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复习整理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47315816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复习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X年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复习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X年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复习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X年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复习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X年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复习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复习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复习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复习整 理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者的含义与内容: 社会存在A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B包括: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和人口 因素。c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A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 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B包括: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 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 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无论正确与否,归 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社 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表现为:A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可能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变 化发展,两者的发展并不一定完全同步。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则是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乂为什么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 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

3、,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 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 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 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一一社会存 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 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的含义: 生产力:是指生产主体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 加工的能力,表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人类征服 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虽。它包括劳动主体、劳动工具和劳动 对象等因素。 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劳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 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4、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 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 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 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方式含义: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 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其中,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重要性:生产方式决定社

5、会的性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决 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者的含义: 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 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 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从而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 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 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 进。 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 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 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 “斯芬克斯”之谜,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次真正成为 科学。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 是曲折的。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

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 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 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 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A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人民群众含义: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 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特点: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 不同的内涵。劳动

8、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的范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干部、解放军指战员,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 于人民群众的范围。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 体,表现为: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创 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从事物质资料生 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决定力H。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 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 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 创造了丰硕

9、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虽。人民群众在任何时 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 众学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 作方法。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因:A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B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