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46866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每年高考散文得分率普遍较低,从复习的角度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点来思考有关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题的解答还是有技巧可言的。一 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前提1 树立主题意识把握主题是整体理解文章的前提。一篇文章,主 题是灵魂,其它的 诸如内容、结构、表 现手法等等都是为 主题服务的。由此,产生高考 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原则主题辐射,一切现代文阅读的设题,都是从彰显主题的角度提出问题。散文“形散神

2、不散” ,“神不散 ”就是文章的主题集中明确,而“形散” 又加大了考生把握散文主题的难度。散文的文体特征,使得散文 阅读的高考命题更是强化了主题辐射的原则。因此,拿起一篇散文开始 阅读前就树立主题意识,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主要写法(形),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神)。2 树立整体意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总是与整体联系着,确认某一语言单位所负载的信息,准确地理解它们,离不开对整体的把握。不少试题,往往明确要求“联系全文”加以回答。比如 2006 年江苏卷所选汤世杰的一幅烟雨牛 鹭图,诗意画面的描绘中体现着作家对文明、文化的深沉思考。文章共四段:第一段承题目而来,具体描写烟雨中的老牛。第

3、二段,描写白鹭飞来,有“胆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并把牛背当成了“ 宽敞的步行街 ”。第三段,揣想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面对这幅图的感受。第四段,是全文最值得品味的部分。在 这 里,作者先说“我在想着那个农人。他才是这个场景真正的主角”,再写 “21 世纪,风雨中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伟大。大山下的土地是整个人类的唯一财富” ,进而写“我忘情地凝神,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 终将消失一样”,最后以“少小离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园”比 喻眼前这片“ 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 ,真切地表达了包括“我”在内的 “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对它“永远的牵挂”。

4、 综观全篇,文笔流 畅清新,表现出一种醇厚而迷茫的情感,在平易中具有动人的力量。整体把握了全文的内容要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再看试卷上的考题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就非常明确了。解答散文阅读题,切不可还未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就“ 带着问题”去读,甚至是“带着问题”东寻西找,那样势必断章取义,脱离文章的主题。3树立思路意识“形散”加大了散文的阅读难度,如何在阅读中迅速地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我们的办法是,树立思路意识。山有山脉,文有文脉,文脉就是文章脉络,就是文章思路。叶

5、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叶圣陶先生 强调思路在语 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其实,思路在高考阅读理解中同样也有重要的作用。抓住了文脉就能准确迅速地理解全文。文章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 领起句或总括句。一般地说,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 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

6、出来的。4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 绝非平时的含英咀 华。 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 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 时 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 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 ,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答题区域。例如 2006 年广东卷(选文为冯骥才的夕照透入书房)第 17 题第(1)小题是:“为什么

7、在作者笔下, 傅雷文集好像在骄 傲地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要答好此题 ,一定要回 归原文,在 领会主旨的前提下,根据语境加以理解。比如作者之所以写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地说“ 我可以永存”,解答依据就在下文“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永存?阿房 宫 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而之所以写苏格拉底小雕像“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答 题时应兼顾上下文:上文写“ 一尊苏 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

8、,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 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下文则写“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 。只要准确锁定了答题方位,就会明确此题要点:“我可以永存”,答题时应突出文字能够准确记忆思想和精神,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应突出哲人只能解释昨天,而不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5 其它小技巧(1)阅读的“度” 。许多考生只读一遍就急于做题,甚至是囫囵吞枣读完后凭着印象去做题,这是做阅读题的大忌。 对文章的理解越透彻,答 题的准确率越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是,高考 时间有限,我 们不可能“读百遍”,如

9、何把握“ 读”的“度”?我们认为,只要基本做到下面三点就可以答题了: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内容,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2)阅读的顺序。首先,看一遍全文,不是浏览,而是仔细阅读,从总体上理解文章。第二步是大体浏览一下题目,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一条也是帮助你理解把握全文的最好提示。第三步阅读的任务是“定位 ”,带着题目所给的问题再次阅读文本,给答题的有效区域准确定位,这一步阅读,是以段落 为单位的,而不是逐字逐句的推敲理解。(3)阅读的原则。阅读理解题的设题点比较细小,需要仔细领会和核对。因此,现代文阅读,很多情况下是考我们的精读,尤其是 对某一段某一节的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考

