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案中华书局版.doc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7510679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案中华书局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案中华书局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案中华书局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案中华书局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案中华书局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案中华书局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案中华书局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案-中华书局版.doc 作者: 日期:7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019-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案 中华书局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2)了解元朝统一全国,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的历史。2.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

2、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2)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教学难点】“行省制度”【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蒙古

3、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生一起学习: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么成吉思汗是谁?他又有那些功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见第2张PPT。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个板块: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忽必烈建立元朝与统一全国 创立行省制和宣政院第一篇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师:介绍蒙古族:蒙古族以游牧为生,为人口、动物及地盘长期混战,渴望统一。见第6张PPT。课件展

4、示:铁木真统一蒙古。铁木真领导的部落逐渐强大起来,经过征战,先后征服其他各部。结束了数十年的混战局面。见第7张PPT。 课件展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1206年,建立蒙古国。 创建制度。实行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制定法律,创制文字,分封子弟。见第8张PPT。课件展示: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发动第一次东征,攻伐西夏。在灭西夏前夕,成绩思汗病逝。他的后继者进行了第二、三次西征一直打到多瑙河流域。见第9张PPT。过渡:那么忽必烈怎样建立元朝与统一全国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忽必烈建立元朝与统一全国。第二篇章:忽必烈建立元朝与统一全国课件展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过程,成吉思汗和

5、他的继任者先后灭西夏、金,降伏畏兀儿、吐蕃,攻占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见第11张PPT。课件展示: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见第12张PPT。课件展示:分析文天祥抗元。见第13张PPT。学生讨论:1、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进步。 2、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3、文天祥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课件展示:文天祥抗元英雄。 史料:过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见第14张PPT。学生活动:思考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6、学生讨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视死如归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课件展示:回族的形成。见第16张PPT。教师明确:元统一后,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过渡:那么忽必烈建立元朝与统一全国后,又是怎样管理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创立行省制和宣政院。第三篇章:创立行省制和宣政院教师提问: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怎样进行有效的管辖?见第18张PPT。教师明确:治理措施建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是怎么回事?;设宣政院,宣政院负责管什么?它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设澎湖巡检司,澎湖巡检司管辖什么地区?见第19张PPT。学生回答:1、确立行省制

7、度。中央中书省,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2、设宣政院。宣政院管理西藏。意义: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3、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见第20张PPT。课件展示:治理措施的地理方位展示。见第21张PPT。学生活动:行省制度起到哪些作用?见第22张PPT。师生互动:1、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是秦以来的郡县制的一大发展。2、行省制从此成为我国地方行政机构,一直沿用至今。 课件展示:(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见第23张PPT。3.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知道成绩思汗统一蒙古各

8、部,建立蒙古国。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正式把台湾、西藏拉入中国版图。师:史海扬帆的时候到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史海扬帆。练习:1. 下列各项中,成吉思汗的功绩是( )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B、定国号为元 C、灭亡西夏 D、定都于大都答案:A2. 下列各项中,属于忽必烈的功绩是( ) 统一蒙古 定国号为元 灭亡南宋 定都于大都 A、 B、 C、 D、答案:D3. 元军南下的时候,组织军队抗元的南宋抵抗派将领是( )A、宗泽 B、韩世忠 C、岳飞 D、文天祥答案:D4. 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 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

9、区的管辖 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划分的基础 A、 B、 C、 D、答案:A5. 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位著名的少数民族歌唱家,他就是拉苏荣。他曾经唱过啊,草原这支歌,其中有这样两句歌词“在那奔腾的马背上,有我祖先的威严”。请回答:(1)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的是那一个少数民族?(2)请分别写出右图该民族两位著名“祖先”的名字。(3)请分别写出右图两位“祖先”的历史贡献。答案:(1)蒙古族。(2)成吉思汗 ,忽必烈。(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推行改革4、感情提升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

10、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5. 布置作业(1)制作北京人的大事年表(生活时间、地域、工具)(2)做同步练习 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板书设计】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蒙古政权的建立 元朝的统一 回族的形成 创立行省制度【教学反思】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两个板块:(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二)忽必烈建立元朝与统一全国、(三)创立行省制和宣政院。三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小组讨论、上台展示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不足方面:学生的参与度较广,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上台展示时,有点放不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