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育教学反思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7329463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杨教育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白杨教育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白杨教育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白杨教育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白杨教育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杨教育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教育教学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杨教学反思 作者: 日期:11 白杨教学反思今天讲了一节教研课,课文是白杨。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一位在边疆工作的父亲回到内地接将要上学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成长。整节课下来,教学思路是备课时的思路,但自己感觉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课后王副校长还认真地给我评了课,系统的总结了优点和不足,也是我在教学上能更清晰一些。优点:1、课文读得很通顺。2、注重希望生的学习。3、词语处理到位。4、主要内容上孩子有了概括的能力。5、孩子具备了查阅课外资料的习惯和

2、能力。王副校长说:综合这几点能看出孩子们预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提高,预习的很到位、扎实、实用性很强。6、朗读很实,有pk读,指名读;齐读。7、课堂结构把握很到位。8、能渗透孩子们一些写法。不足:1、自主时间有些短,要根据课文的长短定。2、小组交流时目标再明确些。可以说:交流一下你画的句子及写的感悟。3、过渡语语言要严密:你有哪些优美的语言送给白杨。4、理解后要让孩子们学会总结白杨的特点。5、体会父亲的心声时,没有结合文中的句子去体会。最后王副校长根据我班实际情况支了几招。三个坚持:1、坚持预习。2、坚持抓文章重点训练、理解语言文字、朗读。3、坚持质疑环节。一个切记:不要脱离语言文字。一个希望:让孩

3、子说话大大方方。其实我是一个很钝的人,我真的发自内心想把孩子们锻炼得更厉害。但能力有限、悟性不高,从我个人角度对孩子们还会有一些影响。但我有强大的后盾领导们的指点、同事们的帮助。在他们的帮助、指点下,我会尽量弥补给孩子们带来的“损失”。篇二:白杨教学反思白杨教学反思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而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

4、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另外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即是文中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具体教学方法如下: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再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讨论

5、解决两个问题: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特色?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并使学生懂得,前者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写白杨树并非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紧接着我就抛出新问题: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

6、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另外,我还利用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板书设计: 3、白杨借物 喻人外形: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白杨 正直高大 爸爸特征 生命力强 建设边疆坚强不屈小白杨 茁壮成长

7、 小孩子篇三:白杨教学反思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魏润玲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第八册第22课白杨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 继续培养学生使用“读读,议议,说说,”阅读方法的能力.3. 通过理解课文所写的白杨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那儿里需要,就在哪儿里扎根做贡献”的品质。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中所写的白杨的象征意义和爸爸的心愿。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品质。教具:投影片及多媒体软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去

8、过新疆吗?看见过一望无际的沙漠吗?(课件出示;戈壁沙漠荒凉和气候恶劣的环境图片)。看,忙,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起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但是,就在这荒凉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什么?(课件出示:白杨树图)生齐答:白杨树。师;看了这两幅图,你认为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植物?生:它高大挺秀。生:它生命力强。生:它高大顽强。师:是啊,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令我们敬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赞扬白杨树的文章。(师板书课题:22白杨)反思:新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对照图片说话,导入新课,不但初步理

9、解了白杨的形象,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认识白杨、理解白杨的积极性。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 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交流字词认读情况。2 师问: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写爸爸与子女议论白杨树的事。生:写一位边疆建设者象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事。师:好,请同桌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同桌讨论分段)学生汇报后问:为什么这样分为三段?生:因为课文先写了姐妹俩议论白杨的样子,又写爸爸介绍白杨,最后写小白杨。探究学习,分散难点。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读读、议议、说说”的阅读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本篇课文。1、 学习第一部分,指名朗读。(投影出示文章插图)师:在这样茫茫的土沙漠上

10、行车,从哪能看出车在前进呢?生:白杨。师:白杨树长得怎么样?生:笔直高大。生:高大挺秀。(师:根据回答板书:高大挺秀)师:兄妹只知道白杨树很高很直,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当哥哥提出这个问题时,爸爸的脸色发生了变化,他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习第二部分。2、 学习第二部分(1)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再议论说说对课文的理解。(2) 请大家汇报你们的学习的成果。生:课文中说“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孩子们已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要做几天汽车,”这些句子告诉我们:爸爸并不是新疆人,而是远离家乡去新疆参加建设工作的。生:从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来

11、看,爸爸是把白杨当作人来评价介绍的。例如:“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就是评价人的品格所用的语言。(师板书:生命力强,坚强不屈。)()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很透彻,但在这一段中文章没有直接描写“爸爸”的心理活动,但反复写到了“爸爸”的神态,谁来读一读描写爸爸神态的句子。生:读:“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的抚摸孩子的头。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突然,他的嘴色又浮起一丝微笑。”师:根据这种神态描写,揣摩爸爸的心理是怎样的?生:爸爸对白杨有更深的认识。生:爸爸对白杨热爱、赞美。生:爸爸在想自己正像一株挺拔的白杨已在祖国的大西北新疆深深的扎根了。(师:板书:扎根边疆,

12、建设边疆。)师:在一根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就是写白杨吗?反思:让学生投身于教材,在读读、议议、说说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师:板书:小白杨)() 师:爸爸为什么微笑,小白杨象征什么?生:爸爸看见两棵小白杨正茁壮成长,不正象孩子们吗?生;爸爸看到小白杨,就看到了希望孩子们也会象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学习写作方法师:本文的大白杨象征着爸爸,小白杨象征着孩子,他们却有哪需要在哪扎根的共同点,这是什么写作方法?生;借物喻人(师:板书:借物喻人)反思:想让学生看图学会白杨的形美,再分配朗读对话,感受

13、白杨的神美,最后,让学生分析描写爸爸神态的句子,认识到爸爸的心灵美。这样由树及人,由浅入深,较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三、 拓展延伸师:学习了白杨一课,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同桌讨论。生:白杨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四、生:我们要象白杨一样国家哪需要我们,我们到哪扎根建设祖国。 课件播放歌曲小白杨结束本节课。板书设计:小白杨 茁壮成长 小孩子 、(借物) (喻人)白杨教学反思白杨这篇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因此,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之

14、教学目标。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第一: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第二:我抓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联系起来,我本课的教学定位、定向于此。上完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有“五点”收获,“四点”思考。一、加强了两个意识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语言文字训练意识,如,朗读指导贯穿于整篇课文中,强调“边读边思”与“读中理解”,使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有层次。在读的形式上,有自由读、个别读、范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听读、背诵等。同时,我以学生为本,力求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意识,如,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边读边总结读书方法。、读书时抓重点词句品味,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内容中领悟中心。这就提示了基本的读中理解词、句、段、篇的方法。不仅体现了以读为本,也体现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全面训练。二、注重教师评价,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随时注意用丰富的语言评价学生,在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