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国际贸易的回顾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494573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0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十年代国际贸易的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十年代国际贸易的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十年代国际贸易的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十年代国际贸易的回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十年代国际贸易的回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十年代国际贸易的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十年代国际贸易的回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 , 、 、 l 食 件 .1 恤 工 和 , 提 飞 少飞十 年代国际 翼易的回顾 . 廖至柔 . 蒋克林 世界经济经历了7 0 年代漫长的 “滞胀” 阶段后 , 8 0年代初 , 又遭到世界最严重经济危机 的袭击 , 致使国际贸易陷入 1 9 81年的零增长 ( 0 . 8% )和 1982 年的负增长( 一 2%)困境 。 从 1983年起 , 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回升 , 国际贸易也转负为正 。 19 83年贸易量增长为3% , 19 84年猛增至8 . 8% , 1985年又回到3% , 1 9 8 6年为3 。 5% , 1 987年降至3 % , 1 9 88年又升至 8

2、 . 5% , 19 8 9年为7 % 。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 , 8 0年代国 际贸易是经历 了起伏不定 , 曲折发 展的过程 。 一 、 国 际贸易增长较快 8 0年代 , 从总体来看国 际贸易虽是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 , 增长缓慢 , 贸易量年增长率为 4% , 低于7 0年代的 5% 。 但是 , 自1 9 83年后国 际贸易增长较快 , 其表现是 : 从国际贸易 量增长速度看 。 根据关贸总协定统计 , 1 983年一1089年国际贸易量 (指商品贸易言 , 下同) , 年均增长率为6 . 2% , 而 1 9 7 3一1983年只有2 . 4% , 显然前 者高于 后者 。 从国际易

3、贸额 看 。 1 98 5年国际贸易额为150 5 9亿美元 , 195 6 年为 19 926亿美元 , 1957 年为 2490 0亿美元 , 9 8 8年为28 4 00亿美元 , 198 9年达30 90。亿美元 。 国际贸易额的增长可以说是直线上升 。 以 国 际贸易量与世界商品生产 、 世界经济增 长的 比例看 , 前者也是明显快于后两者 。 例如 , 以 1989年和1 9 83年相比 , 国 际贸易量增长4 3% , 而世界商品生产仅增长 26% , 二者的 比例关系 为 1 . 6 : 1 ; 同期与世界经济增长率相比 , 二者的 比例 关系则为2 : 1 。 从上统计数字可

4、以 说明 , 从 1 9 8 3年后国际贸易增长是较快的 。 国 际贸易增长较快的原因是 : 8 0年代 ,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 , 世界经济正 在进行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 , 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世界工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 重不断上升 , 产品生命周 期缩短 , 产品升级换代加快 , 大量新产品不断涌进国际市场 ; 随 着微电子技术和现 代通讯 设备的发展 , 导致了信息国际化 , 加速了国际资金自由流动 , 有利 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 建立生产和 销售体系 , 从而促进了 一世界经 济一体化的发 展 ; 从 3年开始 , 石油价格疲软 , 到 6年吕月跌到每桶

5、 美元以下 , 石油价格大幅度 1 9 8198 1 0 跌落 , 有利经济增长 ; 东京 回合后 , 关税进一步降低和新守则的执行 , 有利国 际贸易的发 展 ; 8 0年代 中期许多国家不 同程度的开放市场和后期设备投资热刺激了对 资本货物的 需求 。 值得强调指出的 , 在国 际贸易增长中 , 制成 品仍然是推动国际发展的主要动力 。 多数制 戍 品出口额年均增长率都超过商品贸易总增长率 , 其中高技术产品尤为突出 , 如办公室和现 代通讯设备出口额年增 长率高达1 4 % , 为商品贸易总增长率的 3 . 8 倍 。 服装贸易 , 由于 西方 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 比较优势的转移 ,

