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编号高三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器物篇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7366655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01编号高三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器物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01编号高三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器物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01编号高三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器物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01编号高三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器物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1编号高三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器物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三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器物篇 选编:袁明祥 器物是对各种用具的统称。琴棋书画、玉器丝竹、挂件摆设、食具美服,虽然没有生命, 却往往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作者可做闲云野鹤,看云卷云舒,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但看 似超然物外,字里行间却显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珍惜。读者展卷捧读,可以愉悦性 情,感受到“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的“趣”之所在,享受清雅脱俗的美 好人生。作文不是无情物,饱含真情才动人。器物之钵,往往储蓄情感。从器物中我们可以 窥见人生的脉络,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个人爱好,人生的哲理。可见,器物与人是密不可分 的。这也告诉我们,应当在学习生活中处处编织“情网” ,积聚到一定

2、程度,就可以涌动于 笔端。情感的闸门一旦打开就会妙笔生花,其乐无穷。 器物文化还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水平。 人类文化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观 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这些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往往寄寓在器物之中,通过器物来 反映。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见;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信手拈来,都是文化。 中国器物文化主要包括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 1、陶瓷器:、陶瓷器: 由粘土或以粘土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是水、泥与火 的结晶。 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它的造型原则主要是满足使用需要。仰韶文化的尖底瓶作枣核 形,整体瘦长,两端尖细,便于在浅流中汲水。龙山文

3、化的豆犹如现代的高脚杯,便于把握。 三国时期具备烧制釉下彩瓷的先进工艺,将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 拓了瓷器装饰的途径。 五代时期,浮雕刻花、釉下彩绘、贴金扣银等装饰手法的运用,使瓷器在华贵中透出一 丝秀雅清新的气息。柴窑的青瓷为人称颂,有“雨过天晴”的美誉,被誉为“青如天,明如 镜,薄如纸,声如磬” 。 明清瓷器达到了制瓷业的顶峰。永乐年间烧制的白瓷,胎薄如纸,洁净如玉,几乎见釉 不见胎,给人以甜美的感觉。故又称“甜白” 。雍正乾隆年间,彩釉瓷发展迅速,雍正时以 清丽秀媚见长,乾隆时以富丽堂皇为特点。 瓷器是我国人民的独特创造,中国闻名于世瓷器起了重要的作用。china 原义即

4、瓷器。 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化。 2、玉器、玉器 玉器最初是装饰品,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小型玉饰,被大型的玉器所取代,具有一定的 政治意义, 它标志着社会等级观念和原始宗教观念正在渗入玉制品中。 中国玉文化礼制时代 开始。商代琢制了大量的绚丽多彩的玉礼器,西周制定了与宗法制相应的祭祀制度。玉成为 权利、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礼记中说 : “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卿大夫佩水苍玉, 士佩瑜纹玉。 玉器与君子的德行相附。春秋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 ,社会政治和经济及人们的思想观 念发生激烈的变化。 轻神重民的思想逐步扩大, 玉器也逐渐更多地被人们用来与君子的德行 相比拟。君子佩

5、玉,不是为了乔装打扮,而是规范自己的言行:.温和柔润而有光泽,像仁 者的德性;细致精密而坚实,象智者的德性;有棱角但不伤害人,象义者的德性;佩玉悬垂 下坠,象君子谦恭好礼;玉的瑕疵和美好互不掩饰,就象君子忠实的品行;玉晶莹通明,光 彩四溢,就象君子发自内心的纯洁;光彩四射而不隐蔽,象征诚实守信; 3、青铜器、青铜器 商代早、中期,青铜器艺术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酒器、礼器为主,兵器种类增多。以 2 兽面装饰为主,构图日趋娴熟、规范。 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长足发展以及社会的大变革,青铜礼乐器逐渐衰落,青铜的运用 开始由礼乐文化转向世俗生活。 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摆脱了实用功能而上升到具有礼仪象征 意

6、义的青铜礼器上。鼎司母戊鼎体现了威严、端重、神秘和至尊的艺术效果,利用造型手段 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王权的象征。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陆浑之戎(少数民族政权)时,曾向周定王派来的使者王孙满打听 周王室九鼎的轻重和大小,显示了楚庄王想称霸的野心。 思路提示:思路提示: 1.器物与人生密切相连。 2.社会发展促进器物的发展。 3.器物中包含着哲理。 4.器物反映人类科技的进步。 经典素材经典素材 1.钟 (1)古代打击乐器。盛行于青铜时代,这与当时乐律学、声学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高度发 达分不开。由于青铜钟质料坚实和耐腐蚀,至今虽已历经两三千年,仍能给我们留下古代真 实的音响。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 还是地

