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47316476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X年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X年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X年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X年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我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农科教结合,产 学研互动是保证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虽的重要条件, 先后在绿色食品、制药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中开展了产学 合作教育,在培养特色高职人才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实 践,形成了 “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实训就业相关联、岗 位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都进行了相应的改 革,专业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现 设有管理、财经、计算机、养殖、绿色食品、制药、机电等 7大专业群体,现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一个,省级教试点 专业两个。一、发挥优势,面向“三农”,服务地方,

2、设置农科类 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学院领导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了面向“三农”、服 务地方,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省委省 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和黑龙江农业主辅换位的发展 战略,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和教育优势,设置了绿色食品生 产与经营、园林花卉、园艺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畜牧兽医、 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既培养了高职学生,也开展农业 科技服务和培训,形成了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新“三农”特色。(一)依托农业科技优势,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训 练学生技能,示范给农民看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建立校内农科专业实训基地,依托科 技优势在基地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展

3、示现代农业技 术,使教学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步提高。学院先后 投入300万元建立起了集良种繁育区、设施农业区、农科教 综合实训楼、畜牧养殖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示范区。美 国提子及蟠桃在我院温室栽培引种成功,棚室无公害蔬菜、 新奇特蔬菜生产吸引了周边农民前来学习参观。花卉、园林 绿化苗木、果树苗生产等除为学院绿化提供苗木外,每年还 可以为社会提供大虽的绿化苗木。农科教综合实训楼,内有 保鲜库,可进行各种果蔬的贮藏保鲜,进行反季节销售,可 显著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组织培养室,进行马铃薯 脱毒薯生产和草莓、蝴蝶兰组织培养等生产项目,每年可向 社会提供马铃薯脱毒薯 10万公斤,并为周边提

4、供大虽的草 莓脱毒苗。畜牧养殖基地,包括奶牛场、种蜂场、畜牧兽医 指导站。奶牛场有奶牛 40头,每天提供鲜奶 500公斤。种 蜂场除满足教学需要外,在牡丹江市地区还起到了养蜂技术 示范作用,提高了牡丹江市 400多养蜂户共4万多箱蜂的管 理技术,使经济效益每年增加20多万元。畜牧兽医指导站除为教学提供实训基地外,更多地为社会提供养殖及疫病防爱心用心怛心治技术服务,使周边 10多个大型养殖场和近白家养殖户提 高经济效益近 2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各项生产技术 水平完全适应目前农村的现实,农民学得来、用得上,具有 较强的示范作用。(二)送科技下乡,传授实用技术,带领农民干,吸引农 村生源坚持为

5、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宗旨,组织教师采取科 技承包、技术合作、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先后对我省东南部地区六个县的30个乡镇中的200多个村屯进行科技服务,同时也吸引了农村生 源进入我校。1. 科技承包。以水稻专家李钟学老师为组长的水稻组从1991年起在宁安、穆棱等地连续 10年承担了省丰收计划 集团承包任务。在基层连续举办了67期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员6370多人,并坚持经常下乡指导水稻生产。水稻组 在指导农民生产的同时,选育适于本地区栽培的优质稻新品 种,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适合高寒地区栽培 的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农粳 1号”于20XX年初通过品种 审定。承

6、包组获集团承包一等奖五次、三等奖一次,获农业 丰收计划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八次、三等奖一次。养殖系在宁安、海林、东宁、密山等市县及851农场举办养牛、养猪及养蜂技术培训班15期,共培训1000多人。养殖系还以技术合作方式参加饶河县创办的国家级东北黑 蜂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以黑龙江省养蜂协会温春咨询服务 站的身份为当地进行养蜂技术咨询服务,每年召开协会年 会,以会代训近白人。畜牧兽医站负责周边地区养牛、 养猪、 养半户的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辐射面为学院周边三县11个乡镇近白个饲养户、10个饲养场。2技术指导。绿色农业系还组织成立了咨询指导组,每 年确定10个乡镇为技术服务点,从整地到秋收,按季节定

7、 期到现场进行查看指导,并设立了咨询服务电话。同时也分 期分批的组织学生到服务点进行实习。3. 科技三下乡。连续多年参加当地市委市政府和省农 委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内容 包括大田农作物丰产技术、马铃薯及草莓等脱毒苗组织培养 技术、新菜特菜种植技术、高寒地区提高养蜂效益技术、绿 色食品生产规程、农村政策法规咨询、蔬菜保鲜技术、优良 树种繁育技术、家畜饲养防疫技术等。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 评为科技三下乡先进集体。4. 参与地方共建活动。积极参与牡丹江市温春镇党委 开展的“建、争、带”活动:建立和延伸农村服务区;争当 为“三农”服务先进党委;带动农村加快奔小康的进程。学 院参

