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浙江杭州市高三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7414959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浙江杭州市高三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浙江杭州市高三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浙江杭州市高三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浙江杭州市高三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浙江杭州市高三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浙江杭州市高三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浙江杭州市高三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2013年1月28日)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粘贴(zhn) 肄业(y) 逡巡(jn ) 鳞次栉比(zh ) B斡旋(w) 皈依(gu) 结束(s ) 绿林好汉(l )C旖旎(q) 妊娠(shn) 阴霾(mi ) 否极泰来(p )D哺乳(b) 觊觎(y) 助骨(li) 三缄其口(jin )

2、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建设美丽中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艰苦卓绝的努力,预计到建国100 年的时候,美丽中国的雏型会基本形成。B历史学家认为,文字的壁垒阻碍了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沟通,加深了民族间的隔阂,最终导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崩离析。C她演艺精湛,在剧中扮演八面玲珑、伶牙俐齿的女间牒,将其女性的魅力与干练、果决的性格演绎得淋演尽致,堪称经典。D烈士陵园门口树着一块“请保持安静肃穆”的告示牌,提醒人们恪守中华民族庄重肃穆、恭敬虔诚的祭祀传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网上看到那些”风水大师”端着架子,拿着稿子,字正腔圆地阐述考察莫言故居的重大意义的场面时,一句

3、“滑天下之大稽”的古语,终究找到了注脚。B北京京剧院重新排演 徐九经升官记 ,将这一传统剧目奉献给观众,也为几位正处于上升期的年轻演员提供了更多走过场的演出机会。C在互联网时代,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已成为公民基本权利,因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对公众质询绝不能虚与委蛇,而要直面间题,承担责任。D日前公安人员抓获的一伙犯罪嫌疑人,他们白天睡觉,凌晨驾车流窜于市区,攀爬雨水管道登堂人室,在居民家中实施疯狂的盗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而陷于低谷,已经使商界投资、两国民间交流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冲击,中国企业到日本投资开始变得谨慎起来。B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面前,美国越来越难

4、以得心应手地对付各种挑战,其国际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政府能不能有效调整外交政策,以适应新的世界。C我市将用三年时间,力争形成更加合理的水泥工业布局,并将水泥年产能压减到1500 万吨左右,把水泥行业污染的现象降低到较理想的状态。D“人肉搜索”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网络行为,而是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损伤,这与传统的暴力事件性质接近,自然就进人了法律监管的范围。5.下面是赵老师在家接听同学来电时的回话,请据此补写出这位同学电话中说的话。要求符合情境,语言得体。(4 分) 你好!我是赵老师。不晚,我还没有休惠。你有什么亨,慢慢说。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你的语文基础还是不错的。不要灰心,分

5、析一下原因。作文偏题了,得分低是正常的,你自己明白就好了。明天中午你带着试卷来我办会室,我们再具体分析。6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4 分)秋夜 风声 窗外 落叶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杭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并作简析。(4 分)记者问: 杭州地铁乘客守则中,为什么明文规定列车内禁食?杭州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回答:如果有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吃韭莱包子、葱油讲、糖蒜等带刺激味的食品,坐在旁边的你一定很不舒服吧?万一不小心把油蹭到你身上,那就更是“悲剧”了。倘若食物残渣、水滴、牛扔、油性食品等,洒落在地上,不但容易使乘客滑倒,还极易引来蚊绳、蟑螂和老鼠。老筑咬

6、断电路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甚至引发火灾。二、现代文阅读(共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 一10 题。(9 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丈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虚中见实。 列子 汤问载:韩娥鬻歌“余音晓梁,三日不绝”。那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白居易的 琵琶行描写琵琶曲暂停时的情景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是深得中国艺术妙趣的。古代的绘画要术在

7、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的意趣,往拉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启发观者自己去想象、补充,正如包世臣安吴论书 述书上引邓石如的话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在戏曲舞台上,不设道具或仅设极少的一点道具也主要是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种种生活场景,给现众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都是以有尽窝无尽。语言作为思堆的工具,不可能没局限性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绝句不过四句律诗不过八句,写得再长也有终结。但是这有尽的言所包涵的意味,它们所给予读者的启发却应当是无尽的。任何一首诗