7、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王公贵族在朝聘、 祭祀等各种仪典、 宴飨与日常宴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2)有时候,我会久久盯着墙上的挂钟,让心情跟着红色的秒针快速地走过一圈又一圈。 就默默地想,花有重开处雁有回归日,而逝去的时间永不再来。 写作思路(1)说明了钟的产生与作用;(2)由钟我们想到时间的宝贵,新年的钟声象征着新 的起点,由钟可以想起过去和未来,各种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船 (1)有个小孩伸手到坛子里拿花生,坛子口很小,空手可以进去,可当抓满时,手就拿 不出来了。妈妈告诉他,把花生丢掉,手就能拿出来了。人生如船,生命之船载不动太多的 物欲虚荣。 (2)1894 年,日本侵略者先把大批

8、军队开到朝鲜,占领了仁川和汉城。7 月 25 日,日本 不宣而战,炮击中国“高升”号运兵船。9 月 17 日,中日在黄海海面进行了激烈海战。海 战中,中国损失“致远” “经远”号等四艘军舰,主力尚存。日本海军也受沉重打击。 写作思路人生是一条船,要把握好方向。集体是一条船,要大家同心同德。船是渡河的 工具,解决问题也要找到理想的工具。船超载会沉,人生之船注意不要超载。 3.镜子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2)我有三面镜子,一面是白雪公主凶残继母的魔镜,一面是凹凸不平的哈哈镜,另一 面是一普普通通的平面镜。每个人都有三面镜,怎样才能找出适合自己的

9、镜子呢? (3)中国的很多公共厕所卫生太差,让人却步。一些发达国家的厕所卫生奇佳,居然有 人在那里接洗手的水给婴儿喝。 写作思路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镜子” ,有人在岁月的流逝中,照见了容颜的改变; 有人在人生的戏剧中,照见了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在真相的镜子面前,不愿面对或不能面 对它。 经典例文:经典例文: 器物人生 河南 杨奕 3 夜,跌入沉沉的月色里。万籁俱寂之时,揽卷品史,泛黄的史册被一页页翻过,那声响, 惊醒了岁月的酣梦。于是乎,笔墨纸砚,琴棋书画,便都于这“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之时 悠然醒转。时光老人一声轻咳,向我开启了一段器物人生。 笔。卧,便成一脉意气 ; 站,即成一股傲骨。

10、它是中华版图上最骄傲的植物,略展腰肢 就叫天地为之含惊、风云因而变色。横竖撇捺,龙行虎步,有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之势 ; 点提 折钩,顾盼流转,生娇花照柳万艳同欢之情。 踟蹰吟咏, 字字听来皆泣血。 笔是杜少陵的拐杖。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 颤巍巍的,这位老者扶着拐杖,站在唐王朝动乱的一角,再没了指 点江山的意气,只是老泪纵横。他摇头长叹,手里的拐杖重重点地,落照里,唐王朝疼得咳 出血来。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笔,是柳三变的白衣。美词气,有凤仪。想来,他算是词 坛的一个另类吧。当一声声血染的呼唤如浓云般笼罩了宋代文坛,柳三变一袭白衣,飘然不 群,在他的红颜知己处,唱出了小

11、人物心底最真实的颤音。 “寒蝉凄切” ,只一句,四字,便 道尽柔情百转。中国的诗词离不开血泪的浸渍,也同样离不开温情。或许,那温情不及家国 之思的高格调,但却是最柔软的纱布,轻地抚慰你未愈的伤口。柳三变的衣袂在风里飞舞, 留给后人一个清俊的背影。 棋。于楚汉之地,人人从棋子铸成的长堤上寻找逝去的年华;于方格看天,人从棋子 筑成的青碑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评语。爱里,恨里,总将枚枚棋子凝成指尖的光 ; 醒里,醉里, 总将一份棋风铸成心田上的月亮。人生如棋。有人总想保全自,失掉一份难得的锐气 ; 有人 总想摆布别人,却忘记了守护自我。路,无处不在,唯棋盘上的路最难走。因为那路太较真, 黑白分明;因为那路

