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7411726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史立民 樊榴红 王永明 【专题学习目标】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和拓展的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讨 论,课后进行资料查询、论文习作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可以掌握如下知识,知道苏联是世界上 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实施情况。列宁 病逝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斯大林抛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路,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逐步建起了社会主义,从而形成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 模式,对苏联和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斯大林逝世以后,针对斯大林模式 的

2、弊端,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传统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但是进展缓慢,步履艰难,收效甚微,使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1991年,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苏联解体了。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要坚持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 性和多样性,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认识到苏联的解体只是社会主 义一种模式已经僵化而又长期不改所导致的失败。苏联的解体并不等于十月革命的失败,更不 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今天,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并已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显著成就。必须对苏联

3、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加以总结借鉴,对其教训则应引以 为戒,以勇往无前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专题学法指导】1、整体感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作为高中历史课第二模块的一个专题,有着特别重要 的意义。首先,把苏联的经济建设作为一个专题来讲,是因为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它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也不例外。我们建 国50多年来走过的建设道路都有着苏联当年的影子。了解苏联经历过的成就与挫折,也就是在总结我们的经验与教训。 其次,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列宁

4、为什么要实施新经济政策?他的理论 依据是什么?应该如何评价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它是否只有僵化的、消极的一面? 该怎样看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它们是否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通过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分析、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反观自身探索之得失。第三、从 课程标准的要求看,讲授本专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时,应怎样与其他专题比 如第6专题“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相比较?怎样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分 析这些问题?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会更科学更深刻地了解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性、延续性、 交融性,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在争论“姓资姓社”问题上的

5、高瞻远瞩。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这一专题,共列出三个分题内容,分别为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探索及成就,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之得 失,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的基本历程三个部分,实际上是一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发展简史。本专题在讲课中,明显要突出一条主线和抓住三个重点。这一条主线是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其经济政策的演变。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借鉴的条件下,苏联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 了艰难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当然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尤其是 列宁、斯大林在不同时期进行的探索和创新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我们今天

6、的社会 主义建设十分重要。三个重要知识点,一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贡献;二是用心爱心专心 121号编辑“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三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历程。这三个重要知识点都是在经济 政策演变这条主线下前后沿袭,互相联系着的。只要抓住苏联经济政策演变这条主线,课标上 要求的“必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也就都可以解决了。2、重点难点重点:如何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并 能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的整个历程以及给我们中国的经验教训。难点:如何评价苏联的社会

7、主义建设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如何理解苏联从一个社会 主义大国到走向解体的原因,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坚定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3、学法引导(1)转换问题情境,运用对比学习法。如在学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时,可以 采用这种表格的对比方法,使你更容易掌握知识。背景目 的内 容效 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政 权面临国 内外敌人 的进攻,苏 维埃政权 困难重重为了战胜国 内外敌人,巩 固苏维埃政 权,实现到共 产主义的直 接过渡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 广泛的工业国有化;取 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 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 劳动义务制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 全国有

8、限的人力物力,为 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 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 政策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已不适应 新情况,面临严重的 经济危机 和政治危 机为迅速恢复 被战争破坏 的经济,巩固 苏维埃政权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 粮收集制,采取租让制 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 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 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 给制,实行按男取酬的 工资制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 走出困境,得以顺利恢 复,从而为实现工业化打卜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工 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 固了苏维埃政权(2)学习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掌握思辨的学习方法。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

9、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 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本专题三节课的内容构成了一个整体一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与教训,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总结,如在学习本专题第三课苏联的社会主义改 革与挫折时要联系上一课的学习内容,要用思辨的眼光看待事物,认识到事物发生变化是有一 个过程的,不要割裂的看问题,认识到苏联的解体是多种因素的合力的结果。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简述两政策的内容,归 纳其特点,理解其作用。说明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认识战时共产主 义

10、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知道成立苏联与1924年宪法是对十月革命以来斗争经验的总结和成果的肯定。过程方法目标: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比较能力;阅读列宁的论粮食税等历史文献,学习运用原始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教材116页的学习思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联系中国目前改革开放的现实,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地位。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以列宁为首苏维埃政权克服重重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的学习,树 立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作出有益探索的事实的学习, 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加深对革命导师的敬仰之情。认识苏维埃政权对社会主义用心爱心专心

11、121号编辑2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的时代背景、实施政策的目的、内 容和意义。难点: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 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从这种转变中,能得到哪些经验?【知识点拨】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背景和目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一苏俄,与德国签订了布 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和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互相勾结,从四面八方向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使“社会主义祖国在 危急中!”苏维埃政

12、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略)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它兼有 “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 度。教材,既肯定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 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又实事求 是写了这一政策的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 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1920 1921年的旱灾,更导致粮食十分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而且经济危

13、机引起严 重的政治危机:俄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 手段,认为可以在战争结束后继续使用这一非常政策,把陷入经济灾难的国家拯救出来,直接 向共产主义过渡,因此,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 到了强化,这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城市工人也纷纷罢工,工人阶级队伍涣散;军队士兵甚 至喊出了 “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危险口号, 1921年2月,彼得格勒附近的喀朗施塔 得发生反政府的兵变,表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很明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于是,192

14、1年的俄共(布)十大开始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内容:(略)评价: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允 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 主义。它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是列宁对在小农经济占优 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 确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 主义过渡。它的实施,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为实现工 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

15、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有 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的好转,它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 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索,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且俄共和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一 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至后来过早地终止了该政策的执行。3、苏联的成立: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建立了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其它一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1922年12月苏维埃一大召开,成立

16、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4年的 苏维埃二大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是 对十月革命以来斗争经验的总结和革命建设成果的肯定。【探究学习】运用教材上的图表1913年 1925年的苏俄的农业生产情况和1913年 1926年 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并从网络或有关书籍中补充一些资料,说明苏俄在1913年一一1925年发生经济发生哪些变化和变化的原因。从个人的探究中,你能得出哪些经济发展中规律性的东 西。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习作。【实践活动】辩论赛活动题目: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否背离了社会主义性质?活动方式:小组分工的形式进行收集资料作品呈现方式: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