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7398831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清单一戊戌变法的外因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2)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2表现方面侵略方式表现经济以资本输出为主(1)迫使清政府举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2)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3)开设工厂和银行政治瓜分中国(1)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和瓜分方式的改变,更加适应和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需要

2、。清单二戊戌变法的内因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1)原因: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各地的洪涝灾害。(2)应变措施:节支增收。增加地丁银等旧税的征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商税以及扩大纳官等。(3)结果: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转嫁负担,激化矛盾,加剧统治危机。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政治统治腐败、偿付战争赔款和自然灾害频繁,是清政府财政危机空前严重的三大原因。其中,偿付战争赔款是最为主要和直接的因素。清单三戊戌变法的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民

3、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与主张。(3)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设厂。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3困难(1)无力与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品竞争。(2)面临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4影响(1)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发展民族工业的过程中,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具有软弱、妥协的一面,这些均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探究点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与危害史料探究材料

4、一18951898年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的借款借款时间借款对象借款额(白银)借款附带条件1895年7月俄、法9 896.8万余两(1)同意以海关税款为抵押(2)允许俄法参与海关管理1896年3月英、德9 762.2万余两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的现状1898年2月英、德1.127 7亿余两(1)以海关关税为担保(2)以内地的税收(厘金)每年五百万两作抵押(3)由外国人控制海关征收(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大借外债的危害。答案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华的政治势力。材料二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

5、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2)“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是指什么?美国为促进自身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提出了怎样的对华政策?答案事件: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政策:“门户开放”政策。结论形成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与危害方式表现危害资本输出争做中国债主(三次大借款)便于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了在华的政治势力争夺路矿权(铁路修筑和矿山开采)控制了中国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便于对中国进行侵略开设工厂(马关条约开先例)把中国变成它们工业品的独占市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设银行这些银行变成了帝国

6、主义垄断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控制了中国的贸易和金融探究点二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史料探究材料一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赞泰所作,1898年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谢赞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结合材料一概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答案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材料二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之大是空前的,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必须在三年内还上,于是清政府大借外债,甲午战争

7、后一年内就借了3.7亿两白银。(2)材料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教材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表现。答案原因:清政府战争赔款和大借外债。表现: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材料三甲午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时间企业数资金额(万元)18631894119680189518982741432(3)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状况: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与主张;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设厂。结论形成戊戌变

8、法的时代背景(1)时势条件: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寻求救亡之策。(2)思想渊源:19世纪七八十年代,脱胎于洋务派,痛感洋务运动弊端的早期维新派产生。他们要求抵抗列强侵略,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做了思想准备。(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基础。(4)阶级基础: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5)社会根源: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后清

9、王朝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大肆出卖国家和民族权益,统治更加专制腐朽,这就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探寻新的、反映资产阶级意愿和要求的救亡图存道路。(6)国际因素: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日本的迅速强大,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决心以日本为榜样,通过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的要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A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的条件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得高额利润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解析:选C本

10、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A项仅适合于美国的要求,B项仅适合于日本的要求,D项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符合题干“两种要求的共同点”的只有C项。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级。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在华开设银行B列强在华投资修路C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控制中国海关解析:选C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选项中的开设银行、投资修路等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控制中国海关是政治性贷款所附带的苛刻条件。319世纪未,清政府危机加深的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B清政府卖官鬻爵C各地严重的洪涝灾害 D债务剧增解析:

11、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自然灾害与外来侵略相比,显然是次要的,排除C项;B项只是政治腐败的一方面;D项是清政府为了缴付对日巨额赔款的后果。4下列关于19世纪末清政府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A19世纪末,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加强对鸦片税的征收C清政府采取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挽救了其统治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到来解析:选C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正确认识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危机与戊戌变法运动之间的关系。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推动了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的兴起。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

12、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B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而无产阶级则在此后又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6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领导农民暴动起义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A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活动。表述不符合史实,民族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农民,更不会领导农民暴动起义。二、非选择题(第7

13、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近代企业时间类别厂矿数(家)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甲午战争前商办534 70422.4%官督商办、官办1916 20877.6%甲午战争后商办6312 46570%官督商办、官办185 34530%材料二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材料三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官府和地方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李福明因拒绝官府关于撤销北京机器磨坊的命令,1

14、895年被捕交刑部“照例治罪,以儆刁顽”。请回答:(1)材料一中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与影响。(10分)(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对比甲午战争前后数据变化不难看出,甲午战争后出现兴办中国民族工业的热潮;第二、三小问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2)问,研读材料,从资金、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答案:(1)说明: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爱国工商业人士“实业救国”呼声的促进;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政策的鼓舞。影响: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2)一是无法与实力雄厚的外商企业竞争,随时有破产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