12、蜿蜒在 324 座四方城间,不留神,路人就将生命走成一张难解之网。 有人说,鸟尽良弓势必藏,千秋青史费评章。有说,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哲重防身。 韩信,善与恶,忠与奸,智与愚之间,他将人生走成一枚棋子。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声东 击西,木罂渡军,他以雄姿英发的锐气在棋道上写着“十” 。那一声“多多益善”却成为导 火索,引燃了君王潜伏已久的忌恨。他与刘邦下的这棋,你占领我,我占领你,最终韩信输 了。才华、功勋、傲气他忘记了,还没能甘心做一条走狗之前,是不能与君王下棋的。 或许,棋的最高境界,便是心中无棋。 琴。需要用它的地方往往是作曲谱,将喜怒哀乐奏成一杯浓茶。只靠几根丝弦,成为了 韧性的象征。它

13、生来带着沧桑,哪怕它要表现的是夜空里的群星、碧水里的鸯。同时,在那 颗木质的心的深处,藏着一个愿望:以琴弦为指针,敲醒一段迷时光。 是真名士自风流。琴,给将赴刑场的嵇康平添几分风流气度。 广陵散就此成为他生命里的绝唱。 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只可惜,这冰清玉洁的余韵,能在魏晋史 册最晦暗的一页回响。 “广陵散今绝矣!”嵇康一声长叹,仿佛所有的遗憾就止于此。我一直觉得康可以和苏 格拉底相提并论。前者临刑之时,三千学生洒泪陪同 ; 后者临刑之时,千民众默默相送。一 位妇女问苏格拉底 : “他们就要杀死你了,可是你什么罪也没呀?”苏格拉底笑了 : “夫人, 难道你希望我因为犯罪才被

14、杀吗?” 而嵇康,选择抱琴长终。 一种黑色幽默,一曲荡气回肠的广陵悲歌,都是一个时代最应铭记的吟哦。 道与天地参,功漫天地,名满天地;书留春秋在,知我春秋,罪我春秋。 笔还在写着他的传奇, 棋还在呐喊它落子不悔的意气, 琴还在海一样深沉的沧桑中感怀 过往。 而我,学会了历史般的旁观。 4 君子比德于玉 玉在人们心目中是美好而亲近的代名词, 向人们展示的是一种东方神韵, 它蕴涵着生命 与感情,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玉文化史的文明古国,崇玉、礼玉、赏玉、藏玉的传统观念 已根深蒂固。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的无题让我们对玉更有种神 秘的爱

15、慕,历史上女娲补天、弄玉吹箫、完璧归赵多少传奇都和玉息息相关。 中国是一个爱玉而又敬玉的民族。 玉石文化的传承贯穿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 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和传统文化。 “玉”成为东方 精神的体现。今天,玉石已广泛地被大众接受和拥有,已不再是财富、权力、地位的象征, 王者富家的专利,而是艺术,是哲学,是一种道德修养,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一种文化 现象,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中华玉文化是中华不同民族、语言和时空的共性文化。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追 求美的享受,追求艺术生活的时尚,追求人类社会的和谐,玉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孔子 说 “昔者君子

16、比德于玉焉” , 就是讲, 玉是道德的表现, 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所以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 。古人把高尚的道德和美丽与玉饰等同。 君子比德于玉,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雅士洁身自好的追求,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被 赋予了吉祥如意、 祈福驱邪、 幸福长寿, 并带来福祉等多重美好的寓意, 如 “白玉无瑕” 、 “抛 砖引玉” 、 “璞玉生辉” 、 “黄金有价玉无价”等。再者,由于玉器不朽,虽然雕琢、打磨、入 土、受沁、改制、盘养等岁月的磨练,仍能保持其温润坚实的质地,发散它永恒的光辉,故 而古人喜欢把这种温润坚实的玉石比作君子而崇拜。 玉的文化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哲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玉是有形的 智慧结晶和无形的精神领域,象征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可洗涤人心,净化人性。可将道德 和文明的标准提升到高雅的艺术美学价值上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美玉是大自然亿万年孕育而成的精灵,它所包容的巨大财富,古往今来令多少人倾倒, 令多少人艳羡!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强忍两度因献宝所受刑之痛辱,再次“冒欺君之罪” 向楚王献玉璞。楚文王命玉匠将玉璞削皮剖之,果获至宝,随即琢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