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认识区域 鲁教版必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7444391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认识区域 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认识区域 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认识区域 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认识区域 鲁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认识区域 鲁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认识区域 鲁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认识区域 鲁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一) 认识区域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2下列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解析:1.C2.A第1题,干湿地区划分依据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第2题,这四大区域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3以下关于区域的类型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的类型只有两类,分别为均质区和功能区B高原区和平原区应该属于均质区,是根

2、据地势的高低划分的C水田农业区是均质区,是根据自然要素进行划分的D功能区是由其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解析:选D区域的类型有多种,一般分均质区和功能区;高原区和平原区是根据地形来划分的;水田农业区是按照人文要素来划分的。4下列区域中,描写的区域特点最具体、最详细的是( )A东部沿海经济地带B长江三角洲地区C长江沿岸经济地带 D苏州工业园区解析:选D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就越具体、详细。各选项中,苏州工业园区是小尺度空间,其区域特点描述得最具体、详细。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

3、乙两个不同区域,回答56题。5若甲、乙两区域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 B劳动力C信息 D观念6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矿产品 B粮食C工业制成品 D技术解析:5.B6.A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主要是劳动力;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的主要是自然资源。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优势不明显C区域内部具有显著的差异性D区域间差异较大8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

4、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解析:7.D8.D第7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均质区。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的差异较大。第8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发育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淋溶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青藏高原地区

5、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独具特色。据此完成910题。9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谷农业小麦、青稞 B坝子农业小麦、青稞C灌溉农业小麦、棉花D绿洲农业青稞、棉花10青藏高原地区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特殊的地理环境,体现了区域的特征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联系性解析:9.A10.A第9题,河谷地区地势低、气温高,青藏高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农作物主要是青稞和小麦。第10题,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特征。一、选择题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12题。1该流域新垦区( )A区域的界线

6、与行政边界一致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2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面状与点状 B线状与岛状C点状与岛状 D点状与面状解析:1.C2.D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第2题,图中显示,行政中心为点状结构,而阴影区表现的新垦区特征为面状分布。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回答35题。3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湖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4该区域畜牧业以耐寒畜种为主,这反映的区

7、域特征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联系性5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时,有人有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铲土的痕迹仍然保留着。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B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C生态系统不易破坏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极差解析: 3.C4.A5.D第3题,湖水水位下降与利用湖水(咸水)灌溉无关;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湖底上升、湖面升高;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会导致湖面下降,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大量截流注入湖泊的淡水灌溉而导致的。第4题,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发展耐寒畜种,反映了区域的整体性特征。第5题,铲过一锹土,几十年后仍没有恢复,说明

8、该地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自我恢复能力极差。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67题。6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7有关题干所述四个区域的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D“银色中国”与“绿

9、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解析:6.A7.C图中四个区域大致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对应的“四色中国”及成因大致是:因干旱多沙漠而呈金色,因高寒而多冰雪呈银白色,降水多、气温高而森林和农作物四季常绿而呈绿色,因有风力作用形成黄土广布而呈黄色。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8有关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东北地区因降水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华北暖温带区因大于10 积温超过了3 200 ,全区均可发展一年两熟的农业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和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故它们均可发展水田农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因距海较近,降水相对较多,

10、故可适量发展旱作农业青藏高寒区只能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农业,高山带则因气候恶劣不可发展任何形式的农业A BC D解析:选B东北地区农业的一年一熟制是因热量条件不够;华北地区的农业熟制北部为两年三熟,南部为一年两熟;青藏高寒区有较明显的垂直地带性,高山地带可发展高山畜牧业。二、综合题9读下表,回答问题。某地各项项目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104hm2近三年平均降水量/mm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当年水旱灾害次数粮食总产量/108 t1995年303.33850232012013年54.47680301230.875(1)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把以下的三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暴雨增多进一步毁林开荒洪水灾害增多(2)结合上表和框图,解释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的原因。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的整体性原理的相关知识。植被破坏再加上暴雨增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单产下降,进一步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洪水灾害增多,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答案:(1)(2)由于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单产减少,因此粮食总产量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