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岳麓版课后答案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7389892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岳麓版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岳麓版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岳麓版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岳麓版课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岳麓版课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岳麓版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岳麓版课后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年版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解答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课中思考题1、想一想,这几段诗歌分别反映了哪些政治主张?反映了对贵族的限制;平衡贵族与平民的利益,提高平民的地位;制定法律,管理国家。课后习题解答阅读与思考提示:从材料可以看出,改革进行新的社会等级划分和权利分配标准是财产多寡,财产越多,等级越高,因此,其所谓的“公平”是一种有条件的“公平”,是财产等级制而非所有公民的公平。解析与探究:1、 教育能使人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判断力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文化素质是行使政治权力的基础。)2、优秀品德: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正

2、直无私等。(梭伦不追求权力和财富的品德。)自我测评解答:、梭伦改革前雅典实行贵族政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的运作。由于缺少民众的监督和有效制约,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至公元前7世纪世纪末,农民大量失去土地,下层平民和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贵族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2、(1)主要措施:梭伦改革始于经济领域。他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土地又回到平民手中。还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为了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梭伦的政治改革同样倾向于平民。他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

3、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此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只由他的财产资格来决定,而不再取决于他的出身。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民主化改革。他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了两个新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取代战神山议事会的部分职能。(2)基本特点梭伦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他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利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雅典人民手中。3、积极作用:梭伦的经济改革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命运;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梭伦的政治改革同样倾向于平

4、民,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局限性:梭伦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他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雅典人民手中。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中思考题1、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几个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壮大自身。2、在井田制下,人们是怎样处理公田与私田关系的?公田是土地国有制,私田耕种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人们一起在公田中劳作,先干完公田中的事情。3、这是管仲赋税改革后齐国出现的劳作情景。

5、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齐国管仲进行了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有数目征税,这一规定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课后习题解答解析与探究提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权力下移,“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制趋于瓦解。变化:当时的社会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大变革时期。意义:有利于新兴地主参与政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自我测评解答:1、转型:面临着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

6、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并且掌握了政权。目的:他们变法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国家迅速崛起,在当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中处于优势。与春秋时期相比,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奴隶制国家转变成了封建性质的国家。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中思考题1、南门徙木的举措起了什么作用?商鞅通过南门取信于民,保证了变法的顺利执行。2、这是战国策韩策一中记载的当时的人对秦国军队的评论,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秦国商鞅中明确规定奖励军攻。按军攻授官爵,这样增强了救

7、死扶伤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课后习题解答阅读与思考:“轻罪重刑”,以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只是措施过于严苛。解析与探究提示: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自我测评解答: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和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藉管理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通推行县制;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令”。历史意义:(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

8、带来了生机;(2)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4)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根本原因。商鞅的个人作用:商鞅敢于同旧的势力作斗争。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符合秦国实际的改革措施;变法过程中,又不畏强权,严惩了一些旧贵族,从而确保了新法的推行。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秦孝公重用支持商鞅变法,这是重要因素。第5课 北魏孝文

9、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中思考题1、北魏颁行俸禄制能否达到防止贪污的目的?北魏实行俸禄制在一定限制了贪污的出现和发展,但是它不可能完全的,从根本上防止贪污的出现。因为贪污的出现及程度与政治清明有很大的关系。课后习题解答阅读与思考提示:与汉服俑较为相似,因为孝文帝移风易俗的一项措施就是改鲜卑服为汉服。解析与探究提示:北魏孝文帝设计迁都洛阳,迁都洛阳后,促进了洛阳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北方的民族融合。自我测评答案:1、背景:(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2)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3)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4)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

10、文化的了解;(5)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2、主要内容有:(1)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与三长制;(2)政治上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3、影响:(1)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2)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3)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4)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促进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5)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中思考题1、阅读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怎么看?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其目的自然在于救农户之急,以达到抑兼并的目的,这一制度的实行啬了

11、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地主豪强的盘剥。2、阅读材料,思考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保甲法实行主要是能够有效地控制人民,维持治安,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节省军费开支。课后习题解答阅读与思考王安石与司马光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财。司马光的合理之处在于主张“节流”,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乏问题。王安石主张“开源”,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但忽视“节流”是不可取的。王安石变法企图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国家的收入,这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因此,变法虽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难以减轻农民的负担。解析与探究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敢于冲破世俗阻力,勇于改革的精神。(意志坚定、直率无讳、

12、据理力争、百折不挠。)2、当时的人和如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排挤忠臣,结交小人;后人对王安石变法有两种评价:一种观点极力诋毁王安石变法如赵翼批评王安石变法误国,导致靖康之难。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法的实施对革新北宋社会政治、促进生产力发展有积极作用。3、王安石变法旨在富国强兵,其改革收到了很大成效。由于改革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而失败。(比较同意材料三的观点,不可否认王安石变法对北宁王朝产生过一些消极影响。但这并非王安石的初衷和个人能力所能做到的,我们应该看到其积极的、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一面。)自我测评1、“三冗”是指“冗官”“冗兵”“冗费”。“冗官”是由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了官僚机

13、构膨胀。“冗兵”由于北宋极力扩充军队所致。“冗官”“冗兵”和对辽、西夏支付的战费与赔款,早成了“冗费”。由此,形成了北宋的“积贫”局面。“积弱”则由于北宋在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由于过分的分权,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造成的。2、(1)主要内容:富国之法,包括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强兵之法主要有省兵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此外还改革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2)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为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以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经过实施新法,政府收入增加,财政状况大为好转,军队战斗力得以提高,国力有所增强,在实现富国强后方

14、面是有一定成效的。人民版对变法的评价: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4、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中思考题:1、旧的意识形态能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占统治地位吗?不能够,以宗教改革为例,宗教改革前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要求打破旧的天主教会的沉重束缚,所以不能。(随着新的饿

15、社会形态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日益发展成熟,它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为其进一步发展服务。)2、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1)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是一个王权日趋强化的民族国家,那里的宗教改革首先是自上而下发起,从王室利益需要出发而进行的,其结果主要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都铎王朝的统治。(2)此外,英国没有像德国和法国那样发生宗教战争,也是由于有比较强大的国家力量起到了控制全局的作用。3、耶稣教会为什么要不择手段进行传教?(1)耶稣会成员绝对服从教皇和上级,他们深入宫廷权贵,开办医院和学校,运用一切方式为天主教服务。(2)其主要目的是为维护天主教的政治、经济利益,从思想上控制人的精神世界。(3)在海外传教中,它一方面充当殖民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4、今天的世界是否已经完全实现了宗教宽容?(1)在基督教各宗派之间,基本上实现了宗教宽容。但是,在不同的宗教之间和其它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实现宗教宽容仍需时日。(2)“冷战”结束以后,宗教冲突更显突出,并且与民族冲突、政治冲突、经济冲突等交织在一起。提倡宗教宽容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解析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