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工资制的变化和启示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47407054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企业工资制的变化和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日本企业工资制的变化和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日本企业工资制的变化和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日本企业工资制的变化和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日本企业工资制的变化和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企业工资制的变化和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企业工资制的变化和启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企业工资制度的变化和启示一、日本工资制度及其历史沿革概述(一)工资制度的概述日本的工资制度由根据日本国劳动基准法和最低工资法以及本的具 体情况自行确定。日本政府对工资的管理,仅限于制定一些法律规章,规定必须的 基本劳动条件,向提供工资调查报告、统计数据,对进行指导监督,而对的内部分 配,不作十预。日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工资分配:一是生活保障。考虑年龄、家庭抚 养人数、居住地区等对每个员工生活予以影响的各要素,决定能够保障员工基本 生活的工资额。特别在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这一点更被重视。 家届津贴、住宅津 贴以及年龄工资等都是出自这方面的考虑。二是对的贡献。根据员工对的贡献程度决定工资,对

2、的贡献度通过员工的能力、工作内容、业绩等衡量。三是劳动力 市场价格。四是经营的承受能力。决定员工工资增长的主要形式是集中在每年春季的劳资谈判,俗称“看斗”。与欧美不同的是,日本的劳资谈判主要通过公司内部劳资谈判,行业协会对 内部工会的春斗起一定指导作用。在必要时政府也会引导春斗,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或仲裁。员工的薪酬由现金收入部分和非现金部分构成,现金收入部分约占80恕上。现金收入部分由基本工资、津贴、奖金和加班费等构成 ,奖 金和津贴约占现金收入的20知右。津贴大体包括工作津贴、交通津贴、生活津 贴、全勤津贴、调整津贴等五类。非现金部分包括员工享受的法定福利、法定外 福利、教育培训等其

3、他费用。法定福利费包括健康保险、养老保险、雇佣保险、 劳动保险、儿童补贴等。法定外福利费包括退职金、住房费、医疗费、膳食费、 文化娱乐费、保险分摊费、工伤事故保险附加费以及其他费用。本文主要对薪酬结构中的现金收入部分进行研究。(二)历史沿革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工资制度变化概况如表 1所示。大体可以划分为 19451955年、19551975年、19751990年、90年代以后四个阶段,每10 20年基本为一个变化周期,工资制度的变化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表1日本工资制度的历史演变有的日本学者认为1945年1955年是战后混乱时期。社会的混乱、劳动力 的过剩、物价飞涨使正薪部分不足以维持员

4、工生活 ,多采用津贴、一次性奖金办法以缓和与职工的矛盾。在分配方式上生存型工资制度取代了战时的年功工资体 系。学历、工作性质已不是决定工资基准的重要因素。 生存工资是按照年龄以及 抚养人口多少为原则确定工资,保证员工维持最低生活基准。该工资制度体系主 要由生活保障工资、工龄工资和家届津贴、地区津贴构成。生存型工资的工资分 配原则是战后年功工资体系形成的基础。1955年1960年,是日本的战后恢复时 期,60年以后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经过战后十年的发展,日本生产体制步入正轨。 日本政府发展电力、钢铁、电机、造船、化工、汽车等主导产业的政策,促进了日本重化工业的发展。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资本成本的扩

5、大,单一的生存工资制度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在政府充分就业政策的支持下,为了保证年轻劳动力雇 佣的稳定以及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年功序列工资制度。对员工进 行每年定期加薪,员工的年龄越大、工龄越长,熟练程度越高,工资越高。进入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时期。日本政府为鼓励劳动密集型 及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产业调整过程中的职工培训、研究开 发方面从财政政策上予以支持。为了鼓励员工的创新 ,能力要素在工资制度中越 来越受到重视,以大为核心倡导的职能工资制度开始发展起来。职能工资以职务 执行能力为基础,按能力等级确定工资,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年功色彩。90年 代以来,日

