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7431885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从提高思想认识;顺应社会养老模式变化趋势,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吸引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市场和从业人员的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对如何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老年化社会进程正在加快,由此带来带来的一系列 _和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应对和解决,是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道新的课题,因此,努力探索,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一、提高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是推

2、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 1.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自从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我们党 _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各项事业都快速发展,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处在向更广、更高、更深入的方向调整之中。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我们要努力奋斗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更为全面、具体、明确。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尤其是近年来,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初步落实,使全体人民“老有所养”正在

3、逐渐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正是顺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虽然针对的仅仅是“老有所养”的问题,但对于进一步实现全面建设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非凡。 2.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能够直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首先,各类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能够直接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按照 _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xxxx年)提出的建设目标,增加日间照料和机构养老床位340余万张,实现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仅此一项就需要数千亿元的投资。其次,随着

4、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人口的增长,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料护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正在催生一个巨大的老年消费市场。“据推算,xx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以养老服务为核心的老龄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其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就业的作用不可小觑。 3.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是积极应对老年化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根据人口普查,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进入老年化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剧,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1.85亿,并呈高龄化趋势。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作

5、为独生子女政策的效应,已经 _显现。据统计,我国城乡空巢家庭已达50%,部分大中城市达70%。一对年青夫妇供养四个老人一个小孩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已成为城市绝大多数家庭结构的常态。我国长期以来,建筑在子女成群基础上的家庭养老这一传统的养老模式,因丧失了多子女的前提条件,而无法维系。尤其是高龄化、空巢化、病残化已日益成为家庭养老的难题。家庭的稳定和安宁与否,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近年出现的年青人因不堪病残老人拖累,而助老人“自杀”的案例,尽管只是个案,但其间透露出的信息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严重滞后,无法适应社会老年化发展趋势的需要。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成

6、为应对老年化社会,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二、顺应社会养老模式变化,制定相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1.要依据当前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变化的趋势,做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的养老模式十分单一,除了个别特殊群体(孤寡老人和伤残军人),由政府奉养,实行机构养老外,绝大部分老人都是采用居家家庭养老(由子女奉养照料)模式。随着独生子女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居家家庭养老模式在一些 庭中渐难以为继,由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机构养老模式渐渐兴起。但由于我国传统的文化、生活观念的影响,以及经济和养老机构等方面原因,许多老人不愿或无法采用机构养老的模式

7、。于是,由社区为老人提供一些必要服务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并受多数老人欢迎。居家家庭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模式逐渐形成。针对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变化趋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必须顺势而为,将规划的重点放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构建以社区老人服务中心为核心,相应住宅区老人服务站为网点,涉及老人日常生活(采买、做饭、洗衣)、医疗保健、家居清洁、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内容的服务体系。 2.要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作为社会建设的子系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规划自然也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8、总体规划相衔接、相协调,而不是另起炉灶,独立行事。因此,要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要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当地城镇化发展、社区建设方面的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城镇化建设和社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进行整体规划。同时,规划还要突出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结合,既优先考虑满足当前社会急切需求的社会养老服务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着眼于长远,突出规划的前瞻性。为此,相关部门要深入实际调研,了解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服务需求和消费水平,根据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分出轻重缓急,制定出相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合理、切合实际。

9、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吸引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保证 1.政府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随着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变化,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将进入一个急剧增长的态势,而当前各县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普遍处在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各级政府应按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目标,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并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内容,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保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逐步得以实现。 2.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对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企业和个人的扶持力度 政府在加大财政

10、投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通过税收减免、土地出让、人员培训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投入社会养老服务行业。对进驻社区老人服务中心,提供社区所需的养老服务项目的企业和个人,政府或低租金提供营业场所。对住宅房地产开发中,为住宅区提供养老服务站场所的开发商,给予相应的优惠鼓励政策。以此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四、在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同时,强化对社会养老服务企业和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市场竞争是保证市场主体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提供优良产品和优质服务的根本途径,社会养老服务作为新兴服务业,也必须走市场化发

11、展道路。要充分鼓励社会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通过市场竞争,发展壮大自己,为老人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社会养老服务又与普通的服务业不同,其社会效益占据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同时,必须强化对社会养老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才能保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1.通过制定养老服务项目的行业标准来强化对养老服务企业的管理 各地应从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出发,结合当地的生活和消费水准,由民政、物价、社区组织等相关部门,会同老人协会(消费者代表)和相关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并制定出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项目的服务和收费标准,实现所有服务项目的明码标价。这样既便于市

12、场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又能让老人们明明白白、踏踏实实地享受实实在在的服务。可以仿照酒店服务管理的办法,对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根据其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能力、服务水准,给予考核定级。每年或每两年定期考核一次,确定企业是晋级还是降级。对 社会满意度高的企业给予晋级,并优先享受政府提供的相关优惠政策。对服务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企业给予降级,并下调其收费标准,以此促进企业提高服务水平。 2.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作为对社会养老服务企业考核晋级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企业制定从业人员相关的行为规范,并严格按照行为规范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首先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培训,强化从业人员对老人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其次,要重点进行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尤其对从事失能老人护理工作的从业人员,不仅要进行专业培训,还应对其进行考核认证,做到持证上岗。通过在老人服务中心设立服务投诉电话或监督台,约束从业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