在跟前。太公夜里要出恭,从前没人服侍,就要忍到天亮,今番有儿子在傍伺侯,夜里要出就出,晚饭也放心多吃几口。匡

8、超人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乡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16、本文段记叙了匡超人一天的生活内容,试简要概括。 17、作者写了匡超人帮助父亲出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目的是什么? 18、本段文字选自第16回,写了匡超人在服侍父亲仍然刻苦读书,这与课本节选部分第19回的代替金跃考试有何关系? 从手段上说,鲁迅也是善于讽刺手法的人,因此能深深体会吴敬梓之写作的高妙:“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这种观点与英国大百科全书相似:“吴敬梓是十八世纪现实主义的讽刺文学家。杰作儒林外史共五十五回,是

9、以社会群丑为题材的中世纪骑士故事。”周进,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设定为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科举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愁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刚出场时,周进已经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不久,周进丢了饭碗,只好替一伙商人当帐房。可以说,已到了科场梦醒之时。然而,当他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他多年的心结却又被触动了。但他是童生,他是不能进入贡院的,看门人的鞭子将他打了出来。想象

10、周进无助地站在贡院冷冷的门外,世界对他而言真的是一无所有了。当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周进的人生也一举进入高潮: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不知道是悲从中来的发泄,还是灵光乍现的奋力一搏,周进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几个商人得知原委,答应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纳监进场。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几个商人帮助周

11、进捐了个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周进角色评价这一节是儒林外史中名篇,足以和范进中举媲美。作者以其神来之笔,描绘了士人被科举制拨弄地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之处。由于前面用周进所受的种种屈辱做铺垫,揭示了其久不得志的心境,醉心功名而功名无望,撞板一段就显得水到渠成,毫不突兀。实际上,

12、周进和紧接着出场的范进两人一个悲伤地要寻死,一个高兴地发了疯的细节,都寄寓了无限深意。作者揭示出科举制弱化了知识分子的生存能力,使他们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的观念毒害。中举是他们唯一的生活目标,八股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技能。科场若不如意,就再无其它谋生本领。周进宁可撞板,因为他深知:除了科举,自己无法自食其力。作者在讥讽其丑态的同时,也对人物寄寓了无限的同情。因为其用意不止于暴露科场和官场人物的污秽,而是着意批判形成他们种种性格的社会根源,极其尖锐地指明科举对于人性的异化作用。自此,周进的人生陡然发生了喜剧性变化。如果说从前沉沦落魄受尽冷眼,此后可谓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中举人,中进

13、士,做御史,做学道,一路升到国子监司业。吴敬梓当然不是要写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传奇故事,实际上,周进的喜剧性结局大大加强了讽刺力量。这种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显示了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瞬间的可笑蕴含着永恒的悲哀。作者通过周进发迹前后士人群体对他的态度变化,批判了整个士人阶层和市民社会。在写主角的同时,也描绘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态。士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惺惺相惜,或者同命相怜。相反,他们之间完全是一种赤裸裸的食物链关系。一旦科场失意,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整个阶层的鄙视和唾弃。一旦跃过龙门,跻身上流社会,便发现整个阶层全都笑脸相迎。吴敬梓本人对此即有刻骨铭心的感受。发迹后,从前

14、瞧不起周进的人态度判若两人。梅玖冒称是他的学生;他在村塾中写下的对联,被恭恭敬敬地揭下来裱好;辞退了他的薛家集也供奉起他的“长生禄位”。周进熟识人物态度的转变,除了写尽世态人情之外,更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各阶层人物的间接影响,是造成污浊世风的根源。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写出了他性格的复杂面。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更可见出科举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范进,出自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是书中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人物 。范进中举前,饱尝了科举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50多岁仅是个童生,家中穷苦不堪,12月的天气还穿着单衣服,“冻得直发抖”(原文:“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无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