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贫困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494581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贫困和收入分配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贫困和收入分配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贫困和收入分配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贫困和收入分配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贫困和收入分配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贫困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贫困和收入分配的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贫困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贫困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自 2002 年以来,拉美1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贫困和赤贫人口均有大幅下降。 不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日益加重, 拉美国家也开始深受影响。 拉美穷人作为社会中最脆弱的 群体,受到的影响最大。诚然如此,这场危机对拉美贫困的影响仍远小于 1995 年墨西哥危 机和 20012002 年阿根廷危机。 拉美这种 “抗性” 的增强部分是由于低通胀和购买力的坚挺, 不过主要还应归功于近年来拉美国家所奉行的扩大社会支出、增强社会安全网的社会政策。 金融危机背景下拉美贫困的总体态势金融危机背景下拉美贫困的总体态势

2、 当前金融危机给拉美社会带来的最明显的影响是, 贫困率的降速开始减缓, 赤贫率呈微 幅上升态势。20022008 年,拉美的贫困人口下降了 11%,赤贫人口下降了 7%,保持了持 续下降的良好势头2。不过,进一步观察发现,20072008 年间拉美的贫困率只下降了 1.1%, 这种降幅明显小于 20022007 年间 2%的平均值。这表明减贫态势出现逆转迹象,金融危机 的影响开始波及拉美的穷人。与此同时,赤贫率自 2002 年以来保持每年 1.4%的降幅之后, 在 20072008 年间首次出现反弹,微幅上升 0.3%。赤贫率的这种转向,主要是由于 2008 年 全球食品价格上涨造成拉美穷人的

3、基本生活成本上升。 2009 年金融危机对拉美贫困的影响进一步加深, 6 年来拉美的贫困率首次停止下降, 呈 现上升态势。根据拉美经委会最新的报告,2009 年拉美的贫困人口将比去年增加 1.1%,赤 贫人口增加 0.8%(见图一) ,也就是说当前这场金融危机使拉美贫困人口新增 900 万,从而 使拉美贫困人口从 2008 年的 1.8 亿增加到 2009 年的 1.89 亿,约占人口总数的 34.1%;赤贫 人口将从 7100 万增加到 7600 万,占人口总数的 13.7%。这就意味着,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 影响下,已经脱贫的人口中在 2009 年将有 1/4 返贫,人口总数预计达到 410

4、0 万。这些数字 进一步改变了拉美地区贫困下降的趋势, 但即使如此, 贫困率和赤贫率的比例仍然好于预期。 当前的贫困率和赤贫率不仅远远低于 1990 年, 而且从数量来看, 贫困人口比 2002 年减少了 将近 3000 万 (见图二) 。 不过同时需要指出的是, 拉美的风险人口, 即最容易致贫的人口 (人 均收入是贫困线的 1.21.8 倍) ,大幅增加。可以预见,如果 2010 年世界经济仍不见好转的 话,拉美的贫困人口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从而使 2002 年以来的减贫形势发生大幅逆转。 图一:拉美的贫困率和赤贫率(图一:拉美的贫困率和赤贫率(%) 0 20 40 60 80 198019

5、90199920022006200720082009 赤贫率 贫困率 1 为行文方便,本文中的“拉美”均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2 如没有特别说明,本文数据均引自拉美经委会报告 Panorama social de Amrica Latina 2009,ECLAC 图二:拉美的贫困人口和赤贫人口(百万)图二:拉美的贫困人口和赤贫人口(百万) 0 100 200 300 400 19801990199920022006200720082009 赤贫人口 贫困人口 资料来源:Panorama social de Amrica Latina 2009,ECLAC 不过,金融危机给拉美带来了一个意

