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与文人的精神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516615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与文人的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清照与文人的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清照与文人的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清照与文人的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清照与文人的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与文人的精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清照与文人的精神李清照与文人的精神 一位作家,作品站住了,而且,还要站久了,才是正理。一时间站住,长期间的站不住,作不得数;长时间的站住 了,而不是永远的站住,也作不得数。别说人心中的文学史,有淘汰率,书架上的文学史,也不等于阿猫阿狗 都可以埋葬进去的文学公墓,也是要经常精兵减政,经常裁员缩编的。只有经得住时光的筛选,历久弥新,耐 得住岁月的淬炼,永葆生机,这样的作品,才是文学瑰宝。那些为皇上所恩准,为衙门所册封,为市场所决定, 为书商所追捧的文学,保鲜期很短,有效期有限,一时间内,经滚雪球式的炒作,上百万印数,上百万收入,上百 人鼓吹呐喊,上百次提篮叫卖,看起来挺能唬那些冤大头的。但雪球这

2、东西,虽能滚得很大,但接连几个晴天 晒下来,就是一摊黑水加上一堆烂泥,别说新鞋不踩臭狗屎,就是旧鞋也避之惟恐不及的。 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最重量级的女性诗人,近一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胡适也说过:“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如此肯定的评语,出自此公之口,当更有说服 力。如今,崇胡者甚众,与过去打胡者甚众,都是一种情绪上的扭曲和偏颇。不过,若撇开政治,就做学问这 点上,他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在“有天才”前,再加上个“最”字,可见对她的推崇。他还说,由于她“才气纵横,颇 遭一般士人之忌”,这可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人遭忌,是太常见的事情了。道 理很简单,谁让你

3、李清照“才气纵横”呢?你一纵一横,四面八方,全是你的天下,那些无才的前辈、同辈、后 辈,能不打心里腻歪你(这算好的),反对你(这算说得过去的),打击你(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如此)吗? 所以,天才投错胎,时间不对,空间不对,跌进了小人堆,掉进了恶狗村,那就雪上加霜,不得好日子过了。 李清照的一辈子,过得很坎坷,很倒霉,很不走运,很受到同时代人的垢辱。她又挺爱国,挺爱这个对她很不 怎么样的宋朝,所以她说什么也不能当亡国奴,说什么也要跟着这个居然没有被人灭掉的赵氏王朝,从北宋 跟到南宋,从徽宗跟到高宗,从光耀于世的诗人,到一文莫名的嫠妇,从海内传诵的词家,到不知所终的的孤 魂。究竟,何年何月死的?死在

4、什么地方?是正常死亡,还是非正常死亡?一概不知,比一条流浪狗的下场更 惨。这说明中国的宋朝,是个多么糟糕的王朝,它连本朝最有天才的女诗人,都弃若敝屣,这个王朝,不亡何 待? 幸好,中国人记住她的作品,中国人怀念她的精神,她在文学史上凭真实力,凭真本事,所达到的被人推誉为“ 最”的地位,并不因她悄无声息的死而湮没;相反,随着时光的推移,随着人们对她的理解,她的形象也愈益高 大,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愈益不可撼动。 文学史,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摆在书架上的,一种是放在人心里的。摆在书架上的文学史,可以装进成千上 万位作家诗人的名字;放在人心里的文学史,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一百位。这其中,就有李清照。每个

5、读过宋 词的人,都会记起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七字叠句,这些字,似乎 并不艰深,似乎并不复杂,但她创造出来,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她深入人心的品牌,凭这,当然也不 完全凭这,大摇大摆地走进这部放在人心里的文学史,永远活着。虽然她死得不明不白,不知下落,但人们脑 海里总能涌现上来,那早年美丽端庄,文思奇诡的她,那中年奔波跋涉,坚忍不拔的她,那晚年人间蒸发,不知 所终的她。 也许,她知道,人生就是一场赌博,“余性专博,昼夜每忘食事”(打马赋序),也许,她知道,历史,从来就是一 面筛子,是精华,自然会留下,是糟粕,早晚要去除,一时火爆,不能持久,璞之