6、 亚洲 “四 小 ” 服装质量和档次的提高 , 以及 中国 、 东盟 出口的猛增 , 使世界服装出口额年均增长率高达n % 。 其他 , 纺织 品 、 资本货物 、 化工 产品 、 有色金属产品等 , 也均高 于商品贸易总增长率 。 因此 , 制成 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从 197 9年的58%上升到19 8 9年的7 0% 。 二 、 贸易严重失衡 , 市场重新组合 , 出现新的贸易格局 (一) 、 国际贸易严重失衡 战后国 际贸易失衡早已存在 , 但是 , 到 了8 0年代发展越来越严 重 , 其表现是 : 首先 , 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 间 。 7 0年代发达国家由于受到经济 “滞胀”

7、 和 石油危 机的影响 , 在 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是趋于下降 。 但是进 入 8 0年代后 , 国际 贸易却朝着有利发达国 家的方向发展 , 发展 中国家 的地位不断恶 化 , 发达 国家在国际 贸易中的比重趋于上升 , 发 展 中国家的地位则急剧 下降 。 如在世界出口结构 中 , 发达 国家从 19 80年的 6 4 %上升到19 8 6年的 7 0% , 而发展中国家则从 1 98 0年的2 8 %下降到1986年的 1 9% 。 其次 , 在发展 中国家之 间情况也不一样 。 除亚洲 “ 四小 ” 和东盟等国 , 由于调整了经济 政策 , 弓!进外资 , 发展外向型经济 , 使得经济发展

8、较快外 , 其余大多数发展中国 家是处境十 分困难 , 是失 去的十年 。 其 中非洲国家情况最槽 , 198 9年其出口和进口比19 80年分别下降了 4 0%和 1 8% 。 同期 , 拉美国家出口仅增长7 . 6% , 进口下降了 5 . 5% ; 石油输出国 出口下降了 59% , 进口下降了2 3% 。 发展中国家贸易恶 化的主要原 因 , 是因为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和制成 品价格 上升形成 的剪刀 差日益扩大 , 贸易保护主义严 重和繁重 的外债所致 。 第三 , 在发达国家之 间贸易失衡加剧 。 其中 : 最突 出的是美国进出 口 贸易失衡 。 从 8 0年代开始 , 美国出口处于

9、相对停滞状态 , 进口急剧扩大 , 造成 贸易逆差越滚越大 。 1980年 逆 差为3 6 2亿美元 , 1984年就突破1 0 00亿美元大关 , 19 8 7 年竟高达 17 37 亿美元 , 198 8年为 1 3 7 3亿美元 , 1 9 8 9年为11 5 0亿美元; 日本 、 联邦德国与美国之间的失衡 。 8 0年代日本成为 世界上头号 贸易顺差国 , 1987年顺差高达80 3 亿美元 , 1 988 、 198 9两 年虽略有减少 , 但为数 不多 。 日本对美国顺差经常保持在5 0 0 亿美元左右 。 西德于1986年出口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 一位 , 19 87年顺差 也高达

10、65 8 亿美元 , 接近日本 ; 日本与欧共体之间的失衡 。 日本对欧共 体的顺 差也达 2 0 0亿美元 。 欧共体对日本 的出口仅及其进口的4 5% 。 日 、 美 、 欧的贸易失衡 , 引起了西方国家间经常的贸易摩擦 , 各种贸易大战大有一触即 发之势 。 (二) 、 西方 国家加强 了政策协调 , 主要出口国 间贸易地 位 发 生变化 , 市场出现新的 格局 。 8 0 年代 中期 , 西方国家为了缓解贸易失衡矛盾 , 加强 了政策协调 , 调 整 了汇率 , 一些顺 左国家同意开 放 市场 , 刺激内需 , 采取 了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 垒措施 , 因而使贸易失衡问题 得到一定程度的

11、缓和 。 以 日本为首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就是一例 。 日本改变了过去一贯奉行的 出口导向政策 , 由出口导向转变为内需导向的双轨制 , 因而使日本198 8年的进口量比19 8 5年 增加了4 0% , 而同期出口只增长 5% 。 亚洲 “四小” , 近两年来进 口增长率也都超过出口增 长率 , 其经济也正向内需导向型转向 。 南朝鲜的平均关税从 1 983 年的 23 . 7%降至1 9 8 9年的 7 。 9% 。 相反 , 美国自1 9 8 6年以来 , 采取了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大幅度的下调 , 刺激了出口 , 使 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价格竞争的绝对优势 。 加之 , 近年来美国企业通

