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经典--《论语》导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45995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经典--《论语》导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感受经典--《论语》导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感受经典--《论语》导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感受经典--《论语》导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感受经典--《论语》导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受经典--《论语》导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经典--《论语》导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 受 经 典论语导读教学设想: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的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并且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然而对于现今的学生来说,这些经典却只是历史书上记载的一个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所以带领学生重拾经典,从经典中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次导读课就是从这个理念出发,由老师从论语中选择有关立德修身和理想治学方面的篇目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集体讨论,希望通过朗读、理解、联系现实等各个步骤立体的展示论语的独特魅力。教

2、学目标:1、通过诵读加强对论语的语言感知2、加深对论语内容的了解3、探讨论语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疏通这十则论语中的生僻字词2、带领学生明确十则论语的意思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这十则论语出发联系自身进行反思2、讨论并明确论语的现实意义教学步骤:一、 导入教师配乐朗读史记孔子世家中最后一段太史公对于孔子的评论。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適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这段

3、文字是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司马迁仅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寥寥八个字就突出了孔子在我过历史上的地位之高。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这部语录体的主走中,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感受“传十馀世,学者宗之”的孔子魅力吧!二、教学目标展示1、通过诵读加强对论语的语言感知2、加深对论语内容的了解3、探讨论语的现实意义三、 论语内容介绍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但是主要可分为做人和做学问两个方面。其中做人就是指教人如何立德修身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而做学问就是指理想治学。多媒体展示:做人 立德修身 做学问立德修

4、身理想治学四、诵读1)介绍诵读要求意读准字音意把握语速、语调注意语句的停顿2)教师带读十则论语多媒体展示:立德修身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理想治学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

5、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学如不及,尤恐失之。3)学生齐读,共同感受五、释义1)学生自由讨论,并分组负责讲解其中的几则。2)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明确。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入、出:入是指进到父亲的住处,或说在家。出是与“入” 相对应,指外出拜师学习。弟:通“悌”。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谨:寡言少语。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有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

6、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富:指升官发财。 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执鞭之士:指地位很低下的职业。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做事。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孙:同“逊”,恭顺。不孙:意为越礼。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译文:孔子说

7、:“奢侈了就会越礼,俭节了就显得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乐:乐于学。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人名,姓仲名由,字子路。 女:同“汝” ,你。译文:孔子说:“由,我教导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

8、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 说:同“悦”。 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 ”孔子说: “能力不够是走到半途(力量用尽不得已)才放弃而停止,但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定了界限不想前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篑(音 ku):土筐。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

9、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土成山,虽然只倒了一筐,这时继续(堆土)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坚持前进的。 ”子曰:学如不及,尤恐失之。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象追赶什么而追不上那样, (追上了)还会担心再丢失它。 ”六、合作讨论1、以上十则论语哪一则对你的触动最大?说说你的感受。 (由学生自由讨论,可分为做人和做学问两个部分来谈)2、 论语在现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1)学生自由讨论并派代表来谈2)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明确做人方面(立德修身) 唤起道德追求,提高道德境界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流行,处处向“钱”看,很多人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不惜出卖朋友,泯灭良心,更有甚者欺诈哄骗,贪赃枉法,赌博贩毒等是无恶不作。而论语正

10、是一部挽救社会道德的著作,它的思想深入浅出,覆盖面广,全书以“仁”为基础,包含了孝悌、交友、守仁等, “仁”即爱人,本书把“仁”看做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和人生理想。 促进人际关系协调论语中所提倡的勤奋、诚实、节俭,相辅相助的伦理观念,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礼仪廉耻、慎独、以礼待人等都是现代社会为人处事中所应重视和遵循的法则。做学问方面(理想治学) 端正学习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学习要踏踏实实,默默记住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要知难而进,专心致志,如“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就强调学

11、习要坚持;第四,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明确学习目的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高官厚禄,而是在于“学以致用” ,如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由此可见,读书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实践,学习需要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 广博学习内容孔子主张学习内容要博、要广,不能够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 。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

12、 “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 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 “如切如磋

13、,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七、作业写一篇论语的读后感,要求针对论语中你最感兴趣的一则或某几则联系自身来谈,字数不少于 800 字。教学反思:要想达到让学生重拾经典的目标,一节导读课的力量确实有限,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毕竟迈出了第一步,让学生明白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实厚重。 论语只是中华若干经典之一,希望通过这个机会,学生们能够坚定学习经典的兴趣和信心。没有文化根基的人很难称之为第一流的人才,而现代教育却使新一代“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理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利,荒于道理” 。因此,读经教育除了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之外,更重在使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题组讨论稿唐老师:1、 课堂重点要突出2、 贴经部分可以删除,课堂过程略显烦琐3、 落实字词的意思吴老师:1、 增加对孔子及论语地位的认识2、 课堂程序需再做调整3、 如果还是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最好把比分进行展示汪老师:1、 课堂重点需要突出2、 竞赛的形式冲淡了论语的温暖之感黄老师:1、 课堂节奏比较匆忙,明确导读课的特点2、 增加朗读指导,注意明确生僻字词3、 借鉴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导读课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