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资料:高中历史阶段特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46042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203 大小:95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备资料:高中历史阶段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203页
高考必备资料:高中历史阶段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203页
高考必备资料:高中历史阶段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203页
高考必备资料:高中历史阶段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203页
高考必备资料:高中历史阶段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2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必备资料: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备资料:高中历史阶段特征(2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历史各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中国一、时间:从距今 170 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二、本期历史的分期:本期中国历史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三个阶段。1、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由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组成。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到奴隶社会诞生之间这段历史则被称为历史传说时期。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看,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2、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奴隶社会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即:(1)奴隶制的创立(奴隶社会的开始)时期夏朝,统治时间为前 21 世纪到前

2、 16 世纪中期。公元前 21 世纪,大禹传子,夏朝建立,我国进入奴隶社会。从“禅让”到“世袭”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奴隶制发展时期商朝,时间为前 16 世纪中期至前 11 世纪中期。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奴隶制经济和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商朝高度的奴隶制文明,在世界历史上有重要地位。(3)奴隶制的强盛时期西周。统治时间为前 11 世纪中期至前 771 年犬戎破镐京,都城在镐京(今西安)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的统治者实行井田制和分封制,巩固了奴隶主的统治,扩展了奴隶制的国

3、家和疆域。(4)奴隶制的瓦解时期春秋,时间为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前 476 年。春秋时期的主要历史特点是诸侯争霸。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476 年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东周王室衰微,大田诸侯争霸。“春秋无义战” ,争霸战争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学生的灾难和痛苦。这时,以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开始瓦解,我国奴2隶社会走向崩溃。4、封建制的形成时期战国:从公元前 475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王瀛政统一中国。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一方面战国七雄为统一全国而继续

4、征战不断,另一方面地主阶级展开强大的变法运动,以改良的办法在中国确立起了封建的政治制度。5、先秦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促进了文化的进步,奴隶、农民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早期文明。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在天文历法、文字、思想、医学、青铜器制造、文学、建筑、军事、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三、教材中提到的主要名词1、奴隶社会:(1)人物:禹、启、桀;汤、盘庚、纣;周文王、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周平王,商高;春秋五霸、管仲,老子、孔子,孙武。(2)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井田制,土地私有制;人祭,人殉。(3)农作物:黍、稷、麦、稻、桑、麻。(4)生产工具

5、:耒耜、石刀、蚌镰,青铜器,铁器、牛耕。(5)重大事件:炮烙之刑,武王伐纣(或称牧野之战、阵前倒戈) ,国人暴动,犬戎破镐京;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战争。(6)文化:殷墟和甲骨文、夏历、日食、月食,商文化的世界地位;勾股定理之“勾三股四玄五” ;老子和道德经及道家学派,孔子和儒家学派、 诗 、 书 、 春秋及私学,孙武与孙子兵法 ,鲁国的天文学家与日食、冬至、夏至和哈雷慧星, 诗经 ,九九乘法表。(7)历史传说的信史:在没有文字可考以前的历史都属于历史传说阶段。所以对于历史传说阶段,如原始社会和夏朝时期的历史学习和研究,就主要依据历史传说和考古发现。特别是注重利用考古资料来说明问题。1

6、9 世纪末,人们在殷墟发现了大批甲骨文,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西周时,公元前841 年爆发了“国人暴动” ,历史上有确切记载,所以,公元前 841 年(即西周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3、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事件:战国七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3(2)生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都江堰、郑国渠;手工业,冶铁也和木炭、皮囊、宛、邯郸,煮盐业和池盐、石盐,丝织业,麻纺织业,漆器制造业;中原市场,封建城市。(3)文化: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墨子和墨家,儒家和孟子、荀子,道家和庄子,法家和韩非子,军事家和孙膑;甘石星经 ,二十四节气;分科

7、治病,扁鹊和四诊法, 内经 ;建筑技术和鲁班;屈原和楚辞、 离骚 ;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湖北随州编钟。四、先秦历史的主要特点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金(铜)石并用时代、再到铁器和牛耕时代的进步历程。2、生产活动日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生产关系不断变化,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氏族公社、传说时期几个阶段)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漫长历程,是中国古代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4、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天文历法、文字、医学、建筑、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成就突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奠定了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

8、瓦解和封建的确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方面的发展上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6、先秦历史的发展过程明显的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史观的原理。7、井田制的兴废成为奴隶制和奴隶社会兴衰的纽带和标志。第二章 封建制巩固时期的中国一、时间:从公元前 221 秦朝的开始到 220 年东汉灭亡。二、本期历史的分期:本期历史按中国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一般分为:1、秦朝:从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前 206 年刘邦入关,秦王子樱投降。都城在咸阳(含咸阳)