8、都有它的主题,可是不同时代的读者,或同一时代的不同读者,联系各自的生活经脸,对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中国古代的诗论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这种启发性。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余的作品算不上其正的艺木,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一个懂得艺术的鉴赏者,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李白听蜀僧弹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了刘少府舀的山水障,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互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抽出读者不尽的思绪和想象。含蓄不等于隐晦注重言外之意,追来

9、含蓄不尽,并不是有话不说,而是引而不发。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想感情的飞跃接近极顶时自然达到的艺术境界。最后的一跃已经开始,无限的风光即将展现。诗歌语言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最广阔的想象余地。强调含蓄并不排斥病快。直抒胸臆,淋漓痛快也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全看诗人的造诣知何8下列对文中引用“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的作用,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书画创作要疏中有密、虚中见实,才能使创作者在有尽中寄托无尽。B书画创作要虚实相生、变化无穷才能使创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C书画创作要疏中有密、善于留白,才能调动欣赏者在有尽中想象无尽。D书画创作要虚实对

10、比、含蓄隐晦,才能调动欣赏者在有尽中补充无穷。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它们的艺术表现形态虽不同,但对中画传统美学思想的追求却一致。B作诗切忌太直太露,读诗避免太滞太凿,因此,要真正实现诗歌的艺术鉴赏,作者与读者必须相互激发,诗歌鉴赏才能完成。 C李白听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画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由此可见,读诗不仅要从吟诵的诗句看到图画,还要从画在纸上的图像中听到声音。 D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诗人及一切艺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鉴赏者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10根据文意,概括诗歌创作注重“言意关系”的两点意义。(3 分)(

11、 l ) ( 2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一15题。(20 分)月光满地马新朝翻开唐诗宋词,翻开元曲,几乎满篇月光,中国古代文人,鲜有不写月光的。月光历世照著我们,总是那样如期的圆,如期的缺,那样的清辉,那样的如水。只是近些年来,我见得它少了,模糊了。它缓缓隐退于我的生活,数月,经年,没有清到它在窗前升起。它曾是那样皓皓满天,现在它怎么了,我已很难见到它。然而,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锈迹斑斑。是夜,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我援步登上楼阁晾台,向天空望去,可它在哪呀?前

12、面一栋黑糊糊的大楼,遮住了半个天空,我看不到它。我脱下便衣,换上西装,绘上皮鞋,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我穿过车流如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执浮迷漫。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升。它怎么了?竞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我看到它的脸,有不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暗哑所围绕。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粕,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多年了,月光渐远,我一直生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那无边的

13、琐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它。谁能说没有月光的生活不走一种残缺。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彼时,月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丝丝的甜味。在南阳盆地腹地,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白、杜甫、陆游等我所敬仰的诗人先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月光,那月光像水,似银,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枣树叶子一明一暗,像无数闪动着的小眼睛。蛐蛐在墙角处鸣叫,青蛙声在村边此起彼伏。村西就是终年流清着的润河,水草浮动,鱼灯成群,清徽见底。此时,正无声地把大片大片的月光,运向不知道的远方。我的母亲和

14、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此时,月光已融入了我的身体,融入了我的生命。它照在土地上,因此也就变成了土地;它照在村舍里,因此也就成了村舍。后来,无论我到何处,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总要留意向天上看去,月亮就成了我的一个情结。只是我很纳闷,为柯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我所看到的月光,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某种病态。这是为什么呢?莫非若古人所说:月是故乡明。有一次回乡,我故意选择了有月光的日子,目的是看月,寻找往昔失去的月光。奇怪的是,故乡的月光也同样含有杂质和病态。一次,我把这种对于月亮的感觉

15、说给一位朋友听,他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说罢二人相对无言心中有着深深的失落。一个人,要深人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只是现代人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 分) 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 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12文中写“我童年的月光,具有怎样的作用?( 4 分)1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 一个人,要深人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14探究本文中“月光”的象征意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