6、本经济进入低增长时期。日本政府重新调整产业结构,确立实现IT大国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劳动力在各个产业之间的转移,小泉政府的改革思路是 全力支持职业培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多种多样的就业政策。 随着外部政策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促使对能力主义工资制度进一步进行 改革,对中层管理及技术人员实行年薪制,向成果主义工资制度转化。二、年功序列工资年功序列工资制度是指员工工资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工资制度。 其 基本出发点是业务能力和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应与本人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工龄 越长对的贡献越大。该制度旨在确保员工终身为工作。该制度的特点:一是重视资历,以员工年龄、工龄、学历

7、作为确定基本工资的 主要因素;二是生活保障色彩浓厚,保障员工及家届基本生活需要的部分占 70 80%用于激励的绩效工资部分仅占2030%;三是“工资后付”的特点,对40岁 之前的员工,压低他们的工资,即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50岁之后的员工,偿还他们的工资,即工资增长幅度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日 本经济高速发展期,大量雇佣年轻员工,使劳动力成本降低,加快了的资本积累和 成长,同时也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职务等级工资是年功序列工资制度的具体体现。职务等级是根据工作种类、 责任轻重确定的职务级别。职务等级工资是根据职务级别确定的工资制度,由多 个职务工资曲线构成。员工每年定期按

8、照“职务工资晋升表”定期晋升工资。奖金也是年功序列工资制度的重要体现。奖金根据基本工资(包括职务津贴 等)确定,基本工资的多少决定了员工之间奖金的差额。 个人业绩的好坏对奖金分 配影响很小,最高奖金与最低奖金差额在平均奖金的 5知右。年度奖金总额一般 相当于26个月的基本工资。年功序列工资的优点:有利于团队合作;有利于形成员工对的忠诚心;有利于 进行人才的长期性培养。缺点:可能导致员工的能力或贡献与工资不匹配 ,这样不仅影响工作效率的 提高,还会挫伤其他员工的工作士气;以工龄和年龄来决定工资,一方面会使优秀 年轻员工流失,另一方面老员工的过剩会增加劳动成本 ;不利于异质(特殊)人才 的产生。从

9、内部环境分析,年功序列工资维持困难的原因:一是判断员工对贡献程度的标准逐渐改变。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使依靠工作年数积累的经验、技能不再对发展起决定作用。二是财务状况恶化。外部经 营环境的恶化使不能保持稳定的增长,失去了维持年功序列工资的经济基础。三 是内部员工年龄趋向老龄化。中高年龄员工比率过大,不仅增加了经营成本,还造 成职位不足,国际竞争优势下降。四是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经营战略的变化,增加 了对适应市场变化、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年轻人的需求。三、能力主义工资和成果主义工资能力主义工资也称为职能工资,它是按照职能等级确定的工资。职能等级是 根据完成工作(岗位)的能力来确定等级,被称为职能资格

10、制度。该工资制度的特 点是根据个人的能力评价结果决定工资待遇。能力主义工资体系由职能工资和生 活工资(年龄工资+津贴)两部分构成。70年代后期有80恕上的大实施了能力主 义工资制度。能力主义工资与年功序列工资相比虽有进步,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摆脱年功色 彩。主要表现在相同能力等级内定期晋升工资 (熟练晋升工资);设置了保障员工 基本生活的年龄工资,年龄工资是随年龄增长而每年定期增长的工资(参见图1)。图1能力主义工资体系能力主义工资在理论上比过去的年功工资合理。但是 ,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 体系,按照能力大小决定工资的预期目标很难实现。能力等级制度的年功性和执 行结果的年功性,使员工结构高龄化和高级

11、职务比例过大带来的高成本问题得不 到解决。1994年日本劳动力成本高于美国14%为改变能力主义工资高成本的体 制,增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实行工资制度改革。改革的几个方向是:修订能力主义工资。首先建立和完善能力等级评价体系。同时,废除或减少 每年定期晋升工资额;废除年龄工资;对达到相当工资水平的管理层人员取消定 期晋升工资。对每个能力等级规定工资上限额,达到上限后停止继续定期晋升工。向重视职务转化。能力等级制度(职能资格制度)没有把职务等级和能力等级 统一起来,职务等级与能力等级分离的结果,导致出现能力等级与职务等级倒挂 现象,即高能力等级的人担任低职务。因此,在工资上体现职务“责任大小”