9、 。2、楚汉战争时期,从公元前 206 年刘邦灭秦到公元前 202 元刘邦建立西汉。3、西汉;从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汉到公元 8 年外戚王莽篡汉自立。都城在长安(今西安)。44、新朝:(略)6、东汉:(略)三、教材中提到的重要名词1、皇帝:秦始皇、秦二世;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2、文臣武将:淳于越、李斯、蒙恬;董仲舒、卫青、霍去病、张骞;窦宪、窦固、班超、甘英。3、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项羽、刘邦;4、政治:秦的统一、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巩固边防)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休养生息、编户制度、王国问题、 “推恩令” 、 “罢黜百家

10、,独尊儒术” 、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大秦使者来华。5、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6、战争和战役:秦国统一战争、蒙恬北击匈奴、征服越族、反击匈奴战;东汉与北匈奴之战。7、重大工程:长城、灵渠;8、世界国家:安息、大秦、朝鲜、日本。9、少数民族:匈奴、越族、西域各族(大月氏、鄯善)西南夷。10、文化:造纸术、蔡伦, 周髀算经 、 九章算术 ,张衡、地动仪,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华佗、 “麻沸散” 、五禽戏;太学、五经,佛教、道教,王充、 论衡 ,司马迁、 史记 ,班固、 汉书 ,汉赋、乐府诗,马王堆汉墓帛画、秦始皇陵兵马俑,蹴鞠、角抵、击剑、秋千;秦汉文

11、化的世界地位。四、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以及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的基础。1、政治上:第一,封建国家由战国分争走向统一,并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一,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国家统一的基础。第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巩固发展起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5制逐渐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巩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内部主张继续推行井田制和主张实行郡县制的两大势力进行了反复的争论和数次的斗争。第三,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由崇尚法家思想演变到推崇儒家

12、学说,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第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第五,地主阶级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具体问题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政策调整。第六,奴隶制的残余势力还大量存在,表明社会制度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发展过程。第七,先后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其斗争方式和策略以及他们的反抗精神大都为以后历代农民阶级所继承和进一步发展。第八,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弊端开始暴露,导致封建王朝和封建国家灭亡的主要因素在这一时期已大都出现。第九,地主阶级内部开始分化,形成特权阶层。第十,对外交往初步发展起来。第十一,统一的多民族国

13、家形成与初步发展。2、经济上: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劳动人民的劳动,这一时期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并呈现出以下时代特色。第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和巩固。第二,各种经济制度由参差不齐实现了全国统一。第三,在经济思想上确立了“重农抑商” ,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观念。第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第五,确立了中唐以前的以人丁为主的封建赋税制度。第六,封建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第七,在统治者提倡“重农抑商”的同时,类似于 1618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出现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第八,黄河流域,尤其中西部地区是封建经济的重心。西北畜牧业

14、经济区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实现了交融。3、民族关系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时战时和(但和平交往是主流) ,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民族关6系也发展了起来。第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第二,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处理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和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即:(1)用战争解除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 (2)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派人出使少数民族聚居地,安抚各少数民族人民及其首领。 (4)与少数民族联姻的方法,即和亲政政策。

15、(5)支持和鼓励各族人民之间的民间交流和民间贸易。 (6)强迫和鼓励各民族杂居相处,和平发展共同提高和发展。第三,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以防为主的政策策略。第四,边疆地区得到有效的管理。第五,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扩展,边疆地区得到初步开发。第六,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4、对外关系上:强盛的秦汉与亚洲各国人民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秦汉时期我国与欧洲的关系也开始发展起来。第一,我国同朝鲜、日本的外交关系发展起来。第二,我国同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发展起来。第三,秦汉文明对世界文化影响十分深远。第四,对外交往的范围相对于后世较

16、窄。第五,陆路交通是对外交往的主要途径。5、科技文化上:战国秦汉时期,随着社会变革的发生,新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发展,国家和文字的统一及经济的繁荣和各族联系的加强,科技文化也较为发达,且内容广泛。第一,科学技术上确立了在世界的领先地位。第二,实现了文字统一,政府主持下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学校教育系统建立起来。文字的统一和教育的发达,提高了我国古代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的条件之一。第三,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逐渐走向了儒家“大一统” 。第四,宗教和哲学界表现活跃。第五,我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史学确立起来。第六,文学、艺术成就高超,体育活动丰富多彩。7第七,统一性和多样化实现了有机的结合。第八,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第九,文化成就气势辉煌。第三章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的中国一、时间:从 220 年曹丕代汉到 589 年隋朝统一全国二、本期历史分期:1、三国:(略) 2、西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