6、剖玉,早晚间事。所以,她以自信, 以达观,以完美,以一无牵挂的心态告别人世。果然,世事也正是如此这般地演变着,个人生前的不幸,因时 过境迁而渐渐淡化,曾经遭遇的痛苦,因斗换星移也慢慢稀释。最后剩下来的,便是她璀灿的文学成就。那 些小丑,那些败类,那些构陷,那些污亵,遂像泡沫一样,从人们视野中消失殆尽。于是,一个才华出众,成就卓 越的李清照,便永存于这部人心中的文学史上。 其实,李清照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并不是很多,流传于世的词,不足50首;流传于世的诗,不足20首;流传于 世的词学批评,只有区区五百六十字(如果不是别人为了骂她,录以存照,也许早消失了),然而,她却因此成为 一位名显于生前,不朽

7、于身后的大家。 第一,她以长短句,雄踞宋词的榜首,那些巾帼们,须眉们,不得不甘拜下风。 历代评家,对漱玉集,无一不持正面肯定的评价,而且抱有相当的敬意。清人王士稹在花草蒙拾中, 推崇她为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并以同籍自豪:“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 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即使如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批评她:“闾巷荒淫之 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但也不得不承认:“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 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 人,当推文采第一。” 宋以

8、后的评家,则看重其超越性别界限的文学成就,认为未可以用一般女性诗人的水准视之。明人杨慎在 词品中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清人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也持这样的观点:“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 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这就是说,一位作家,作品站住了,而且,还要站久了,才是正理。一时间站住,长期间的站不住,作不得数;长 时间的站住了,而不是永远的站住,也作不得数。别说人心中的文学史,有淘汰率,书架上的文学史,也不等 于阿猫阿狗都可以埋葬进去的文学公墓,也是

9、要经常精兵减政,经常裁员缩编的。只有经得住时光的筛选, 历久弥新,耐得住岁月的淬炼,永葆生机,这样的作品,才是文学瑰宝。那些为皇上所恩准,为衙门所册封,为 市场所决定,为书商所追捧的文学,保鲜期很短,有效期有限,一时间内,经滚雪球式的炒作,上百万印数,上百 万收入,上百人鼓吹呐喊,上百次提篮叫卖,看起来挺能唬那些冤大头的。但雪球这东西,虽能滚得很大,但 接连几个晴天晒下来,就是一摊黑水加上一堆烂泥,别说新鞋不踩臭狗屎,就是旧鞋也避之惟恐不及的。 第二,她屈指可数的诗,其中数首,甚至还是断篇残句,却极具强烈的震撼力,尤其在国破家亡的时刻,简直就 等同战斗的号角,催人奋进。 在她笔下,诗言志,词寄

10、情,两者有着严格的分工。她写诗,非常的政治,非常的现实,极具丈夫气概,绝非小女 子文学,表现出她内心中英武的一面。宋人朱在萍洲可谈中说:“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 易安名清照,元v名人李格非之女。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宋 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绝非夸张地谈到她当时声望的非同小可,她的诗和词拥有广大的读者群:“有 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年底,宋徽宗将北宋王朝玩完以后,传位钦宗,次年的次年,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 北宋亡。高宗即位南京(河南商丘),遂为南宋建炎元年。徽、钦二帝都被金人掳去,中原大乱,李清照只好

11、 告别山东青州故居,随着这个衰败的帝国南渡。宋高宗赵构逃到哪里,李清照也就追到那里,历经颠沛流离, 饱受战乱兵燹的她,提起笔来,与她写词的出发点系于个人情感,绝然不同之处,她在诗里,更着眼于河山变 色,社稷危亡,家国倾覆,乡土沦陷。满纸慷慨悲歌,一心恢复国土,我们能够体认上世纪30年代鲁迅提倡杂 文,应该如匕首,如投枪那样成为武器,那么,李清照的笔锋所指,痛斥苟安偷生的朝廷,讥讽“酒肉堆中”的昏 君,揭露认贼作父的奸臣,唾弃望风而逃的将帅,无不发自诗人的良知,无不传递民间大众的悲愤。在这一时 期中,诗成为她惟一的表达方式。她的“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她的“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

