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关于财政支持文物古建保护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tang****xu7 文档编号:147513279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关于财政支持文物古建保护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X年关于财政支持文物古建保护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X年关于财政支持文物古建保护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X年关于财政支持文物古建保护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X年关于财政支持文物古建保护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关于财政支持文物古建保护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关于财政支持文物古建保护的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财政支持文物占建保护的调研报告为深入了解我市文物古建保护现状,进一步支持市文 物部门做好文物古建保护和修缮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 效。20xx年4月中句起,xx市财政局会同市旅游文物局赴 6县(市、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对43处市级文物古建单位进行了实地查看,听取了市、县文物部门和文物保护单 位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一、文物古建遗存 基本情况及保存现状 (一)xx市文物古建遗存厚重丰富国务 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公布数据显示,晋城共有文物总虽 6601处,位居全省第四。每平方公里文物密度约0.7处,居全省第一。其中古建筑类文物5447处占到文物总虽的82.52%。全市市保及市

2、保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00处,居全省第一。其中:国保 65处,省保23处,市保512处。国 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共计 34处,居全省第一。(二) 部分文物古建残损严重亟需修缮从调研情况来看,xx市各级文物古建中有相关部分残损塌毁现象严重,部分近年来修缮 过的古建重新出现隐患。据市文物部门对全市259处古建类文物调查,需加强日常保养维护工作的占到37.27%,需实施现状修整的占15.39%,需实施修缮加固的占18.28%,需实施抢险修缮的占30.06%。列入濒危状态亟待修缮的市级文保 古建筑达81处。二、近年财政支持文物古建工作情况(一)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一是吃透政策,增强工作针对性

3、。抓住国家实施 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 ”(简称南部工程项 目)时机,十二五至 20xx年累计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资金 16543万元,对大阳汤帝庙、冶底岱庙、北义城玉皇庙、晋 城二仙庙等34处元代以前古建筑进行修缮,其中 14处已经 完工,20xx年至今进入施工状态的 9处,其余11处项目正 在抓紧进行施工前期的资料准备和报批工作。二是动态跟踪 无缝对接,抓落实。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相关处室的沟通汇 报,及时了解资金补助的最新动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申 报工作更多的指导与支持。切实加强市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衔 接,落实工作分工与职责,形成合力。三是建立申报工作奖 补、保障机制,激励工作先进。从制度

4、上保障争取上级发展 资金所需前期经费,并依据照上年度争取上级资金额度给予 8%-2 %的经费奖励,有效激发各级文物部门争取上级资金的 积极性。四是积极落实配套资金,保障项目落地建设。20xx年至20xx年,累计配套项目资金 1598万元,争取国家抢救 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投入9536万元、省级投入3770万元。启动了青莲寺、玉皇庙等一批文保单位的环境整治工 作。(二)不断加大市级财力投入 20xx年市财政出台关 于促进旅游业发展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明确每年市级预算安排不少于150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从制度上保障了 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落实。20xx年市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预 算增至700万

5、元。一年来,经过项目遴选,先后两批支持了程额书院、大阳关帝庙维修、市故关炎帝庙、上庄元代民居 等重点市保维修项目13项;窦庄木门楼维修、良户玉虚观、 尹西东岳庙维修、川底佛堂维修等险情严重的国保单位维修 或方案制作9项、德义先师庙、东闸水祖师庙、西王台关帝 庙、孤堆底关帝庙等险情严重的市保维修或方案制作8项;郑家岭大庙、东赵庄祖师庙、南义城观音堂、冯山村佛祖庙 等三普文物点抢救性维修或临时支护工程项目9项。同时,将市级文保员工作补助经费由每年500/人增加至每年 3650元/人。今年,根据我市文物工作实际需求,安排文保专项经 费500万元、文物保护抢救性专项经费1500万元,进一步增强了文物部

6、门实施文物保护工作的财力支撑。(三)规范专项资金管理随着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为 做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我们 会同市旅游文物局先后出台了 xx市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 管理办法、xx市抢救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竞争性分配 管理暂行办法、20xx年抢救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申报 指南,这些制度办法从资金管理 一项目申报一资金竞争性 分配一项目实施管理 一项目验收一绩效评价一评价结果应 用等各个环节全过程做出了明确规定,从制度上保障了资金 管理规范、项目申报公开、资金分配公正、项目管理到位、 项目验收严格、绩效评价全面、评价结果应用科学,基本杜 绝了批人情项目、

