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上传人:zh****ng 文档编号:147512559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我将从教材与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以及代数式、整式的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首先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是建立在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之上,而熟练的整式加减运算又是各种式的运算的基础;其次,对法则的探索过程能使学生积累探索式的运算的基本经验,使学生体会到字母也可以参与运算,而且在运算中要遵循运算律,这为将来探究整式、分式的运算做好了思想方法上的准备。综上可知

2、,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对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都将产生重要影响的课。本课时内容分四个层级:第一,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同类项概念及其合并问题;第二,探索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得到合并的法则;第三,运用法则化简多项式,训练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向学生展示法则的运用价值;最后是练习,提供了与所学知识相对应的、形式活泼多样、有难易层次的练习和习题。通过以上分析,本课的重点应该是:1.经历探索合并同类项的过程,正确理解同类项概念和合并法则;2.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化简多项式。2.学生分析从数的运算到含有字母的运算,学生的认知有了新的冲突。他们一方面感到好奇从而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另一方面又受到自身抽象思维不足以

3、及过分依赖操作、模仿的学习方式的影响,所以感到困难重重,经常会出现机械死板、不会变通、屡错屡犯等问题。针对这个现实,在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具体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设计足够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从具体数的运算向抽象的字母运算转变,使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鲜活的数学,而不是由枯燥的概念和繁琐的运算堆砌而成的数学。因此,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技能:能识别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化简多项式。2.数学思考:通过法则的探索,进一步体会字母可以象数一样参与运算,运算时应遵循数的运算律;通过

4、合并同类项,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3.问题解决:通过“同类项可以合并”这一问题的提出,以及法则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三、教学过程设计这是教学流程图首先,我用教材中的问题导入课题:如图,在一块长为x,宽为y的草地中间,挖了一个面积为的水池后,剩余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会写出两个不同的代数式和,我让学生分别解释各自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上的差异,为新课的导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我让学生讨论:“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它们相等吗,为什么?”在具体情境中,学生容易理解下

5、面的运算,从而发现式子也是可以运算的,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离开这个具体情境,你会对式子进行运算吗?比如”这样顺势就导入了课题整式的加法和减法.在这里,我运用变式来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感到仿佛能做出来,又觉得有点似是而非,于是你一言我一语起了争论,这时我指出思考的方向:“字母也是数,因此对字母运算一定要遵循数的运算律,动脑筋中的运算用到了哪条运算律呢?”引导学生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待学生用分配律解释了动脑筋中的运算后,我指出:以上的运算实际上是运用分配律把多项式的项合并成了一项,再度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变式也能用分配律合并成一项吗?学生再次讨论后,得出以下结论:1.并不是所有的项都可

6、以合并;2.只有字母部分完全相同的项才可以合并。至此,同类项的概念已是呼之欲出,这时我给出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名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同类项下定义,注意多叫几个学生说说,各抒己见。通过这些活动,理解同类项这一难点已于无形中得到化解。正确识别同类项是合并同类项的前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学生不容易做到这点,所以我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做出了推迟给出概念、延长辨析过程的处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分配律,让学生体会到字母也可以参与运算,使学生积累起探索数、式运算的基本经验,另一方面也促成了学生对同类项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描述,为将来拓展到字母系数的同类项等留下发展的空间。当然探索和概括的

7、过程也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使学生体会到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创新意识。有了以上的探索经验,本课的另一个难点: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已经不难突破。我让学生思考教材中的“议一议”多项式x2y+3x+1-4x-5x2y-5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吗?x2y+3x+1-4x-5x2y-5=x2y-5x2y+3x-4x+1-5(交换律)=(x2y-5x2y)+(3x-4x)+(1-5)(结合律)=(1-5)x2y+(3-4)x+(-4)(分配律)=-4x2y-4x-4)讨论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询问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理性精神。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合并后的多项式变简单了,但并不是一

8、定要合并成一项,强调只有同类项才可以合并。学生运用刚刚领会到的方法解决了多项式中同类项的合并问题,一定很有成就感,盼望老师给出更多的问题,借着这个势头,我又提出新的任务:怎样在合并同类项时做到既快又准确呢?这就需要准确理解合并法则,并采取一些特别的书写方法来进行训练。于是进入运用新知巩固训练环节,我向学生展示教材例1,鼓励学生自己完成,并讨论合并的具体方法。例1合并同类项(1);(2)在学生练习和讨论时,教师要“耳听四方,眼观八路”,将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迅速纳入下一进程的教学活动中去。比如有的学生这样做第(2)题:,还有不少学生概括合并的法则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对此我做出补充说明:一是强

9、调多项式中的项是通过加法连接而成的,所以中的“”应视为项的系数的符号,二是根据分配律,合并时应把项的系数相加,而不是相加减。通过让学生自曝错误再辨析纠正错误,学生对法则的理解更透彻了,用起法则来也更得心应手了。接下来我又以例题2为例,教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步骤:一画、二换、三并,三个步骤简明扼要,便于学生模仿训练,尽快形成基本技能,并且告诉学生,熟练后还可以省略一些步骤,做到口算。例2合并同类项(1);(2).解(1)-3x2-14x-5x2+4x2(2)xy3+x3y-2xy3+5x3y+9=-3x2-5x2+4x2-14x=xy3-2xy3+x3y+5x3y+9=(-3-5+4)x2-14=(

10、1-2)xy3+(1+5)x3y+9=-4x2-14x-xy3+6x3y+9=训练中,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千差万别,因此仍会出现各种错误,比如不能正确识别同类项,混淆运算符号与项的符号,有理数运算错误等等,对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解题情况,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作为新的学习资料,组织学生查错因,想对策,谈体会,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互帮互学,将新知逐步内化。合并同类项:除了以上的例题和练习,教材还提出了多项式相等的概念,让学生再次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价值,这就使得整个知识链更加完整了。教学中我这样设计:先提出问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等吗?莽撞的学生会脱口答出:不相等。这是因为学生对字母进行运

11、算的意识还没有形成,对此我反问学生:2+3+5和1+6+3也不相等吗?学生受到启发,恍然大悟,马上想到相等与否要通过运算才能下结论。这种顿悟让学生把以往对数的运算经验迁移到了现在对式的运算中,因而能更好的体会到合并同类项的价值,强化了对式子进行运算的意识和能力。接下来我又通过教材中的练习再次强化和巩固。练习3.下列两个多项式是否相等?习题A组3.如果多项式与多项式(其中a,b,c是常数)相等,则a=_,b=_,c=_.在反思评价环节,我让学生从知识和课堂行为两方面进行反思评价: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以前哪些知识有联系?所学知识有何用处?2.你是否主动积极地参与了小组讨论与学习,你发现自己或者小组成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通过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倡导积极健康的学习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