10、查分析综合、鉴赏探究能力, 这也要求必须精读。精 读的原则基本表现在:第一,点面结合,整体把握。既要利用 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 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确深入的理解。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第二,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4)阅读的习惯。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文章的标题、副标题。绝大多数文章的标题及副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第二,注意注释。

11、它或提示写作背景,或揭示主要内容,或表明人物关系,或指明出处、注音释义,作用不一而足。但有时对理解文章、解答问题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关注文中的显性指代语,思考它 们的指代内容。在文章中为了简洁往往用指代语。例如:这样、那 样、这些、那些、既然 这样、总之、它们、此、因此、因为这些、其、其实等等。第四,利用中心句以及 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第五,确定区域,圈点勾画。用精读的方法,逐段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 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二审题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基础1 树

12、立“ 赋分”意识根据试题的分数来合理的分配答题时间,确定答案文字的长度,甚至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 4 分的题一般可分为两条来表述,6 分的题可分为三条来表述,事实上,标准答案也是按照两条或三条来确定答案要点的。赋分的多少常常也暗示了试题的难易度,对于小分值的试题,考生的思考应该简洁。2 树立“ 提示”意识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写出正确答题,常常煞费苦心,在题干中安排提示性的语言,指 导考生准确答题。 这些提示性的语言分“明示”和“暗示”两种。“ 明示” 如“联系全文”“在第三段” 等明确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题区域。又如,2000 年高考长城第 21 题:“这篇

13、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道试题的题干中有两个信息十分重要:“历史上的 长城” 、“长 城的现实” ,根据 这两个信息我们思考文章从那里到那里是写“历史上的 长城” ,从那里到那里是写“长城的 现实” 。“定位” 准确是答题准确的前提。“ 暗示”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读懂暗示是取胜的一大法宝。如 2003 年高考第 21 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 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如果考生忽视了“ 这样写”3 个字,答 题势必陷入盲目。考生首先应

14、该思考的问题是:“这样写”是怎样写?“这样写” 是怎样写呢?题干中“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 潮流 ,并 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这段文字暗示你“ 这样写”就是举例。如果知道 “这样写”的实质 就是“ 举例”,那么,写出“举例” 的“作用和好 处”就容易多了。题干中第二个重要的暗示是“ 请你 结合乡土情结” ,这句话暗示了答题方向,“乡土情结”是这篇散文中心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乡土情结”是在暗示你结合本文的主题来答题。本文的主题又是什么呢?题干中第三个重要的暗示是“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不能狭隘的把本文的“ 乡

15、土情结”理解 为“ 爱家乡”,而是要升 华到“ 爱祖国”的高度。特别提示:“这样写” 的考法几乎每年都出现,大家务必小心。3 树立“意图”意识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的命题意图。 审题中明确了命题意图,就猜中了命 题人想考我们什么,就能准确答题,避免了答非所 问。例如,2000 年高考长城第 23 题:最后一段写道:“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题干中的关键暗示有三处:“最后

16、一段”“联系全文”“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联系全文来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的意思,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一个词语:“ 卒章显志”。原来,命题人是想让考生通过对这一句的理解来体会本文的主题,于是可知,本题的答题方向无疑是本文的主题。又如:2006 年浙江卷 19 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 一句的含 义,完成下面的 题目。(1)四个动作分别指:。(2)“秘密”是指:。( 3)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从 题干中可知:本 题是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第 2 问“秘密”是指?则明了命题者是欲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关键词语的理解,题干中“结合全文,理解 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 一句的“结 合全文,理解” 则进一步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就是要结合全文的主旨谈作者使用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根据题目的内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题应关注此句话所在的段落并紧扣全文主旨来理解,这样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