7、拨人情钱和虚报套取财政资金现象的发生,使专项资金能够及时拨付到历史价值高、损毁严重、急需维修加固的文物古建维修项目上。(四)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物保护领域,形成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我们在制定xx市抢救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竞争性分配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对利用社会投资的文物维修项目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予 以支持。进一步调动部分社会资金投入,完成了城区西街玉 皇庙,泽州小月寺、高都玉皇庙、小会村龙王庙、西尧奶奶庙,高平张庄轩辕庙、康营成汤庙、平头诸神庙,xx县皇城相府、上庄古村落、思源道院,陵川田庄全神庙、河头三官庙、积善遇真观,沁水中村西寺、宣化玉帝庙、

8、清风寺等17处文物古建的修缮。三、存在问题(一)市级财力投入不断 加大的同时,仍面临着文物多、底子薄、欠账多、经费缺的 局面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我市文 物古建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大,财政资金 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大幅增长。但是我市文化底蕴之丰富,文 物古建分布数虽之广,保护修缮资金需求之大,都远远超出 了市级财政负担能力。目前市级层面的文物保护投入只能优 先保证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彳艮难做到面面俱到全部保 护。(二)文物古建保护资金投入来源单一长期以来,我市 文物古建保护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 修缮主要由中央政府提供财力补助,省、市文物保护单

9、位由同级财政负担,巨大的文物数虽和单一的、有限的投入,使 文物保护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从目前专项资金项目申 报来看,共计收到补助申请项目 78个,申请补助资金16025 万元,以今年1500万元专项资金规模计算,只能满足申请 资金额度10 %。因此,如何更多争取上级财力支持,尤其是多方筹措文物保护经费,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将是突破文物 保护经费不足瓶颈的关键。(三)在加大文物古建修缮的同时,日常管理维护经费得不到保障近年来,我市围绕确保每 年维修一批濒临危险的文保单位这一总体目标,不断加大财 力投入,资金决大多数投入到文物古建的本体维修和修缮方 案编制补助上,随着一批文物古建的修建完成,日常

10、管理和 零星维修更显重要。有文物保护任务的县、乡(镇)、行政村,根据各自经济状况,也有义务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文物 古建日常零星维护。但从调研情况看,除成立有固定管理机 构的文物保护单位外,都很难获得零星维修经费。(四)文物古建利用效率低下部分文物古建在花费大虽财力修缮后, 往往基于管理之便,大门紧锁被束之高阁,并不对外开放,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大,造成资源的浪费,更谈不上有效 开发利用助推旅游业发展。四、建议(一)继续争取上级资 金支持进一步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络,及早掌握扶持政策 发展导向,提早谋划,建立项目库储备类别丰富的备选项目 精心筛选项目,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及时上报符合申报要求

11、的基础资料,争取和利用中央和省补助资金。(二)持续保持市、县级财政投入力度在全市文物保护整体状况没有 得到明显成效之前,继续保持目前市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20xx万元投入规模,确保每年维修一批濒临危险的文物古 建。同时,应建立相关政策制度保障已修缮完成的文物古建 日常管理维护,有效保护好已取得的维修成果。(三)积极引入多元化资金投资一是建立方便、畅通和长效的捐赠渠 道。通过大力舆论公益宣传引导,吸纳基金会、企业、团体、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资金投入,募集文物古建保护经费。给 予捐助企业或人士,荣誉称号、冠名权等答谢,以激发社会 积极性。二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为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文保护

12、事业的捐资,可以利用或参照财政部国家 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通过中国华厦文化遗产基金会等4家单位救济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xx175号)中:纳税人通过基金会(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南航半分”关爱基金会、国寿慈善基金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自 20xx年1月1日起, 在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3 %以内的部分或者未超过申报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30 %的部分,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或者个人所得税前扣除,国家以后有新的政策规 定,统一按新的政策规定执行。给予企业以税收优惠倾斜。三是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具备一定盈利能力的文物古建单位逐步走上独立经营的道路,利用自营收入实施文物古建保护,减少财政资金支持的依赖性,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四)合理开发利用文物古建资源在坚持以公益性、服务社会、服 务大众,不破坏文物古建历史风貌和安全的情况下,在一定 范围内引入固定用途的商业经营,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 步推进社会认领文物古建实践,鼓励企业、团体等组织利用 文物古建举办博物馆、纪念馆和展览馆,开展商业宣传、展 览等活动,实现文物保护和社会利用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