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考试试题2003政治经济学试题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425011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9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理工大学考试试题2003政治经济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理工大学考试试题2003政治经济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理工大学考试试题2003政治经济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理工大学考试试题2003政治经济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理工大学考试试题2003政治经济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理工大学考试试题2003政治经济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理工大学考试试题2003政治经济学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北京理工大学 2003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 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理工大学 2003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 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453 科目分号:0910 科目名称:政治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40 分) 1.资本有机构成。 2.级差地租 3.固定资本。 4.超额剩余价值。 5.机会成本。 6.二元结构。 7.公开市场业务。 8.法人治理结构。 二、简述题(每题 10 分,共 80 分) 1.论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2.论产业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 3.简述商品的价值量决定及其变动规律。 4.简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途径。 5.论政企分开的意义。

2、 6.股份制的优点。 7.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8.应用经济学原理论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三、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述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2.我国目前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哪些措施?你认为应当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入学考试试题答案 科目代码:453 科目分号:0910 科目名称:政治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40 分) 1.资本有机构成: 入学考试试题答案 科目代码:453 科目分号:0910 科目名称:政治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40 分) 1.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

3、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 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资本在物质形态方面的构成, 即构成资本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这 些生产资料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 在生产过程中, 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 力两部分构成,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 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看, 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两部分组成, 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 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 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2.级

4、差地租: 2.级差地租: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气候、雨量、光照、地理位置等的不同,或在同样 面积的土地上不断投入同样多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不同产量或收益而产生的地租。 级差地租 是由于决定产品价格的劣等地的被使用与优等地之间产生的差额。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 地的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 源泉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 创造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 即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 2 。 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由于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I 和级差地租 的

5、区别,在客观上是由于对土地的两种不同的投资方法所引起的。级差地租 I,是以不同 地块的肥力和位置的差别为条件;而级差地租,除了这种差别外,还以同一地块上连续投 资的生产率的差别为条件。与级差地租 I 不同,由追加投资带来的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 并不立即全部转化为租金流人土地所有者手中。 3.固定资本:3.固定资本: 从资本周转的角度考察资本构成, 可以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不同周转 方式,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和厂房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 程中始终保持原来的形态,并不进行流通,仿佛被“固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生 产过程才进行物质更新。

6、它的价值是依据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 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又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其余尚未转移的价值部分,则仍然固定在 原来的物质形态内, 并在生产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 正是由于投在劳动资料上的资本在价值 周转方式上具有这种特殊性质,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固定资本。 固定资本的磨损有两种,一种叫有形磨损,也就是物质磨损,另一种叫无形磨损,也就 是精神磨损。 固定资本在物质形式上进行替换,在价值形式上进行补偿,这就是固定资本更新。固定 资本更新必须设立折旧基金。 所谓折旧基金就是按照固定资本磨损程度而逐年提取的货币准 备金。折旧基金等于固定资本的价值除以它平均使用的年限。 4.超

7、额剩余价值:4.超额剩余价值:指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 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 所以, 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 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 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5.机会成本: 5.机会成本:指由于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的收益。又称择机代价或替换成本。 它反映不选择最佳方案或机会的“成本”。 或者说是因选择某一经营项目所牺牲的另一机会 可获得

8、的利益。例如:在生产要素供应有限,要生产一种产品,就不能生产另一产品的情况 下,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指放弃另一产品的收益。又如:某人决定开设一家小型 杂货店,开店需要投资购买商品和经营设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经营。对该人来说, 开店的机会成本是, 他开店所需投资用于储蓄可得到利息 (或把所需投资用于其他用途可得 到的收益) ,加上他不开店而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工资。生产(经营)能力已经充分利用 或接近充分利用的时候,或者当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供应不足的时候,机会成本对正确决 策有一定意义。 6.二元结构: 6.二元结构: 二元经济是西方发展经济学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时所揭示的

