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练习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398832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练习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练习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练习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练习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练习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练习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练习案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练习案-新人教版 作者: 日期:2 朝花夕拾杯中酒第八单元 第25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可称之为反射D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A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刺激同一反射弧的不同部位,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

2、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二者一般不属于同一组织或器官;反射要满足反射弧完整和刺激达到一定的值两个条件;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2(2018河北保定一模)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解析:C瞬间增大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A正确;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故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过程只能说明神经递质能促进钠离子进入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并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所

3、在的神经元,C错误;过程表示神经递质重吸收进入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D4如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兴奋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A、B项正确,C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部位的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D项正确。5

4、(导学号81576103)将电极插入如图所示中的C和D两点的细胞膜内,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刺激A点后,检测到的结果应是()解析:C刺激A点后,兴奋将先传递到C点,再传递到D点,所以先是C点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然后是D点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传递至C点时电流左进右出(记录仪显示正电位),然后恢复静息电位(记录仪显示零电位),兴奋通过突触后,当传递至D点时电流右进左出(记录仪显示负电位),最后又恢复至静息电位(记录仪显示零电位)。6(2018陕西模拟)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

5、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B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其受损可导致患者看不懂文字,W区受损时患者不能写字。7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A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处外负内正,则乙处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丁区域外正内负,则是K外流所致。8(2018成都七中周练)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

6、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ABC D解析:A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而传递兴奋,由题可知“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传递障碍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小体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另一种是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7、。因此符合题意。9(2018厦门毕业班质检)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等B静息状态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CB处兴奋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不能产生兴奋解析:D静息状态时膜外为正电位,A、B两处电位是相等的,A错误;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所以静息状态时任氏液中的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B错误;B处兴奋时,钠离子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错误;如果阻断了钠离子的内流,刺激后,A、B都不能产生兴奋,D正确。

8、10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部分的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表所示: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解析:C破坏前刺激任何后肢,左右后肢都会收缩,证明效应器是左右后肢。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能收缩,说明神经中枢没问题,破坏的可能是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有可

9、能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损。要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才能发生表中所述结果,所以可能是感受器和传出神经或感受器和效应器或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或传入神经和效应器被破坏。符合条件的是C项。11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2)在突触

10、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原因是_。解析:(1)根据电表指针向左偏转,可知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2)若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则会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此时电表指针向右偏转。如果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说明乙酰胆碱促进Cl内流,从而使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变得更大,在这种情况下,电表指针仍向左偏转,只是由于电位差增大,会使指针向左偏转的幅度更大。刺激A神经元会使A神经元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该神经元的突触小体时,会引

11、起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对实验产生干扰。答案:(1)静息内负外正(2)向右偏转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12(导学号81576104)(2018江苏启东中学第一次月考)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受伤害性刺激损伤。图1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图2为图1中神经元A和B相互接触部分的放大。请根据信息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处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2)和都属于细胞的_系统,但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从其组成成分上分析,原因是_不同。(3)图1中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是_;请用箭头和图

12、2中的数字表示神经递质的运动路径_。(4)皮肤感受器在钉子扎了后,经过_(填写字母)将兴奋传入中枢,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出,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情况是_,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解析:(1)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钠离子通道开放,造成钠离子大量内流,钠离子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2)由题图2知是突触小泡、为突触前膜、为突触后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组成成分上分析是由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3)图1中,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经过突触结构,信号的转换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图2中神经递质的运动路径是。(4)分析题图1可知,F神经元

13、是感觉神经元,皮肤感受器在钉子扎了后,经F将兴奋传入中枢,由于反射的效应是屈肌收缩,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到而不传到,所以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保持静息时的电位即正电位,处神经纤维会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答案:(1)协助扩散(2)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数量(3)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F保持正电位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13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