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测验政治试题分析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7323154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测验政治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测验政治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测验政治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测验政治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测验政治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测验政治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测验政治试题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测验政治试题分析10 / 10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007年湖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分析2007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卷,共300分,政、史、地内容各占100分,其中选择题的第2435题,主观题的第38题、39题的第7第8问属于政治学科内容。从电脑统计和各校主观题阅卷情况看,政治学科的选择题得分为38.39分(难度接近0.8),主观题得分约为26分(难度大约是0.5),总体难度大约是064左右,难度与去年相当。现将试卷答题情况分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作如下分析。一、 选择题(一)各县政治选择题得分情况本次政治选择题,共12题,48分。

2、各县的得分情况如下:单位全市安吉长兴德清市直得分38.391236.744039.705638.023238.7136得分率0.79980.76550.82720.79220.8065(二)选择题试题分析1基本情况本卷政治选择题共有试题12题,其中涉及经济常识考点的试题有5题(第24、26、31、32、33题);政治常识的试题有3题(第25、28、34题);哲学常识的试题有3题(第27、29、30题);学科综合知识的有一题(第35题)。从知识所占比例来说,基本符合高考关于学科内三常识的比重。从难度看,试题难度都在0.6以上,说明选择题还是中等偏易,其中0.60.79的试题有7题,0.8以上的试

3、题有5题,与去年相比,减少了0.9以上的试题和0.5以下的试题,增加了0.7左右的试题,这样有利于提高试题的区分度。试题注重主干基础知识与热点问题的结合,命题科学,难度合理,与近几年高考命题吻合度强,达到了高考模拟的效果。2各题组情况第24、25题组:(1)答题情况:题号正答率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24题66012055415929620125题820811993012808208(2)命题意图本组试题以“反垄断法的提请审议”作为命题背景,意在考查学生对市场经济一般特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正当竞争的方式、途径等经济常识的知识点;同时根据“国务院将设立反垄断委员会”以进一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

4、事实,考查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设置之间的关系。(3)试题分析24题中选项的说法绝对化,不能入选,、项都正确并符合题意,故应选D。本题B、C较易排除,但考生误选A的较多,漏了项,从根本上忽视了反对垄断、保护竞争最关键的特点是发挥市场经济更好地优化配制资源的功能。25题考生关键是读懂命题意图,不难发现本题目的是考查“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这一知识点。A项是异项,排除(但考生选A较多,说明考生审题不清,把试题理解为国家实施反垄断说明什么);B、C错误;选D。第26、27、28题组:(1)答题情况:题号正答率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26题73507350331222209527题727532322

5、14727518528题93594910439359105(2)命题意图本组试题以“绿色GDP、倡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作为命题背景,意从经济、哲学、政治三个角度各考查学生对“高效益、低能耗”目标的经济学理解;对“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即使一时繁荣,最终也是虚假,会受到惩罚”观点的哲学理解;对“国家依法关闭高能耗、低效益企业及污染环境的企业与个人责任”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的理解。(3)试题分析26题考点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优化,项与题意不符,“高效益、低能耗”不是速度问题,而是质量问题;项所说的能源总量增加排除较容易。故选A。考生选D率较高,无法排除,说

6、明考生对“高效益、低能耗”不是速度问题,而是质量问题不理解。27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读分析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唯有选项是材料没有反映的,排除后选C。但考生选B较多,说明考生对哲学常识中有关“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这一基础知识的理解尚未到位。28题是“体现型”试题,考生能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温家宝总理国家依法关闭高能耗、低效益企业及污染环境的企业与个人责任”,与所学的知识“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原则”建立正确的联系,不难选出正确答案C。第29、30题组:(1)答题情况:题号正答率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29题7791010581161

7、2779130题772816493507728263(2)命题意图本组试题以“青藏铁路的建设、开通”作为命题背景,考查了认识论与人生观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等知识点。这两题都要求考生运用哲学分析的方法,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核心内容,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命题意图,而不能断章取意,解题时有一个分析与整合的过程。(3)试题分析29题的A项说法不妥、B、C两项是错误的,故选D。但从答题看,考生对两项错项还不能排除,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还应该重视。尤其是B项,涉及到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问题,是对教材知识的挖掘与延伸,这种对基础知识的适当挖掘与延伸,正是