9、一个 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包括“现代的”与“传统的”两个部门。现代部门依 靠自身的高额利润和资本积累, 从传统部门获得廉价劳动力而不断发展, 并且不断通过对传 统部门的影响, 促使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化; 发展中国家经济则通过现代部门比传统部门 有较大增长而不断发展。 1954 年刘易斯发表了一篇题为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刻画了后起国 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成负数,劳动 者在最低工资水平上提供劳动, 因而存在无限劳动供给。 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比农业部门工资 稍高,并假定这一工资水平不变。由于两部门工资差异,诱使农业剩余人口向城

10、市工业部门 转移。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资本家利润即剩余的使用,当资本家进行投资,现代工业部门的资 本量就增加了,从农业部门吸收的剩余劳动就更多了。当剩余劳动力消失,劳动的边际生产 3 率也提高了,与工业达到一致,这时经济中的二元结构也消失了。刘易斯模型包含了以下两 种含义: (1)认为现代城市部门的资本积累能带来固定比例的劳动力就业的增长,意味着不 存在劳动力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资本积累越快,创造的就业机会增长也越; (2)认为农业只 是工业化中的一个消极部门, 忽视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忽视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 关联。这两点大大地削弱了该模型的现实意义并且也是后人对其批判的主要依据。 7.公

11、开市场业务: 7.公开市场业务:指在公开市场上中央银行卖出或买进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 一般原则是,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 致利息率上升,从而促使投资减少,最终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当然,卖出政府债券 的结果,同时也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并由此引起利息率上升,这同样可以使投资减少,达 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当经济处于增长速度过慢、投资锐减的不景气状态时,中央银行 又可通过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大,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 刺激投资增加,使总需求扩大。中央银行在买进政府债券的同时,将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利 息率下跌,这也

12、可促使投资增多,同样可以达到刺激总需求扩大的目的。 8.法人治理结构:8.法人治理结构:指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为保证其正常运行,而以股权为 基础建立起来的内部组织系统及彼此相互关系的运作体系。 按照公司法理, 公司治理结构主 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股东大会,股东依其职权在的股东大会中表达自己的意愿。第二 层分为董事会,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结构,是股东大会议决事项的执行结构,它代表股东 对公司的日常事务进行决策和管理。 第三层次是监事会, 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结构代表股 东对董事会的行为进行监督, 以保证股东意志的贯彻实施。 三层结构级彼此都具有各自的内 部组织系统,加上彼此之间的相互

13、制约关系便构成统一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二、简述题(每题 10 分,共 80 分) 二、简述题(每题 10 分,共 80 分) 1. 阐述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辨证关系,并谈谈该原理的现实意义。阐述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辨证关系,并谈谈该原理的现实意义。 答:答:辩证关系如下: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生产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 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 交换和

14、消费的社会性质。 生产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 有制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从而决定着 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生产决定着分配、 交换和消费的对象, 分配、 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只是生产过程的结果。 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是由生 产的发展水平和生产结构决定的。 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方式。 (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分配方式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交换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消费影响到劳动力的再生产、 产品的实现和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生产必须以社会

15、消费需求及其变化为基础。 现实意义如下: (1)社会生产四个环节中生产的决定性主导作用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中要重视生产,把生产放在第一位。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发展是硬道理” ,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过程中要深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树立新发展观, 实施可持续发展。 4 (2)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原理要求我们在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 要协调好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协 调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要逐步完善市场交换竞争机制,规范市场交换秩序。所有这些都 要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为目的。 (3)社会生产总过

16、程四环节关系原理还要求我们要反对和抵制一些有损长远利益的法 如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以及生产有损消费者利益的产品, 还有 以牺牲经济结构合理化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片面发展以至于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4)这些原理也说明了一国经济的协调、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一定要加强政府的宏观 调控,仅仅靠市场来调节是不行的,市场调节有其弊端,要把市场的调节和政府的干预有机 的结合起来。政府实施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要依据经济形势来确定。 2.论产业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 答: 2.论产业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 答: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顺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其 公式是: GWPW /G/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的统一。要 实现三个循环的统一,必须具备以下两个互相联系的必要条件: 第一,它的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并存。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