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47424731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改革开放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改革开放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改革开放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改革开放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 文精选【篇一】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 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 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 GD布勺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 剧加大。20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1。随着我国社会 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 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 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 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2、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虽,既可以影响经济 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乂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 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 功能,乂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 “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 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 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 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 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 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与进步。然而,农 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二、调研对象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 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 教育的现状三、调研目的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 的原因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 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4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 于资料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 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 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 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 诸多问题。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 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 教育阶段农村在校

5、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 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70嘻,农村在校生约亿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 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 比例始终低于 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 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 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 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 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 20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 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

6、政只负担了 2% 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 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 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 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 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 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 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

7、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和%虽然20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 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 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 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 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 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师资力虽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虽堪忧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 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虽。调查发现,农村教 师队伍的现状不尽

8、如人意。1、师资力虽匮乏,农村师资“缺血”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 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 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 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 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虽不足, 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 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 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 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 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 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虽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 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

9、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 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 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 的师资。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乂遭流失之痛, 农村师资严重“缺血”。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 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 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 率为%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 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

10、满足义务教 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未考 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 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 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 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 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虽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 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 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 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

11、缩。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 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 之实,老白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 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 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 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 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 “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 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乂不好的孩子,受家庭 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

12、学都没有毕 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 的机会。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 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教育现状据20XX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 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 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虽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 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

13、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 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 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 龄偏大,业 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营胜小学全貌面临的主要问题1、教师队伍数虽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 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 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虽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 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

14、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 一是校长结构欠 合理,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乂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 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管理的 力度不够。3、 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 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

15、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 等。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I可题的对策思考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 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 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 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 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 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经费方面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 政保障机制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 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 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 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 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 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 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 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 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精选【篇二】六盘水市智力支乡小分队1、前言:调查背景:陇脚乡月亮河村、补雨村分别是省、市级新农村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