12、成为 工资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向成果主义工资转换。成果主义工资不考虑员工投入的能力或努力,完全根据工作的结果、成绩或对的贡献决定员工的报酬待遇。 实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 晋升能力等级过程中存在的职务与能力、工资与贡献度不匹配的问题,以及拉开收入分配差距。成果主义工资的具体体现是年薪制。四、年薪制年薪制是根据业绩以年为单位决定工资多少的工资制度。其特点是 ,根据业 绩决定工资,工资收入是浮动的;控制总的年收入,工资按照每年多少下达、管理; 不累计过去的业绩,根据下一年度所期待的工作业绩来重新评价、确定工资。日本实行年薪制的比率逐年上升。中央劳动委员会20XX年对员工1000人以 上调查的结果表明,

13、实行年薪制的占35%,比1996年增加22个白分点。社会经济 生产性本部20XX年对上市公司调查的结果是实行年薪制的公司占 41%比1996 年增加31个白分点,没有实行的中将来打算实行的超过 80%实行的目的及理由主要是,绩效考核明确,可以激励业绩好的员工;强化成果 主义色彩;增强员工对经营活动的参与意识;向个性化、灵活化工资制度发展。目前阻碍实行年薪制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劳动力横向流动困难 ,没有形成开放 的劳动力市场。自身的阻力或困难来自于,年功序列的意识的强烈;缺少公正、科 学的评价体系;决策层思想保守,不接受年薪制;缺少适合于日本的年薪制。日本年薪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年薪总额形式决定年

14、薪的“一本型”年薪 二是由多个工资项目决定年薪的“复数项目型”年薪。复数项目型年薪由“基本年薪+绩效奖金”或“基本年薪+职务作用工资”等多个工资项目构成,是日本年 薪的最大特点。美国以采用简单的一本型结构的年薪制为主。一本型年薪制还可以细分为专业棒球运动员式、职务等级式及职务等级加业 绩式等。一本型与复数项目型年薪相比,其优点是工资结构单一,管理相对简单。 缺点是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工资结构的单一性难以正确、合理地决定年 薪额。多数日本采用复数项目型年薪制的理由是 ,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设计适合 的工资结构,制定工资要素比率;“稳定收入+根据业绩决定的变动收入”的这种 结构,不会使员工对

15、变动收入的浮动产生抵触感;对决定工资要素中的每个要素 有具体的规定,可以减少评价者的主观行为。缺点是执行起来较复杂。表2是日本的案例。表2日本的年薪结构及特点年薪类型五、总结和启示(一)政府应对工资分配实行间接控制日本政府在工资分配过程中,没有采取直接管理或控制的做法,而是通过立 法、协调、提供信息或通过就业政策、调整利率和汇率等,间接影响劳动力价格。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法制建设的加强,政府对国有工资收入分配 的直接十预要逐步弱化。政府职能应向间接调控工资水平转变。 政府可以通过健 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支付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法律法规 ,规范工资 分配行为;通过提供工资信息,引

16、导调节工资水平及其增长;通过就业政策的调整 影响劳动力价格。应有自主分配工资的权利,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工资水平。(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有不同的工资分配制度日本战后经历了四个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工资分配制 度。分配制度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政府产业和就业政策的调整以及 发展战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每个阶段的工资制度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年功序列工资尽管存在很多弊端,但在特定发展阶段对也起了积极作用。政府应指导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的不同、生产经营的特点、规模,建立自主的工资制度。分配制度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凡是符合自身特点,有利于提高劳动 生产率,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分配制度和方式都应提倡。同时,任何分配制度都不会一劳永逸。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