8、与此项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进行产前、产中、 产后服务指导,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明白人、流通领 域的经济人。帮扶对象是温春镇的新立村、共荣村。通过参 与活动,已使两村在经济建设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也为学 院进行职业教育建立了实训基地。(三)为农民搞经营咨询,帮助农民赚以经济贸易系和财 务管理系为主导,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经营、法律咨询、经 济核算等方面的服务,指导农民开展经营活动,帮助农民理 财赚钱。(四)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 住、干得好的人才为了落实黑教高20XX309号文件和黑教联20XX3号 文件精神,搞好“村村大学生”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虽, 培养“留

9、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人才,我院进行了 积极的探索和大胆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实用技术和应用能力 为主的教学模式。1 .针对“村村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具有“村大”特 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农村生产实际,组织农业技术 推广专家、农业科研专家、农业行政管理专家和具有丰富经 验的教师组成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广泛而深入 的农村实用人才需求调研和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调研,确定 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的学生在农村真正能够“用得上,留得住”。2.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在制订村村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对农村各季节情况 进行了调查,按学生的要求制订了两年六学期

10、弹性教学制 度。每年分三个学期授课,在农忙季节学生到农村进行实践 和社会调查,其余时间回学院学习。3. 优选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授课,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我们采取了与牡丹江农业科研所横向联 合、资源共享,发挥技术和教学的双重优势。经过整合壮大 了师资队伍。专业教师 20人增加到40人,本年牡丹江农科 所有五位副研究员承但“村村大学生”班的专业课教学任务, 把先进实用技术直接带入课程,深受农民大学生的欢迎。4. 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调整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村村大学生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特色是以实用技术为 主体,采取纵横交错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实用技术为核心 的课程体系。如果

11、树栽培分为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各 类内容每周2学时平行教学,每类内容作为一项技术实行纵 向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果树课程先概论、后各论的 课程体系;作物栽培技术、经济作物和蔬菜栽培技术在授课 过程中也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生产季节安排课程内 容,使学生学得会、用得上,在学生回家实训期间即可指导 生产。在专业课教学方法上采用实践操作为主,课堂教学为 辅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 脱节的教学模式。如蔬菜育苗、定植、管理等都是在田间授课。5. 建立专业师生合作课题组,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村 村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针对农村大学生的特点,为了培养 学生的实践技能,绿色农业

12、系和养殖系利用学院高科技示范 区,在村村大学生中建立了十三个专业教师与学生合作课题 组,如兀葱栽培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 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 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同时也是 增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效手段。因而,学校自 1998 年开始着于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经过多方努力,经国家劳 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院设立了 “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 能鉴定152站”、电子商务师全国统一培训考试站、计算机 高新技术考试15025站,国家质虽认证培训中心批准我院设 立ISO内审员考试站及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职业

13、技能鉴定办 公室”等,可以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工 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通过技能鉴定和考试,取得国家 颁发的相关职业证书。同时,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至少开设了 一门相关的岗位资格证书课程,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拿到 1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岗 位工作的适应性。三、完善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培养特色高职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 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 题,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 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有产学合作没有进入到更高层次合作问 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采取措施加以认真解决。(一)转

14、变观念,走全方位的产学合作教育道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若仅仅停留在 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实训等层面上,不能深化产学 结合内涵,就很难实现办出特色的目标。学校要采取多种形 式,引导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研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 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产教结合、产学合作的意义,不断拓宽 合作的领域,使培养的人才更具特色。学校要通过产学结合 这个重要途径,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 办学活力,积极开拓教育服务市场。使产学结合渗透到教育 全过程,校企合作在教育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要建立 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体,即力争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企业 与社会的“多赢”。(二)对准市

15、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 学,对准企业抓就业从社会、行业、学院三个层面,构建招生、专业培养、 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 “产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深 入企业一线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岗位分析,科学构建岗位人才 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针对岗位 工作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专业 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就业培训机构,构建就业网 络体系。就业指导人员要经常深入研究地区、行业、企业的 人才需求状况和职业岗位要求,以敏锐的市场意识捕捉就业 信息,并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全面指导。(三)加大投入,建设特色人

16、才培养要求的基础设施和校 内外实训基地学校要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建 设功能更加完善的校内实验体系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体系,以 保证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需要。(四)紧密结合“零适应期”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教学 改革为保证“零适应期”人才培养,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材建设和考试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配套改革。1 .跟踪企业,编写适合专业需要的特色教材。学校应 根据各专业高职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吸收企业技 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编写的教材能反映岗位 实际工作特点,能力培养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在教材使用 上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2. 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高职人才要达到“零距离”上 岗的要求,就必须随着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 容。企业需要什么,教师传授什么,学生就练会什么。只有 这样,才能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岗位针对性、技术先进性、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