8、近几年高考命题要注意的地方。30题的、两项说法都是错误的,排除应该不难,选C。但考生更多的还是选A,考生无法排除,说明考生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二中对题干的意思不理解,还是审题问题。第31、32、题组:(1)答题情况:题号正答率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31题8263608365826375932题785151310945357851(2)命题意图本组题目的背景是2006年我国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意在考查考生对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央行职能;税收等经济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第31题的落脚点是“央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第32题是与31题连锁的,目的是考查宏观调控成功后可

9、能产生的积极效果,其实还是落在对宏观调控目标的理解上。(3)试题分析31题结合题中“我国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实际情况,采取的措施应选C。A项措施错误,非但不能解决“我国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问题,反而会加速这一问题的不断发展。B、D排除,一是因为财政与税收的主体不是央行,二是这两项都不属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容。考生不能排除这两项,说明对这方面的知识还没掌握。从答题技巧看,排除了A项,很快就会得出C项,这种解题方式教师应该加以指导。32题,本题选D,首先应该排除选项,而选项的涉及到对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认识和理解。此题得分的关健不不在于能否排除错项,而在于能否选全,考生错选B,主要原因还在于对“

10、我国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会造成何种后果还不太理解。第33题:(1)答题情况:题号正答率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33题93829382052546015(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常识下册的内容,题干情境材料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试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心生活,关注实际,则是近年来政治高考试题逐步显示的一个亮点,本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得以教学时要注意这一变化。(3)试题分析从答题情况看税,考生主要错误在于对偷逃税的行为与骗税行为无法明确的区分,缺乏生活实际经验,不能理解材料设置情景中经营者的错误实质。第34、35题组:(1)答题情况:题号正答率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34题71190473

11、582468711935题90518519051035048(2)命题意图本组试题以“把文化作为战略资源,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作为材料切入,意在考查学生提炼材料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材料进行分析与整合,将所学知识与考题设问建立正确联系,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3)试题分析本组题目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要求较高,而题目本身却不难。34题对材料进行分析与整合后可以发现,其实考查了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A、C有误,B无关。但考生选B项较多,说明考生对我国目前的对外开放格局还不是很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是以哪一项内容为中心的,而是从地域角度考虑的,弄清楚这一点,就不

12、难排除C项。35题是考查了国家对经济的监管职能,考生错选A,是因为对题干的中心观点没有准确把握。二、 主观题一、命题意图1、坚持学科基本知识的巩固与文科综合测试能力目标结合 一摸的命题应该体现第一阶段复习效果,所以我们考虑仍然以基础知识的考核为主,同时渗透文科综合试卷能力考核的目标。即使是以突出考核能力目标为主的试题,最后也回归到对基础知识的正确记忆、理解和运用上来,而单纯地可以从材料中直接处理信息得出答案的试题没有出现(如06年浙江文科综合卷38题第1问的试题形式)。在政治学科的五个问题(38题共设置3问,39题共设置2问)中,两问(38题第3问和39题第7问)主要以教材基本知识的记忆为主,

13、适当体现能力目标;三问(38题第1问第2问和39题第8问)以能力目标考核为主,强调审题,处理材料信息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这样处理在试题的难度上应该是有所降低的,从阅卷的情况看,这个意图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把握热点,但不过于突出热点。 近年来文科综合命题虽然是围绕着社会政治方面的热点问题和现象设置问题情景,但并不是刻意追逐热点,往往是在总体的命题意图上体现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路线政策和指导思想,问题情景的设置关注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宏观背景微观处理”,所以具体到某个问题应该是既与我们关注的热点重点有关系(热点和重点作为大的背景出现),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我们的想法是,即使考生本身平时不是非常关

14、注重大的社会热点和重点问题,但是通过试题所提供的情景信息也能过比较容易地把握,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试题情景的创设能够将考生的思路引导到所关注的问题中来,结合其所学的知识,根据具体的问题指向明确试题的意图,理解解题的思路。在39题大综合试题的设置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这个特点,政治学科的两个问题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大背景下可以独立地思考,设置具体的知识范围、条件和设问角度。3、试题在情景创设与设问指向上力求接近近年高考题型。 观察文科综合试卷的命题,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问题情景提供的材料简洁而有效,材料信息与设问的存在密切的关系;设问本身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重视归纳和演绎,综合与分析思维方法的运用。我们的命题力求接近文科综合试卷的命题特点,如38题的(1)和(2)两问,需要考生在对材料信息处理和明确设问指向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地选择知识,运用知识。相对而言,38题(1)问的难度可能高了一些,所以得分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1、审题不清 审题是答好主观题的第一关,许多考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