12、过兼并活动 , 更 加合理 、 精简 , 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 出口竞争力加强 。 进口由于货币贬值和加强了贸易保 护主义的结果呈现下降的趋势 , 使贸易逆差有所改善 。 1988年与1987年相比贸易逆差减少了 2 1% ( 195 7年 为1 737亿美元 , 1 9 8 8年为13 73亿美元 ) , 1 989年比1 988年又有下降 , 但仍维持 在 1000亿美元以上 。 欧共体为了重振西欧经济 , 于 1 985年通过了19 9 2年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决议 , 于是引 起了对物资需求的增加 , 加之调整了 汇率 , 加速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 贸易增长幅度也超过 其他地区 。

13、 西方国家间贸易政策的协调 , 主要出口国贸易地位的变化 , 市场的重新组合 , 因而使贸 易格局出现新的变化 。 (三) 、 东欧 、 苏联局势的变化 , 正在改变国际贸易的格局 1 9 89年下半年以来 , 东欧 、 苏联局势巨变 , 东欧 、 苏联经济朝着市场经济转型接轨 , 东西方关系日趋密切 。 两年来双方签署了一系 列经济贸易 协定 , 双方贸易发展很快 。 1986 年经合 组织国家向经互会国家出口较 1 988 年增长 12 . 4% , 这是 1976年以来最高成绩 。 最 近 “巴统” 又作出决定 , 从对苏联 、 东欧限制出口的 11 6 个品种 中减少了3 8种 , 这

14、和对中国 的限制处在同一水平上 。 日本 、 东盟和亚洲 “四令” 等也积极 发 展和苏联 、 东欧的贸易关 系 。 东西方的接近使经互会内部的贸易逐渐下降 , 特别是随着19 9 1年苏联和东欧之间的贸易 使用现汇结算 , 更加速了经互会内部的解体 。 据外电报道 , 经互会成员国已决定于今年6月 2 8日在布达佩斯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后9 0 天宣布解散 。 预计9 0年代东西方的经贸关系将会继续 扩大 。 西方国家为了进一步促使苏联 、 东欧改革而不致倒退 , 正在积极地向他们提供必要的资 金 , 而苏联 、 东欧也正采取了积极利 用外资政策 , 这对急需资金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十分不 利 的

15、 。 事实上现在全世界每年50 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已有1 0 。亿美元流入 东欧 。 苏联 、 东欧劳 力低廉 , 且不乏技术人材 , 目前苏联 、 东欧的合 资企业发展很快 。 预计一些劳动密集型和低 技术密集型的产品 , 西方国家将会从这些地区进口 , 这样必将促使发展中国家与苏联 、 东欧 争夺资金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 总之 , 苏联 、 东欧局势的变化 , 东西方的接近 , 使国际贸易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 三 、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 自7 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进入 “滞胀阶段” 后贸易保护主义普遍兴起 。 进入 8 0年代 , 由于 国际贸易严重失衡 , 特别是主要贸易国家的失

16、衡 , 市场竞争越演越烈 , 政府间的干预作用日 益加强 , 多边贸易体制遭到削弱 , 贸易保护主义有了新的发展 , 其主要表现是 : (一) 、 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 管理贸易逐渐取代自由贸易 战后至8巳年代初 , 在总协定主持下经 过七轮谈判 , 发达 国家的制成 品税率已从战后初期 的40%降至5%左右 , 关税的保护作用 大大降低 。 但是 , 随着关税壁垒作用的降低 , 非关税 壁 垒作用大大增强 , 据世 界银行统计 , 近年来非关税壁 垒已达25 00多种 。 在非关税壁垒 中 , 技术壁垒占有核心地 位 。 发达国家打着维护消费者 、 生产者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旗号 , 颁布了 各种复杂苛刻的安全 、 卫生 和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规定 。 这些技术标准和规定无疑对保护 消 费者 、 生产者和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 的一 面 , 但是 , 无疑它也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重要 手 段 。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造成 的障碍远远 大于关税壁 垒 , 据统计前者为后者的五倍 。 发 展中国家受非关税壁垒之害最大 。 进入8 0年代 , 随着西方国家政府干预作用 的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