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育教学策略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7329255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读课文教育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略读课文教育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略读课文教育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略读课文教育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略读课文教育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读课文教育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读课文教育教学策略(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作者: 日期:2 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据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采用以下策略。一、精选课文内容略读课文应体现学生的独立阅读,教学时间少于精读课文,所以,教学重点必须高度集中,无关重点的内容应坚决舍弃。不忍割爱,贪多求全,不仅有悖略读课文的定位,而且因教学时间短,必然“伤其十指”,降低教学效益。以下是从一位教师永生的眼睛(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教学设计中提取的教学框架。(一)质疑揭题。 (二)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1.小声读课文,边读

2、边思考: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角膜时,“我”的态度如何?2.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 3.父亲的哪些教育引导,使“我”从不情愿到遵从遗愿?4.请同学们再读第58自然段,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5.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温迪又怎样使“我”的态度由“遵从遗愿”转变为“主动捐献”?6.默读第913自然段,勾画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想想令你感动的原因。(学生勾画句子做批注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7.温迪去世后,“我”收到一封角膜银行的信。阅读来信,谈谈你对“永生”的理解。 8.共同解答在学课文前提出的问题。9.了解我国眼角膜捐献的情况。 (三)交流体会,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谈一谈

3、应该怎样对待器官捐献。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形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播放歌曲爱的奉献,集体朗诵“父亲”的话。尽管只是一个框架,依然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繁琐,与教学精读课文无别。作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不妨围绕三个重点让学生展开独立阅读:第一,父亲要为母亲捐献器官时,“我”14岁;“我”要为父亲捐献器官时,“我”女儿温迪恰巧也14岁。听到亲人要捐出器官时,“我”和温迪各有什么反应?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边读边想:她们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反应?第二,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永生的眼睛”的?第三,找出课

4、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片段,多读几遍,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提出要求后,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时间,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在全体学生基本完成阅读要求后,再组织交流和评价。这三个要求难度适中,不琐碎,学生经过认真读书思考,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二、强化独立活动在上述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中,教师设问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失去独立读书、思考和动笔的时间。若是放手让学生带着前文所说的那三个具有较大思考价值的问题独立阅读,那么,学生外显性的独立学习活动和内隐性的独立思维活动都会得到强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度指导下,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充分质疑。当然,强调

5、学生独立阅读、自我实践,并不排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分享;通过互动及时反馈,并给予评价。三、避免过细指导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宜刻意追求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不宜进行过细的指导,应该主要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自己积累的阅读经验,围绕本组课文设置的专题和教师提示的阅读重点,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下面是从上述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中截取的一个片段。指导学生理解下面一段话:“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1.这段里有几句话?谁先来读读第二句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2.对于一个盲人,

6、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患者,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 3.课文中写人们怎样帮助别人恢复健康?4.“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把你的理解表达出来。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老师把“你怎样理解这段话”这个问题转化为三个小问题。设计这三个小问题意在把学生步步引向文本的深处,但略读课文教学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过细引导,对于重点片段或语句,教师只要启发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会,最后进行交流、评价即可。这样教学,或许缺乏师生之间你问我答的热闹,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却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这正是教材编排略读课文的初衷。四、

7、运用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精读课文既要进行字词教学,又要分析篇章结构,而略读课文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按专题组元,即在每一单元(组)课文中,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在内容专题、表达形式上往往异中有同,乃至相似。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的专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其中的略读课文白公鹅、母鸡与精读课文白鹅、猫都蕴含着作家对小动物深深的喜爱之情,在语言表达上又都运用了欲褒故贬、寓褒于贬的手法,这是共同点。而不同点是白鹅围绕“高傲”这一特点用了“总分”叙述的方法,层次分明;白公鹅则是着力表现它那“海军上将的派头”。猫虽以“性格古怪”总领全文,但喜爱

8、之情始终贯穿于“古怪”的种种表现之中;而母鸡却是以“一向讨厌”开头,以“不敢再讨厌”结尾,先贬后褒,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教学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提高教学效益。可见,略读课文的教学虽然可以省去过细的指导,但不可以省心。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实现这些建议,必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而略读课文的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略读课文的把握和教学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制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

9、用标示。这种编排形式教师们似乎并不陌生,因为不同版本的老教材中曾经也有过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又称半独立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三类。如果把这两种编排形式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名称上的不同而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那就错了,务必要澄清。尤其是对略读课文的作用、地位和编者意图教师们误解比较深。然而,略读课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对略读课文的全面把握和采取相对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至关重要。一、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全面把握要解决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全面认识,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性质,这是纲领性的要求,对略读课文教学起全面的指导性作用;二是教材

10、的编排意图,它是教学性质和要求的具体化的文本形式,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凭借;三是目前教学的现状,它是纠正偏差,改进教学,努力达标的前提基础,是研究教学鲜活的材料。1.教学性质叶圣陶先生对略读教学早就有过精辟的阐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只是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的话清楚地表明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和延伸,它们同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虽然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教学而言同等重要。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就学生的成长和实际应用作用而言,略读

11、更具有独立阅读的性质,更贴近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需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些同样指明了略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事实上,在信息时代,略读能够更迅速、便捷的获取更大量的需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会的阅读知识,利用阅读期待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好材料,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重要途径。通过个性化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略读是学生独立阅读的有效尝试,个体阅读

12、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和交流,当然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适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能力是学生阅读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只要教学得法,措施有力,它的作用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小。2编排意图教材的编排是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的,略读课文的编排方式是新教材的重要亮点之一。略读课文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相比其比

13、例越来越大,分别是三年级33.33%、四年级82.86%、五年级100%、六年级104.17%。而且随着略读课文比例增大的同时,选读课文的比例也同时增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对略读课文教学重视程度和要求要相应提高,所花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要不断的增加。任何忽视略读课文教学的行为都是与语文教学的要求相违背的。同时,如何对精读课文教得更“精”,略读课文教得更“简”,选读课文教得更“活”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的一次重大挑战。教师的教学要区分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达成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必须保证“两个要求三个目的”。“两个要求”指的是:一在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

14、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训练的重点;二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重点考察把握文章大意,评价浏览,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三个目的”包括:目的之一,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是一种与精读有较大差异的阅读方式方法,即“粗知大意”的阅读,粗知大意并不是降低阅读要求。要求阅读的速度更快,阅读效率更高,获取的信息量更大、更有针对性,与生活中的阅读联系的更紧密。略读能力的形成与精读能力的培养一样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个人的潜心努力和长期的实践磨炼。目的之二,是在训练学生略读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阅读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品质。要求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摸索符合个性的读书方法。目的之三,是帮助我们确定精读课文的训练重点。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导语,这段导语有两大作用:一是帮助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二是通过它倒上去推测出精读课文教学重点的重要依据。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更趋一致,联系更加紧密。3教学现状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