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甘肃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真题演练一18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53578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甘肃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真题演练一18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甘肃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真题演练一18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甘肃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真题演练一18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甘肃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真题演练一18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甘肃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真题演练一18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甘肃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真题演练一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甘肃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真题演练一18(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公教育甘肃分校甘肃教师招聘考试网丨教师考试历年真题丨教师考试政策解读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备考指导2014甘肃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真题演练一甘肃教育信息网为考生整理了 2014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真题演练一(含答案) ,其中包括单选题、多选、判断等题型。希望有助于各位考生备考。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义务教育在中国得到全面普及B.终身教育主要指成人教育C.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益结合D.现代学制改革重在缩短义务教

2、育年限2.张丽莉老师在 2012 年 5 月 8 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张丽莉的行为体现了她()A.终身学习,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行为世范C.因材施教,为人师表D.作风正派,关心集体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者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4.()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A.以人为本 中公教育甘肃分校甘肃

3、教师招聘考试网丨教师考试历年真题丨教师考试政策解读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备考指导B.发展素质C.提高能力D.实现自我价值5.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是()A.社会精神文化B.社会经济关系C.社会上层建筑D.社会经济基础6.贯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的核心和灵魂的是()A.爱与责任B.职责和要求C.权利和义务D.鼓励和赞美7.教师要想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A.爱岗敬业B.勇于创新C.严谨治学D.终身学习8.万老师脾气急躁,有一次打了小夏同学一巴掌,小夏的母亲第二天来学校找万老师。如果你是万老师,你会(

4、)A.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向小夏及其母亲道歉B.告诉小夏母亲打小夏的理由C.不理会,因为自己情绪控制不好可能会与她吵起来D.在小夏面前告诉家长小夏如何不好好学习9.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最低应该由所属()责令限期改正。 中公教育甘肃分校甘肃教师招聘考试网丨教师考试历年真题丨教师考试政策解读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备考指导A.县级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C.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10.在我国,明确提出实行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

5、护法11.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的原则。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C.教育与惩罚并用D.置之不理1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A.父母B.家庭C.监护人D.社会团体13.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个代表人物是()A.巴赫、海顿、贝多芬B.海顿、贝多芬、莫扎特C.巴赫、贝多芬、莫扎特D.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14.1978 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乐器是() 中公教育甘肃分校甘肃教师招聘考试网丨教师考试历年真题丨教师考试政策解读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

6、师考试备考指导A.半坡埙B.骨笛C.编钟D.排箫15.地球和月球相比,有许多共同属性,如它们都属太阳系星体,都是球形的,都有自转和公转等。既然地球上有生物存在,因此,月球上也很可能有生物存在。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推论的可靠性()A.地球和月球大小不同B.月球上同一地点温度变化极大,白天可以上升到 128,晚上又降至零下 180C.月球距地球很远,不可能有生物存在D.地球和月球生成时间不同16.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今天我们可以:乘坐轮船漂洋过海;乘公共汽车上学;乘飞机在天空翱翔;通过电脑上网查资料。其中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的是()A.B.C.D.17.新中国成

7、立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有了重大发展,其中,创新水稻育种理论,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 )A.李四光B.钱学森C.邓稼先D.袁隆平18.科举制是我国隋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新制度,在我围延续了一千多年。科举制是()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B.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C.地方官员推荐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中公教育甘肃分校甘肃教师招聘考试网丨教师考试历年真题丨教师考试政策解读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备考指导D.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19.一战前的“三国协约”与二战后的“北约”都()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突出英、美的主导地位 具有军事政治同盟性质影响了世

8、界格局的变化A.B.C.D.20.对现代汉语知识理解不正确的是()A.普通话的词汇标准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B.汉语的音节结构严密,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构成C.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D.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事实表明对坐飞机感到恐惧是没有道理的。仅在 1986 年一年,高速公路事故使得 4.6 万人死亡,而从 1980 年至今,大的国内航空公司平均年死亡人数仅为 77 人,地方航空公司的事故死亡人数略多一点。如果上述论述是准确的,知道下面的哪一项对于评价该论据的说服力最重要()A.多次乘飞机旅行的经验是否会减轻对坐飞机的恐惧B.有多少人报告说对乘坐飞机的恐

9、惧如此强烈以致他们无法乘坐飞机C.自 1980 年以来通过高速公路旅行的人次和乘坐飞机旅行的人次各是多少D.自 1980 年以来,地方航空公司的事故率比大的国内航空公司的事故率高出多少22.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B.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C.古代诗歌按内容分为叙事诗、山水诗、科学诗、咏物诗四类D.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23.下面的笔顺分析,正确的是()A.乃(第二笔为撇)B.母(第一笔为横折钩) 中公教育甘肃分校甘肃教师招聘考试网丨教师考试历年真题丨教师考试政策解读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备考指导C.肺(第八

10、笔为点)D.比(第四笔为竖弯钩)24.下列各组成语中,“差”的意义与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差之毫厘参差不齐差三落四8.鬼使神差钦差大臣应付差事C.一念之差南北之差毫无差别D.屡出差错听候差遣差强人意2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是()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想说而说不出来。B.愤:愤怒。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D.愤:因不满足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26.下面关于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理解正确的是()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氛围C.描写边

11、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27.下面不是借物喻人的诗句是()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C.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28.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 中公教育甘肃分校甘肃教师招聘考试网丨教师考试历年真题丨教师考试政策解读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

12、备考指导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和联想的修辞手法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当时躬耕在南阳宛县卧龙岗的诸葛亮的情况。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1.“范跑跑”事件被称为“范跑跑”的人名叫范美忠,他是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的一名教师,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不顾学生自己先逃命,是最先逃出教室的。而且事后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一些不恰当的言论,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会考虑学生是否危险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

13、,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2.李某有一女李霞 14 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辍学去赚钱,遂于 2003 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女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问题:(1)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3 分)(2)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4 分)(3)违法主体是谁?(3 分)(4)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4 分)3.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张曙光近些年来,价值

14、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中公教育甘肃分校甘肃教师招聘考试网丨教师考试历年真题丨教师考试政策解读丨教师考试公告丨教师考试公告丨

15、教师考试备考指导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