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2017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70103377.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7494653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2017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7010337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2017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7010337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2017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7010337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2017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70103377.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2017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30x1=30分)1、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和67万人。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3、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

2、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据此可知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欧洲28.0%34.1%53.6%62.0%63%中国33.3%29.8%19.7%12.5%6.2%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减少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的主要矛盾 C、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新兴的帝国主义要压倒老牌的国家5、下列史实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的是( )A、“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的形成 B、俄国

3、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C、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6、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最大的影响是( )A、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C、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D、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激烈7、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是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亮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8、下列有关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革命是在世界大战中爆发的 B、推

4、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D、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9、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 )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 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 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A、 B、 C、 D、10、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 )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会议 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A、 B、 C、 D、11、多元化的世界充斥着国家间的利益争夺与矛盾冲突。下列对“华盛顿会议”的新闻报道正确的是( )A、凡尔赛和约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B、

5、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一战中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C、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顶峰 D、雅尔塔协定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12、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做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13、“它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定恢复,他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得到劳动人民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的( )A、 实施的背景 B、实施的内容 C、实施的过程 D、实施的结果14、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

6、探索,这种探索表现在( )A、解决了国内经济困难,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C、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使苏联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了经济危机15、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是( )A、新经济政策的颁布 B、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C、工业化路线的确立 D、工业强国梦的实现16、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

7、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17、在某班的历史辩论会上,“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A、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C、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18、某校九年级学生学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这场经济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的特点 B、经济危机引发各国的政治危机 C、它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D、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乘机抬头19、罗斯福新政充分说明( )A、资

8、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消除 B、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的理论已过时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可以调和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得到局部调整20、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是指(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实行法西斯主义 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21、某班同学在学完“法西斯势力抬头”这课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日本法西斯势力核心在军部 B、德国的法西斯党称纳粹党 C、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都是在世界性经济危机打击下 D、意大利法西斯党魁

9、是墨索里尼22、抓住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经济大危机、法西斯统治的建立,反映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突出的阶段特征是( )A、资本主义的转型时期 B、世界从和平走向战争 C、多元发展的现代世界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23、图一和图二分别是20世纪两次国际会议的历史记录,从图一到图二会议,英法两国对德国的态度是( ) 图一 巴黎和会 图二 慕尼黑会议A、从争霸到结盟 B、从结盟到扶植C、从宰割到纵容 D、从对抗到联合24、“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可预计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二战前绥靖势力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10、 )A 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 B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C 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 D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25、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指( )A、莫斯科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26、1942年美国印制了一份海报,上面印着“united” “win”等宣传语和美、英、苏等国国旗。下列与此海报密切的文献是( )A、慕尼黑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联合国家宣言 D、雅尔塔协定27、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 )德

11、国突袭苏联 珍珠港事件 斯大林格勒战役 卢沟桥事变A、 B、 C、 D、28、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时,输入的关键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霸王行动、开辟第二战场。“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战役 D、柏林战役29、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分析下表中有关二战的史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参战国家卷入人口参战人数军队伤亡平民伤亡物资损失61个17亿1.1亿5000多万9000多万5万亿美元A、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为战后新科技革命兴起奠定了基础C、 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 D、人类历史上

12、的一次空前浩劫30、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对法西斯战犯起诉的罪行之一就是“违反人道罪”,这是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以下可以作为该罪行证据的是: ( )A德国军队对波兰突施袭击,不宣而战 B德国军队突袭苏联C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屠杀 D法西斯战犯在战争中有虐待战俘行为二、材料解析题(30分)31、读图题:(6分) 图一 巴黎和会 图二 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战列舰(1) 图一所示会议反映了哪一领域的行为?(1分)这次会议性质是什么?(1分)(2) 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日本国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3) 日本国的不同身份对

13、中国国土主权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为摆脱经济危机,在国际联盟的主导下,1933年6月,66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通过协商来建立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但由于英美等主要大国矛盾重重,会议没有取得任何结果,结果不欢散。材料二:1933 年伦敦经济大会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促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在资源战日益激化的情况下,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垄断了国际市场、资源相对雄厚的英法美面临着法西斯国家的争夺,逐渐捐弃前嫌,与1936年秋分别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