6、想不到的结果:拉美的通胀率从 2008 年的 8.3%下 降到 2009 年的 4.5%。 通胀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和贸易量的下降导致食品和能 源价格下降。 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这场金融危机对拉美贫困的影响要比当初预想的 要小。 虽然金融危机对拉美贫困的影响相对好于预期, 但必须注意的是, 这种影响在拉美国家 内部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在赤贫人口方面。2008 年的数据表明,拉美的减贫成绩相 对于 2007 年有一定进步,不过较之以前而言这种进步并不明显。巴西、秘鲁和乌拉圭(城 市)三国的贫困率的降幅相对突出,至少下降了 3%,哥斯达黎加和巴拉圭则下降了 2%以 上,而委内瑞

7、拉和巴拿马只下降了 1%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哥伦比亚,该国的贫困率下降最 为显著,降幅达到 4%。在多米尼加和厄瓜多尔,贫困率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拉美只 有墨西哥出现了贫困形势明显恶化的情况。20062008 年间墨西哥的贫困率上升了 3.1%, 这表明 2008 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墨西哥造成了初步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墨西哥对美国的 经济依存度较高,因此感染效应比较明显。在赤贫率方面,巴西、巴拉圭和秘鲁三国成功地 降低了赤贫率,不过降幅不大,只有 1%左右。但即使如此,相对于委内瑞拉、多米尼加、 厄瓜多尔、 墨西哥和巴拿马等国已经是不小的进步这些国家的赤贫率不降反升, 且增幅 普遍在 1.4

8、2.5%之间。哥斯达黎加和乌拉圭两国的赤贫率只是略有增加。赤贫人口增幅最 大的是哥伦比亚,该国的赤贫人口在 20052008 年间增加了 2.7%,相当于每年增加 0.9%。 随着金融危机对拉美贫困的影响不断加深, 拉美国家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第一个目标 19902015 年间将赤贫和饥饿人口减少一半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困难3。根据拉美经委会 的估计,2008 年拉美只完成这一目标的 85%,而 2009 年预计只能完成 78%。 金融危机对农村贫困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农村贫困的影响 尽管总体而言,拉美的贫困形势趋向好转,贫困率和赤贫率均出现大幅下降,但在城乡 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农村的贫困现象

9、不仅比城市普遍而且更为严重。20022008年 拉美的经济增速平稳, 但这种增速并没有反映到农村减贫态势上, 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没有 同步缓解。20022008年,城市贫困率下降28%,农村只有16%,城市赤贫率下降39%,农村 只有22%,以至2008年农村贫困和赤贫率仍然高达52.2%和29.5%,而在城市这一比例只有 27.6%和8.3%。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样影响了农村, 但相对于城市, 这场危机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较小, 3 巴西、智利和秘鲁已经达到了赤贫率控制方面的目标。 这主要是由于拉美多数国家都存在着二元经济。 农村经济在繁荣时期的相对劣势在危机时期 就转化为相对优势, 因为经济

10、增长的停滞对农村穷人的影响可能稍逊于城市居民。 不过金融 危机可能将农村风险人口推向贫困, 因为风险人口对外界的影响更加敏感, 而且这些群体往 往更多依赖劳动收入和城市而且拉美多数国家并没有对农村人口和非正规工人 (特别是 临时工)提供社会保护4。当外部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时,自雇者和家庭雇工(这两类人往 往占农村雇工的50%以上) ,往往最容易陷入贫困或赤贫。不过金融危机可能降低农村的不 平等程度,因为农村相对富裕的人口可能比穷人失去更多,因此可能缩小贫富差距。 金融危机对农村另一方面的影响是,金融危机导致就业减少,从而使人口流动的方向出 现逆转,即就业从城市向农村回流,或者从非农部门转向农业

11、部门就业。这种回流可能降低 金融危机对农村贫困的影响。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农业政策在金融危机期间可以发挥重要的 “安全阀”作用。另外,在不同的拉美国家,金融危机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比如 在墨西哥,占全部人口24%的农村人口受到的影响相对较轻,而在玻利维亚和中美洲国家由 于多数人口依靠侨汇收入过活,因而受侨汇收入减少的冲击较大5。 相对来说,金融危机会限制社会支出,无疑这会依靠农业补贴或公共财政转移的许多贫 困或赤贫家庭带来更大的影响。 因为对于这些家庭来说, 财政补贴是其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智利、巴拿马、巴西和厄瓜多尔,财政转移收入占受益家庭收入增加额的20%,而 在哥斯达黎