12、一g土”,她的“南游尚觉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她的“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都在说明诗人与 她的祖国息息相关,与她的民族同声共气,她的责任感,她的使命感,使她不能自外于这个生死存亡的大时代 ,她呼唤抗战,她呐喊北征,总不能“子孙南渡今几年”地坐以待毙,也是那时与她一起南渡的中原士民的共同 心声呀! 中国文学,自古就有小众和大众之分,因此,中国文人,从来就有关在象牙之塔和走向普罗阶层之别。当然, 小众文学不是不可为,大众文学却是绝对不可少。大众,即大多数中国人。大多数中国人的喜怒哀乐,你无 动于衷,你全无心肝,你醉生梦死,你声色犬马,也就莫怪罪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抛弃文学,告别文学。当

13、“靖康 耻”成为全体中国人最抬不起头的污辱时,当赖以安身立命的国家、民族、乡土,故园,到了最危险的关头, 曾经写出过,还将要写出更多美得不能再美的小众文学的李清照,也要发出这个时代里属于她的声音。这 就是她的伟大,一个诗人,一个作家,失语于自己的时代,是一种失职,也是一种背叛。所以,她的这些诗,就是 她的大众文学。 她的代表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她诗中的最强音,那种 英雄气概,其实更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写照,千古传诵,始终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所以明人毛晋,这位收藏家 ,出版家,在重刻李清照的漱玉集后,于跋中不由感叹:“易安居士文妙,非止雄于一代才媛,直

14、洗南渡后诸 儒腐气,上返魏、晋矣。” 第三,她那五百多字,来龙去脉都不明就里的词论,使她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的酷评家,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那震动持续数百年。 长短句始于唐而兴于宋,但对于词创作的理论研究,却为数不多,李清照这篇词论,可谓先着鞭者。她开 头讲了一个唐代歌手的故事,然后讲,词应该是可歌的,然后讲,词的音乐感和节奏感,然后讲,与诗不同,别是 一家,再然后,挨着个儿点名批判,直白道来:“始有柳屯田永者,出乐章集,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 张子野、宋之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 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

15、,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王介甫 、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 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却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 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李清照词论) 一网打尽,谁也逃脱不了本小姐的修理! 我估计,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照抄李的这段原文时,肯定是一脸官司,咬牙切齿。他尤其看不惯 李清照笔下所流露出来训诲口吻,那从容不迫之自由,居高临下之声势,肆无忌惮的锋芒,毫无怯弱的勇气, 让胡仔很撮火。据专家考证,一,没提南宋诗人,应为

16、北宋时写;二,没提周邦彦,应该更为提前。这样算来,此 文当系她在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间写就,天!那年她才27岁,约等于当下的考研读博的年纪,也太嫩 了一点吧?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敢对扛鼎文坛的大佬们发难,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别看是说三道四, 却言之成理,别看是信口雌黄,却无不中的。估计当时整个汴梁城,为之侧目,对这来自山东济南的小妮子, 肯定产生惊鸿一瞥,耐不住满街打探的轰动效应。 李清照发表这篇宏论时,胡仔(1110- 1170)刚出生,等到他来讨伐这位前辈时,早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此人那样大动肝火,殊为不可解之事。 他狠歹歹地说:“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吾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 府名家者。退之诗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正为此辈发也。”看来,胡适所 言李清照“颇遭一般士人之忌”,确乎非同寻常。 虽同为宋人,但已经隔代,可历史恩怨之耿耿于怀,宗派歧见之排斥攻讦,至少30年,50年,甚至100年间,仍是 那些小心眼,没本事,会捣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众文人,乐此不疲,干得十分起劲的事情。 其实,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