12、加、萨尔瓦多、乌拉圭和洪都拉斯,这一比例则高达50%以上。 金融危机对贫富差距的影响金融危机对贫富差距的影响 拉美的收入分配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这种良好态势可能出 现恶化。1990、2002 和 2008 年三个时期的调查表明6,有 17 个拉美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程度在降低,只有 3 个国家略微增加。拉美国家的基尼系数平均下降了 5%,许多国家的降 幅更加明显。阿根廷、委内瑞拉、尼加拉瓜、秘鲁、巴拿马、巴拉圭和玻利维亚至少下降了 8%。同期分配不公加剧的国家只有三个,它们是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和危地马拉。尽管拉 美的收入分配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但有一点仍然无法改变

13、: 拉美仍是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 平的地区之一。贫富差距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贫困的减少。在拉美,推动贫困率和赤贫 率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平均收入的增长,即“增长效应” ,另一个是收入分配方 式的变化,即“分配效应” 。拉美经委会的数据表明,19902008 年贫困率的下降很大程度 上应归功于“增长效应” ,如果以这种贡献量化的话,其贡献率应在 85%左右,剩余的 15% 是由分配效应带来的。巴西、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城市)和巴拿马(城市)等国 的增长效应对减贫的贡献最大, 同时也是贫困家庭中人均工资收入增长最多的国家。 哥伦比 亚是一个例外,虽然该国的人均工资收入增幅明显,但

14、贫困率的降幅相对较小,部分原因是 失业率的上升。 因此可以看出, 无论是增长效应还是分配效应都是拉美国家减贫的主要推动 因素。经济增长乏力就无法创造税收和财富,自然会大大限制公共支出,收入再分配的功能 就无法充分彰显。所以,如果拉美国家无法尽快从当前的金融危机中走出,收入分配不公程 度可能会出现恶化, 甚至引发社会冲突, 从而为拉美国家着力构建的社会凝聚共识带来困难。 当然社会不公的程度不仅要看客观指标,还要考虑人的主观感知。拉美晴雨表公司对拉美 18 国的调查表明,民众普遍认为本国的收入分配会加剧,而存在这一认知的主要理由是, 许多人认为自己缺乏基本的经济和社会保障。 这就要求拉美国家必须抓

15、住机会, 通过这次金 4在农村,只有 23.9%的农业工人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而在城市这一比例是 43.9%。 5 http:/www.rimisp.org/proyectos/seccion_adicional.php?id_proyecto=180&id_sub=442 6调查年份各国不同, 1990 年是指最接近该年份的调查, 2002 年是指最接近 2000-2002 这个时间段的调查, 2008 年是指最接近 20042008 年这个时间段的调查。调查的覆盖地区也有不同。1990 和 2008 年的数据仅 涉及阿根廷的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巴拉圭亚松森都市区,厄瓜多尔、巴拿马、玻

16、利维亚和乌拉圭的城 市地区。2002 年的数据涉及的是阿根廷、厄瓜多尔和乌拉圭的城市地区。拉美的总体指标是各国基尼系数 的简单平均。 融危机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一方面加强对脆弱群体的社会保护, 另一方面扩大社会保障覆盖 面,填补社会差距,增强社会凝聚力。当然依靠公共支出的保护政策还要注意将短期社会救 助和着眼于长期的增强人力资本相结合。 危机影响拉美贫困的传递渠道危机影响拉美贫困的传递渠道 2008 年金融危机给拉美各社会阶层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无疑穷人是最易受到 冲击、也是冲击最大的群体。金融危机对拉美贫困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即就业、侨汇 和社会支出。 就业就业。可以说,经济衰退影响家庭收入最大的渠道是就业市场,因为工作收入通常是家 庭收入的最主要部分。有研究表明,工作收入下降对家庭总收入下降的影响至少在 75%以 上。一旦失业,无疑意味着贫困家庭的主要生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